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江振邦專心調研的這些日子里,丁建國的“老兵精品果蔬“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
兩家門店的總投資算下來正好兩萬塊錢,租金是小頭,裝修加貨架花了四千,丁建國按江振邦的設計圖找人做了統一的木質貨架,刷成淡綠色,看著清爽干凈。
最貴的是冷柜設備,這玩意在95年算是稀罕物件,普通老百姓家里連冰箱都沒有,更別說商用冰柜了。
剩下一萬出頭,用在包裝材料和三個月的人工備用金等雜項上。
而在開店的兩萬塊資金中,張山拿了八千塊,占股百分之四十五。丁建國自己掏了一萬二,占股百分之五十五。
當丁建國和兩個房東簽完合同后,張山立刻拉著他跑到工商局,找熟人幫忙寫了一份合同,寫清各自投資和占股份額,確定雙方的合作關系,并在當天就把【老兵果蔬】的公司手續辦了下來。
7月16號周末這天,江大鷹帶著兒子抽空看了一趟正在裝修的兩個門店,江振邦針對店內格局和后續的員工招聘事項提了些建議。
“收銀臺要放在門口側邊,不能擋住顧客進出。貨架上的每樣貨物都要寫好價格,會員賣多少錢一斤,非會員又賣多少錢一斤…總之要直觀體現出來兩者差距,鼓勵顧客充大錢辦會員,那樣你能迅速回籠資金,可能用不了幾個月,開店成本就回來了,到時候可以考慮再擴大規模,增加貨物種類,煙酒糖茶、都可以賣。”
“振邦,你這腦子是怎么長的?”丁建國嘖嘖稱奇,“哪來這么多奇思妙想的點子?”
江振邦擺擺手:“發達國家的超市都是這么搞的,丁哥你以后也要學習,不止要多看書,有錢有時間了還要去國內外的商場搞行業調研,實地走訪。”
丁建國點了點頭,思忖道:“關于禮盒,三哥找到了一家市里的廠子,他們看到了圖紙說能做,價格也挺合適的,過兩天就拿樣品給我瞅。但關于員工的事…我打算招年輕人,每個店一男一女,至少有個初中學歷會算數,看著形象也要好,你覺得怎么樣?”
“我支持。”江振邦言簡意賅地說完,又問:“但這樣工資會很貴,為什么不用年齡大的?”
丁建國笑:“也沒貴多少,你說過,要在控制成本的基礎上,搞好服務和質量嘛。”
江振邦豎起大拇指:“丁哥你成為億萬富翁是指日可待了!”
午飯前,江振邦和父親開車回家。
路上,坐在副駕駛的江大鷹忽然開口說道:“投資的那八千有六千是我拿的,兩千是你三哥拿的,而且這些日子他跑前跑后,也沒少搭人情,是真拿自己的買賣在干了。”
“所以這個生意肯定不能少了他的那份,咱們這百分之四十五,你覺得給多少合適?”
江振邦沉默了一下,道:“等開業后,看經營情況你們商量。但我建議既然你們雙方都有出資,那就按這個比例分利潤。”
“而且這個事不要看你給他多少,要看他給你多少,畢竟股東不是你我的名字,后續三哥也要持續出力,所以要把主動權讓給他。”
江大鷹又問:“如果張山只留下那兩千塊本錢,把后續所有利潤全都給我呢?”
“他不要,你也得給,而且要按出資比例給,不然他的心態會出問題。”
江振邦強調了一下,又提醒道:“三哥人很好,但他跟你太久了,司機應該每隔幾年一換的。”
江大鷹點了根煙,深吸一口吐出,笑罵道:“你他媽真是翅膀硬了,還教訓上我了?!”
“你以后也需要有一個這種人,這是你的鐵桿心腹,每隔幾年一換?換了我用誰去?你以為我是什么大官?一輩子遇到一個對脾氣、又看得上我的,那就非常不容易了!”
……
此后的日子里,江振邦徹底成了一個連軸轉的陀螺。
早上將江大鷹送到單位,他就開著那輛顛簸的BJ212一頭扎進各個鄉鎮的塵土里。若是父親或林業局臨時要用車,他也不耽誤,跨上家里那輛半舊的嘉陵摩托,突突突地繼續下鄉。
調研的過程逐漸變得枯燥且磨人。
江振邦為了避免節外生枝,從不主動亮明身份,更不會先去找鄉村干部。往往是他在村里轉悠,跟田間地頭的老農、作坊里滿身油污的工人聊得正起勁,鄉村干部聞訊趕來,他才不緊不慢地從包里掏出介紹信,讓對方過目,順便聊上幾句。
每晚回到家,江振邦身上總帶著一身塵土和汗味。母親王秀紅心疼得直念叨,他卻只是擺擺手,扒拉兩口飯就鉆進自己房間,反鎖上門。
臺燈下,他奮筆疾書,將白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全部傾注于筆端。桌上的資料越堆越高,墻上掛的興寧市地圖,被他用各色圖釘和標記筆畫得密密麻麻。
轉眼間,江振邦已經調研了十多天的時間,日子來到了7月22號的清晨。
一家人吃著早餐,邊吃邊聊。
因為是周六,姐夫李然也在家休息,正在抱著一歲的兒子李明煥吃飯。小家伙咿咿呀呀地叫著,伸著胖乎乎的小手要抓桌上的雞蛋,嘴里咿咿呀呀的:“吃,切!呼~”
“吃什么啊,吃你好不好?”江振邦惡作劇地伸手輕輕捏了捏外甥的臉蛋:“正好餐桌上沒肉…讓我咬一口!”
李然指著江振邦,對兒子道:“叫舅舅,快說舅舅你別咬我啦!疼!”
江振邦逗弄著外甥,看他擺出要哭的架勢后,連忙收手,挑起話題道:“姐夫,我聽姐說你們行開始搞電子化了?”
李然抱著兒子,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對,行里進了六臺微機,因為我專業對口,領導讓我負責軟硬件維護,以后就不用做柜員了。”
“那你的工作能省心不少啊!”
李然說:“是省心了,但也不輕松,工資也沒漲。”
江振邦又問:“那六臺電腦都是什么配置?”
“486處理器,4兆內存,120兆硬盤。”李然說起技術問題明顯談興見長:“配置不低了,我們現在正在測試一套儲蓄管理系統,以后客戶存取款就不用手工記賬,直接電腦操作。”
江振邦問:“姐夫,你覺得電腦這個東西,以后會像電視一樣在國內家家戶戶都普及嗎?”
“那恐怕是很久以后的事兒了。”李然搖頭道:“現在一臺電腦要上萬,普通老百姓哪買得起?”
“電腦價格會降的,人民收入也會上漲的,就像電視一樣,起初也很貴,現在職工家庭不也都用上了嘛?”
江振邦透過早餐間的閑聊,委婉的在向家人透露關于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未來藍圖。
他們正處于時代浪潮的關鍵時間點,即將迎來第三次工業革命,卻渾然不知。
李然大學就是計算機專業,作為業內人士更懂一點,但他也完全想象不到,互聯網和計算機究竟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李然只是在聽到江振邦說什么‘門戶網站’‘搜索引擎’‘網上購物’‘社交通訊’等概念時,感覺很新奇,認真地與其探討起來。
老媽王秀紅聽不懂,索性抱過孩子喂飯,姐姐江悅偶爾插一嘴,江大鷹則全程沉默,一邊埋頭吃飯,一邊聚精會神地觀看著手中的筆記本。
那是江振邦已經寫了一半的規劃報告。
越看,江大鷹越投入。
其他人都吃完了,他還一手拿著筷子,一手翻動書頁,在老媽的催促下,才抱著筆記本坐到客廳的沙發上。
“那你們去換衣服,咱們這就出發。爸,車我開走了啊,我和姐姐、姐夫一起下鄉調研。”
九點鐘,江振邦到鞋柜處換鞋子,喊了一句,他剛才和二人商量好了,調研之余也和姐姐一家人到鄉下玩玩,散散心。
“等等。”
就在他穿鞋的時候,江大鷹終于清醒了,猛然抬頭道:“你別去了,今天你得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