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科的VCD要想在即將到來的血海中殺出一條血路,光靠產品質量和渠道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品牌效應。
而在這個年代,最好的品牌背書,就是官方媒體的正面宣傳。
他自己,就是最好的宣傳名片。
一個二十一歲的大學畢業生,臨危受命,接手瀕臨破產的國營老廠,在短短四個月不到扭虧為盈,創造產值過億的奇跡。
這個故事本身就充滿了傳奇色彩和新聞爆點。
他要做的,就是將自己和興科VCD深度捆綁,通過媒體放大這種傳奇性,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天才廠長”和“國貨之光”的形象。
興科暫時掏不出上千萬的營銷費用,只能用這種取巧的手段了。
南下之行,江振邦就找了不少南方城市的媒體,已經花大錢寫下軟文,只等他一聲令下就會發布。
老家這邊,江振邦是通過母校的關系聯系上了媒體,價錢要便宜不少。
一番客套寒暄,氣氛很快熱絡起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飯桌上的話題引向了正事。
“振邦,你上次在電話里提的事情,周副校長跟我們商量過了。”
張博文放下酒杯,表情嚴肅了幾分:“我們都覺得,你和興科廠的成功,不僅僅是你個人的榮譽,更是我們奉省國企改革的一個典型案例,非常具有宣傳價值。”
主管宣傳的錢愛萍副校長接話道:“我這邊已經聯系了《奉省廣播電視報》和《奉陽晚報》的兩位資深記者,他們對你的故事非常感興趣。”
“另外呢,奉省電視臺新聞頻道的副總監,我也跟他打過招呼了,他那邊也愿意安排一個采訪。”
《奉省廣播電視報》和《奉陽晚報》是省內發行量最大的市民報紙,影響力巨大。
而奉省電視臺,更是覆蓋全省的官方媒體。
這幾條線,幾乎是奉省的頂級媒體資源了。
“謝謝,謝謝母校!謝謝書記,謝謝各位校長,學生無以為報!”
江振邦當即動容,端起酒杯,起身誠懇致謝,并表示要連干三杯。
錢愛萍笑著擺擺手,說不用:“振邦你現在是我們奉陽工業學院走出去的一面旗幟,宣傳你就是宣傳我們啊,你名氣越大,我們臉上也有光!”
書記張博文與他碰了一下杯,一飲而盡。
江振邦再敬校長,李蘭芝感慨著說:“你為母校爭了光,母校為你鋪路,這是理所應當的,看你,我們就像看自己的孩子。”
“謝謝老師。”
江振邦是真感動了,舉杯一飲而盡。
“好了好了,不要這么喝了。”
“你還年輕,注意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
張博文勸他放下酒杯,其他沒被敬酒的校領導也溫言相勸。
江振邦這才不再一口干了,但依舊是半杯,桌上六個人敬了個遍,包括章景行。
“緩一緩,吃點菜緩一緩。”
校領導們立刻關切地夾菜的夾菜,盛湯的盛湯。
江振邦只能不住地說感謝。
“你是我們的學生,振邦,以后不要跟老師們來生意場或官場上的這套了。”
“就是,那套不要跟我來…不過這小子酒量真不錯啊!”
“確實,哈哈!”
校領導們一陣打趣閑聊,過了一會,張博文才道:“不止是奉省這塊,林江省、白龍省,甚至京城的媒體資源,我們也在談。
當然,費用還要有的,但肯定比你去找要便宜…總之,接下來,母校一定會鼎力推你!”
這真是意外之喜,
江振邦感動不已,卻聽張博文又正色道:“不過你太年輕了呀,大力宣傳后,可能會引起非議,掀起一場風波,你要有這個心理準備。”
“我明白。”
江振邦點頭:“只要有助于興科的長遠發展,能提高母校的知名度,我個人遭受一點非議也沒什么。”
“不是那么簡單的。”
張博文立刻搖頭,教誨道:“你不止是興科的董事長,更是國家干部。”
“你要考慮到政治影響,接受采訪的時候,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你心里要有數。如果說了不該說的,讓大領導看見,那你明明是有功之臣,領導對你也會有負面看法!”
錢愛萍點頭同意,又道:“我跟媒體打過招呼了,稿子我們這先審一遍,沒問題再發。”
“從另一個角度講,這對振邦你也是個機會,能憑此進入高層視野。”
江振邦嗯嗯點頭,他的調研報告已經發在內參上了,省領導都看見了,再高能高到哪去?難道是京城?
有了更好,沒有拉到。
他宣傳造勢的目的就是為了營銷VCD,提高興科的公眾知名度,而不是搞什么政治投機。
……
翌日上午,天都酒店的咖啡廳里,江振邦見到了兩位記者。
一位是《奉陽晚報》的王牌記者李建,四十來歲,戴著黑框眼鏡,眼神里透著一股職業性的審視。另一位是《奉省廣播電視報》的趙敏,三十出頭,短發,顯得精明干練。
簡單的寒暄過后,二人正式開始采訪。
起初,話題圍繞著江振邦的個人經歷展開。
“江董,二十一歲的國營廠廠長,我打聽過了,縱觀全國都是僅此一例!雖然當時錦紅廠的情況不容樂觀,如今興科的成績,也證明了你的能力。”
“但我還是很奇怪,今年八月份,你剛剛大學畢業,是怎么做上這個廠長的呢?”
李建推了推眼鏡,問的很直接,但他又補充道:“這個問題我必須要問清楚,報道上也要寫明白,否則會引發負面輿論的,讀者和觀眾,會以為當地政府在大學生分配上存在黑幕,對你本人也有害,我們還不如不宣傳。”
“理解。”
江振邦笑了笑,如實答道:“我畢業后沒有第一時間分配工作,而是用近兩個月的時間下基層,寫了一份縣域經濟的調研報告,興寧十五家國營廠我都走遍了。”
“當我到錦紅廠調研時,廠黨委書記陳玉彬親自接待了我,因為我的專業就是學電子的,廠里缺乏這方面的技術人才,陳書記誠摯邀請我留在廠里工作。”
“我雖然沒有立刻答應,但還是給陳書記出了些主意,陳玉彬書記覺得很有道理,對我非常欣賞,這是前因。”
“后來,我寫完了那份縣域經濟的調研報告,拿著它,我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斗膽去見了興寧市的劉學義市長,經過劉市長,我又見到了孫國強書記。”
江振邦刪刪減減,用春秋筆法將來龍去脈講了一遍:
“兩位領導非常有格局,不僅沒有覺得我寫的報告是高談闊論、空中樓閣,反而十分看重。我本人就此被分配到市委辦和國資局,在政府和黨委兩個口都擔任職務,并與各局一把手,共同推行興寧市國企改革的工作。”
“錦紅廠的陳玉彬書記第一個響應國企改革的號召,搞了一個聘任制廠長,并開了一個職工代表大會,邀請我去錦紅廠當廠長,經市委市政府謹慎研究,同意了他們的聘任決定……”
“但我本人收到這個消息后非常震驚,有點想說你們還是另請高明吧,但書記和市長說了,你是黨員,又是全興寧唯一一個電子專業大學生,你不來干誰來干?”
“我想,既然無論是廠子還是組織都想讓我挑起這個擔子,那我索性硬著頭皮試一試!”
“之后的事兒,兩位記者應該都知道了,我聯系上了我的母校奉陽工業學院,尋求技術支援,校企合作,共同搭建產學研一體平臺……”
江振邦徐徐道來,聽得李建和趙敏兩個記者連連點頭。
直覺告訴他們,他們找到了個大新聞!
一個足以轟動全國的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