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30日,星期六。
95年的倒數第二天,北國的風雪似乎也想做最后的沖刺,刮得格外猛烈。
然而,一股比風雪更洶涌的熱浪,正從一個小小的縣級市興寧出發,席卷整個奉省,并以驚人的速度向全國蔓延。
這一天,《奉省廣播電視報》和《奉陽晚報》的頭版,不約而同地刊登了關于興科公司和其董事長江振邦的深度報道。
報紙剛一鋪開,那些醒目甚至有些夸張的標題便牢牢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
其中,由《奉陽晚報》王牌記者李建親筆撰寫的報道,最為詳盡,也最具深度。
“《二十一歲的廠長,一個東北小城的工業奇跡:八十天從破產邊緣到訂單過億》?”
“這什么破標題?”
清晨,奉陽市,某個國營廠家屬樓里。
上個月剛領了八千塊遣散費的下崗工人揚文海,今年剛五十,作為八級焊工的他因職業病的問題,便戴上老花鏡,照例展開當天的《奉陽日報》。
頭版頭條那加粗的黑色標題,瞬間攫住了他的視線。
“凈學些港臺那邊的浮夸風氣。二十一歲?怕不是哪個領導家的公子哥鍍金來了吧,媽的,一群狗東西!”
揚文海皺了皺眉,心中不屑,他呷了口熱茶,強耐著性子往下看,他倒真想看看這報道寫了些什么內容。
**本報記者:李建**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的今天,東北,這片曾經的共和國工業長子,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陣痛。大批國營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步履維艱,‘下崗’、‘虧損’、‘破產’,成了壓在無數家庭頭頂的陰云。然而,當記者踏上興寧這片熱土時,冬日的嚴寒未能冷卻我們心中的震撼。】
【在這里,我們見證了一個近乎神話的商業傳奇:一個負債千萬、瀕臨破產的國營老廠,在短短八十余天內,脫胎換骨,成為手握上億訂單、產品風靡全國的明星企業?!?/p>
【故事要從今年八月中旬說起。當時的興科公司,還叫錦紅無線電廠,一個曾經在東北三省風光無兩,榮光四溢的國營廠,見證了無數家庭的第一臺收音機。但在1995年8月中旬,錦紅廠已經成為了一家負債一千五百萬,連續十五個月發不出工資,即將被時代徹底淘汰的破產企業?!?/p>
【用工人師傅老李的話說:“廠子黃了是早晚的事,小廠長沒來的時候,我們都在等著領遣散費呢。”】
【故事的主角,是錦紅無線電廠,而創造奇跡的,就是工人老李說的小廠長、一位年僅二十一歲的大學畢業生——江振邦。】
【一、臨危受命,一個人的“長征”】
【當記者第一次見到江振邦董事長時,很難將眼前這個年輕、沉穩,甚至帶著幾分書生氣的青年,與那個力挽狂瀾、執掌上億生意的鐵腕廠長聯系在一起。他的上位,充滿了傳奇色彩,卻又合情合理?!?/p>
【今年七月,剛從奉陽工業學院畢業的江振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急于等待分配一份安穩的‘鐵飯碗’。在畢業后的近兩個月的時間里,他走進田間地頭,踏遍了興寧市29個鄉鎮街道,也走進了十五家國營廠。深入車間,與工人、干部交流,最終寫出了一份長達數萬字,對興寧縣域經濟問題剖析得淋漓盡致的調研報告?!?/p>
【正是在這次調研中,他與時任錦紅廠的陳玉彬相遇。陳書記回憶道:“當時廠子已經到了絕境,已經停產一年了,機器停轉、人心渙散。振邦這孩子來調研,我和他聊了幾句,發現他不講空話,直接指出我們技術落后、產品脫離市場的問題,還給我畫了幾張電路圖。我一看,就知道這是個懂行的、有真本事的年輕人?!薄?/p>
【陳書記的欣賞,為江振邦打開了一扇門。而那份凝聚了他近兩個月心血的縣域經濟調研報告,則為他推開了一扇更大的窗。在完稿后,他毛遂自薦,將報告呈送給興寧市市長劉學義和市委書記孫國強?!?/p>
【兩位富有改革魄力的領導,非但沒有斥責這個年輕人的‘高談闊論’,反而從報告中看到了興寧市經濟發展的有力措施,與解國企困境的希望。江振邦因此被破格分配至市委辦與國資局,參與到全市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之中。】
“不是鍍金的,是寫文章寫上去的大學生啊?有意思了?!?/p>
楊老頭看得津津有味,這故事比電視劇還精彩。一個有想法的年輕人,遇上一群有魄力的領導,這本身就是一段佳話。
接著……
【命運的齒輪在此刻開始加速轉動。在陳玉彬書記的號召下,錦紅廠率先響應全市國企改革號召,他提議召開了職工代表大會,決定打破常規,面向社會公開聘任廠長。在全廠職工和老書記的共同舉薦下,剛剛在市委站穩腳跟的江振邦,又被推到了改革的第一線?!?/p>
【‘說實話,知道這個聘任后,當時的我非常震驚,’江振邦在接受采訪時坦言,‘我當時真想跟領導說,你們還是另請高明吧。但轉念一想,既然組織和工人們都信任我,那我就硬著頭皮試一試,不能辜負了這份期待?!?/p>
【8月22號,江振邦正式上任,起初,他面對的是一個爛攤子:人心渙散,負債累累,沒有技術,沒有銷路。而他的破局之道,精準而高效?!?/p>
【第一步,技術革新。他第一時間聯系母校奉陽工業學院,校領導大力支持,雙方促成了國內領先的‘產、學、研一體化’合作平臺,將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在雙方后續合作中,共發表核心論文130余篇,誕生了125個國家專利,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升級等多個領域……】
【第二步、市場導向。他砍掉了過時落后的老產品線,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和自己扎實的專業知識,敏銳地捕捉到了當時市場上電源插排和“燒的快”燒水器普遍存在的安全隱患。他親自帶領技術人員,不眠不休攻關三天三夜,研發出國內第一款“安全過載保護插排”與防干燒自動跳閘的“電熱水壺”。僅僅一個月,“興科牌”插排和電熱水壺便火遍大江南北?!?/p>
【二、點石成金,深藏功與名】
【如果說插排和電熱水壺的成功只是小試牛刀,那么信號增強器和VCD項目,則徹底奠定了興科的行業地位。江振邦似乎擁有一種“點石成金”的魔力,他總能預判市場的下一個風口。】
【當記者問及他成功的秘訣時,他只是淡淡一笑:“懂技術,懂市場,更要懂管理?!薄?/p>
【他懂技術、懂市場,所以決勝未來;在錦紅廠改制轉型成興科技術有限公司,剛剛扭虧為盈之際,江振邦便以驚人的魄力,將全部利潤投入到技術門檻更高的VCD領域,并親自南下鵬城,鎖定了核心解碼芯片與激光頭的供應,解決了當時VCD普遍存在的讀碟卡頓問題,一舉奠定了興科VCD的技術優勢。記者在興科公司親眼見證了他們VCD樣機的演示,其畫質之清晰、播放之流暢,遠超市場上任何一款同類產品?!?/p>
【他懂管理,所以他大刀闊斧地改革工廠僵化的管理制度;實行績效考核,將利潤與員工收入直接掛鉤。慶功大會上,他當場補發了拖欠的三個月工資,并向技術團隊發放了三十萬元巨額分紅。那一刻,記者在現場看到,無數老工人熱淚盈眶?!?/p>
【三、國企改革的探路者,無私的“又紅又?!薄?/p>
【最讓記者動容的,是江振邦的格局與胸懷。在興寧市推動的國企股份制改革試點中,作為主導者的江振邦,手握著讓企業起死回生的天大功勞,卻毅然放棄了個人持股的機會。】
【他對市領導說:“我不能帶這個頭,廠子是國家的,是全體職工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我是國家干部,是黨培養的我。我和管理層可以拿與業績強相關的崗位股、期股,但在崗就在,離崗就自動取消。”】
【他還說:“如果改革就是為了讓廠長發財,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的走了邪路了!國企改革必須保證公平公正公開,必須保證工人階級根本利益,必須保證最廣大勞動人民的共同福祉,我一定要做到這三個必須!”】
【他不僅這么說,也這么做。在他的帶領下,興科公司至今仍是百分之百的國有獨資企業。】
【他主張在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中,工人、管理和專家三結合,共同解決問題?!?/p>
【他主張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連他這個董事長也不能例外,每周得要抽出至少半天時間到流水線工作。】
【他主張管理層可以拿與業績強相關的期股,但離崗后必須自動取消。這種“以身作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無私精神,讓我們看到了新一代國企帶頭人“又紅又專”的閃亮本色?!?/p>
【如今,興科公司手握近一個億的VCD意向訂單,三千五百多萬預付款已經到賬。曾經破敗的廠房燈火通明,工人們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容。一個瀕死的國營老廠,在短短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了從負債千萬到營收過億的華麗轉身。】
【興科的成功,不是偶然。它背后是一位青年干部的遠見卓識,是興寧市委市政府敢于打破常規、大膽啟用人才的魄力,是奉陽工業學院的老師和校領導們對學子的鼎力支持,更是國企在市場化改革中自我革新、浴火重生的生動寫照?!?/p>
【這里,記者想引用興寧市委書記孫國強的一段話:“興科公司的成功,不是偶然,它是我們興寧市乃至整個奉省深化國企改革的一個縮影。它證明了,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國營企業完全有能力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興科之路,值得所有仍在困境中掙扎的國營企業深思與借鑒。】
楊文海通讀了一遍,又讀起第二遍……
最后,楊文海放下報紙,摘下眼鏡,揉了揉有些發酸的眼睛,心中卻是波瀾起伏,腦海里不斷回想著報道中的幾句話……
【我是黨員!】
【廠子是國家的,是全體職工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是黨培養了我!】
【國企改革必須保證公平公正公開,必須保證工人階級根本利益,必須保證最廣大勞動人民的共同福祉,我一定要做到這三個必須!】
“黨啊~我下崗的時候…黨在哪???咳咳咳~我艸你媽的……”
楊文海忽然嚎啕大哭,電焊工塵肺讓他在哭的時候胸悶氣短,他卻依舊淚如雨下,粗糙的手掌用力抹了兩下,才算止住勢頭。
緩了一會,楊文海緩緩起身,走到了家中那臺黑白電視機前,那是自己過去獲得廠內勞模榮譽的獎品,獎狀還在墻上貼著呢。
但楊文海沒去看,而是低下頭瞅了瞅連接插座與電視機的白色插排,興科二字與XK的商標尤為醒目。
他撫摸了兩下,走到茶幾旁拿起電話,撥給了遠在首都開錄像廳的兒子。
“喂,看見沒看報紙啊?”
“咱們奉省出了個二十一歲的天才廠長,叫江振邦,他搞了個VCD。你之前不說要換設備么,買這個吧,這還是咱們奉省自己的牌子,國貨!”
“哦,興科牌的!你別買錯了?!?/p>
兒子有點不耐煩:“哎呀,您不用操心那個了,爸你現在也下崗了,嘛時候來首都跟我一起住?。磕阋粋€人老家我不放心?!?/p>
楊文海不理,兒子在京城呆了十來年,東北口音帶著一股子京片子味,他聽不慣,只是繼續道:“你買這個,這個廠長是黨員,你買它的產品。”
兒子嗤笑:“什么黨員八員啊,我還……”
“你閉嘴!”
楊文海怒了:“這是好黨員,是**的干部!”
“……”
電話那頭沉默了,楊文海聲音放緩:“你買了它,我就去首都?!?/p>
兒子一口答應:“好好好!我現在就買!興科牌?你來吧!我全換成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