劉學義的保護性呵斥聲在煙霧繚繞的辦公室內回蕩,像是投入死水里的一塊石頭,雖然激起了漣漪,卻很快被更深沉的寂靜吞沒。
江振邦收聲,重新扮演起小透明。
屋內的六位領導,有一個算一個,都感覺胸口堵得慌。
想查,只將寫舉報信的職工控制住詳細盤問。
但要是這么做,明天市委政府的大院就得被圍個水泄不通。
更何況,那三十個廠領導還住在酒店呢!抓緊把他們的處理結果定下來才是正事!
專職副書記李賀重重地咳嗽了一聲,試圖打破這令人窒息的僵局。
“小江廠長的想法是個思路,但關鍵是,四十三個廠級、副廠級的領導崗位,不可能一次性全部換血,那影響面太廣了,必然造成動蕩。”
于峰點頭贊同:“沒錯,我們組織部選拔任用干部,是有嚴格程序的。資歷、履歷、工作經驗、民主測評,缺一不可。現在提拔的這些人,或許有能力,但大多數缺乏資歷。走個聘任的名頭也不好。”
“過去振邦那是一個,現在是一群,性質也截然不同……要不要分批任免呢?可以視問題大小,分出個輕重緩急的逐級處理。”
于峰的提議,立刻被夏朗否定:
“不好,必須同一時間處理,否則你今天免了張三,同樣有問題的李四沒免,雙方會互相攀咬的,他們不看什么問題輕重,職工也不能服氣。”
在場的領導眾說紛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占一方,都是從大局出發,誰也沒有個明確的態度。
三言兩語,皮球又踢回了原點,成了一個死結。
免,怕亂。
不免,更亂。
所有人的視線,有意無意地,又一次落在了角落里的江振邦身上。
是你點的火,你得負責滅。
江振邦卻像是沒感覺到這些壓力,他的視線,若有若無地飄向了從頭到尾一言不發的政法委書記張政平。
老張,你到底想不想讓你閨女到國企里當領導啊?
想,你就說句話。
不想,你就繼續裝死,那是你閨女,不是我閨女!
張政平自然感受到了那道不輕不重的視線,他端著茶杯,喝了口水,斟酌著開了口。
“李書記和于部長的顧慮,很有道理,組織原則和工作程序,是我們工作的基石,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但是,”
他話鋒一轉,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朵里:“夏朗同志的擔憂,同樣是現實問題。穩定,是壓倒一切的大局。現在興寧工業系統的穩定,靠什么維持?”
張政平嘆了口氣,自問自答道:“不是靠我們發文件,也不是靠我們開會。是靠那些還在一線維持生產的職工,和那些自發頂上來的年輕人。他們是現在生產秩序的實際維持者。”
“從政法工作的角度看,當前最大的風險,不是程序上的瑕疵,而是我們如果處理不當,會失去基層職工的信任。”
“他們遞了舉報信,交了證據,眼巴巴地看著我們。如果我們把那些有問題的干部簡單做了處分,再放回原位,會給他們傳遞一個什么信號?”
張政平的聲音頓了頓,語氣沉重了幾分。
“那等于告訴他們,他們的舉報沒用,壞人不會受到徹底的懲處。這股氣一旦泄了,再想聚起來,就難了。到時候,人心散了,才是真正的大亂子。”
一番話,瞬間把問題的性質從“組織程序”拔高到了“政治穩定”和“人心向背”的高度。
所以,這批廠長必須要處分,一定要免職。
不處分,不免職,對不起人民、對不起組織!
會說你就多說點!
江振邦覺得當初自己同意把張佳莉分進發改科的決定,非常之英明。
果然,張政平這話一出來,眾人你看我,我看你,再也找不到反對的理由了。
劉學義給了夏朗一個眼神,后者會意,直接把話題敲死:
“政平書記說的對,這批人肯定是要進行統一處分免職的。”
“至于讓誰來接手,我覺得還是走聘任制廠長的路子,這個有成功的先例在。”
“具體做法,就是我們考核出一批人選,讓各廠開職工大會,針對這些人進行一次民主投票,選出由誰來擔任什么崗位。”
“選舉結束后,各廠向市委市政府和國資局發函。咱們市委市政府再研究一下,沒有大問題就同意了,反正也只是干六個月。”
“六個月期間如果職工們覺得不行,那讓他們再開大會,再換,只要票數過半,就換下來。都是他們自己選的,也怨不得別人。”
于峰連連搖頭:“選舉很好,但現在這個時機選舉不好。各廠人心浮動,到時候為了拉票,互相攻擊,許下一些不切實際的承諾,今天你上臺,明天他上臺,廠長跟走馬燈似的換,亂子更大。”
“還不如直接由組織部,對在這次風波中表現突出的職工;廠內其他清白且有能力中層干部;還有一些有商業頭腦,自告奮勇,想下企業去做事業的機關干部,進行一次全面的考察。”
“考察他們的政治素養、業務能力、群眾基礎。考察合格的,咱們市委直接下文,任命他們為代理廠長、副廠長,代理期也是六個月。”
“這樣一來,既符合我們的干部任用程序,也給了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平臺。六個月后,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成績說話。”
“干得好,他們廠子自己開會延長聘任期限,我們酌情提拔;干得不好,我們再另行研究。主動權,始終在我們手里。”
這番有理有據的話說完,辦公室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孫國強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了一絲。
如果按照于峰說的方法,相當于給市委提供了一個臺階。
市委發現蛀蟲,堅決處理蛀蟲。
針對空出來的崗位,主動選拔、考察、任命了新的干部,這是市委在力挽狂瀾,是組織在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而考察對象,有三種。
一、已經把廠子扛起來的年輕人,這是江振邦的人。
二、一些其他的中層干部。這不是江振邦的人。
三、那些有商業頭腦,自告奮勇,想下企業去做事業的機關干部……嗯,這是張政平的閨女,也可以是其他領導的人!
摻沙子嘛!
性質變了,結果也變了。
孫國強看向劉學義:“你覺得呢。”
劉學義道:“那得先把現在這三十一個廠領導的處罰決定做出來,把他們全部免職了之后,立刻由組織部對人選進行考察。”
微微一頓,劉學義沉吟:“但是,這個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為了讓廠子迅速恢復生產,換人必須迅速完成。”
“組織部的人手肯定是不夠,所以我建議…由國企督察組配合,再從國資局、審計局、紀委三個部門抽人,四個部門聯合考察。”
餅又被分出去了,
組織部、國資、審計、紀委,四個部門都能吃上一口,兩個部門是市委的,兩個部門是市政府的,大家各占一半。
但組織部也確實人手不夠,這個事兒不能再拖了,必須速戰速決。
孫國強皺眉思索片刻,看向其他人:“你們怎么想?”
“我沒意見。”
紀委書記徐震第一個同意,緊接著是夏朗也表示認可:“大家說的都特別好,這一總結,兩全其美的辦法就商量出來了!”
張政平嗯了一聲:“這個辦法好,講民主,又集中,有紀律,也有自由!”
六位領導全通過了。
最后,孫國強的視線停在了江振邦身上,語氣不耐。
“你,說話!”
我還有表決權呢?
江振邦呵呵笑:“挺好的,領導們說的我都擁護!”
你擁護你媽了個……
六個領導心中膩歪,不知誰發出一輕聲的嗤笑。
孫國強佯裝沒聽見,繼續道:“那你也跟著一起去考察人選,等這批新領導上任后,你這個發改科還要發揮作用,給他們出謀劃策,全力幫助全市國營廠轉虧為盈,做大做強!”
“不許區別對待!聽懂了沒有?!”
說到最后,孫國強語氣嚴肅,眼神帶著殺意,警告意味十分明顯。
您放心吧,我一定區別對待!
“您放心吧,我一定堅決擁護,全力配合!”
人事就是政治。
而政治就是斗爭,妥協,再斗爭,再妥協。
到了最后,妥協就是脫鞋…脫完鞋,大家抓緊上炕繼續豆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