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點二十分,慶功大會正式開始。
工廠的大禮堂里座無虛席,五百多名職工穿著嶄新的藍色工服,臉上洋溢著激動和期待。主席臺上,紅色的幕布背景板上掛著橫幅:
《興科技術廠國企改革振興首捷暨奉陽工業學院校企合作慶功大會》
江振邦作為第一個發言人,走上了講臺。
他沒有冗長的開場白,只是對著臺下深深鞠了一躬,然后站直身體,目光掃過一張張熟悉或陌生的面孔。
“尊敬的領導們,尊敬的同志們和工友們!”
他的聲音通過麥克風傳遍整個禮堂,清晰而有力。
“今天,我們在這里,不是為了回顧過去的艱難,而是為了慶祝我們共同創造的勝利。”
“在過去的三十四天里,從九月十九號第一批產品下線,到昨天晚上十二點,我們興科技術廠,累計生產了安全過載保護插排,四十二萬支,速熱電水壺,十一萬五千個,產品全數售罄!”
臺下瞬間安靜下來,許多工人瞪大了眼睛,屏住呼吸,似乎在消化這兩個驚人的數字。
江振邦頓了頓,提高了音量。
“三十四天內,我們實現的總銷售額是——一千四百五十五萬元!”
“嘩~”
這個數字像一顆炸雷,在寂靜的禮堂里轟然引爆,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沖天而起,經久不息,職工們用力地鼓掌,有的人眼眶已經泛紅。
他們知道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廠子活了,他們的工資有著落了,他們的未來有希望了。
海灣市來的幾位領導也面露震撼之色,孫國強和劉學義鼓掌之余,相視一笑,
陳平市長更是直接側過頭,低聲對劉學義說:“學義同志,你們這個國企改革,改出了一顆金蛋啊。”
江振邦繼續講話,宣布將為全廠職工職,補發過去拖欠工資中的三個月。話音剛落,又是一片掌聲。
接著,江振邦公布了興科技術廠的未來發展藍圖。
除了繼續擴大插排和電熱水壺的生產規模,新增衛星鍋和信號增強器的產品線,工廠未來還將上馬VCD組裝生產線。
短期目標,是打造一個覆蓋家庭影音和信號接收兩大領域的綜合性小家電品牌。
然后江振邦宣布將從工廠的銷售利潤中,拿出三十萬元,作為第一筆技術分紅,現場發放給奉陽工業學院的技術援助團隊。
周明德副校長代表技術團上臺,也發表了一番講話,主要是對雙方過去的合作做了一個總結,對未來的合作做了一個展望。
接下來是劉學義市長和孫國強書記,最后才是陳平走上演講臺。
他先是對興科廠取得的成績表示了熱烈的祝賀,隨后話鋒一轉。
“同志們,興科廠的成功,為我們整個地區的國企改革提供了一個寶貴的范本,我想,它可以稱之為‘興科模式’!”
陳平的聲音洪亮:“這個模式的核心,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使用專業人才、充分尊重科學技術,敢于走向市場!”
“我們海灣市的國企,要認真學習‘興科模式’,把你們的成功經驗帶回去,讓我們自己的國營企業,也能煥發新的生機。”
十一點二十分,大會在雄壯的《團結就是力量》的歌聲中落下帷幕。
“領導,這邊請。”
一行人走出禮堂,在江振邦的引領下,浩浩蕩蕩地朝著食堂走去。
路上經過一片新粉刷的廠區墻壁,上面幾幅巨大的宣傳畫格外引人注目。畫中,是戴著藍色工帽、眼神堅毅的工人形象,旁邊配著鮮紅醒目的標語。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奪取科技強國的更大勝利!】
【一顆紅心兩只手,科技路上大步走!】
【為革命鉆研技術,為祖國趕超先進!】
【又紅又專新一代,電子戰線當先鋒!】
【不當老爺工程師,要做工人好幫手!】
這些帶著濃厚時代烙印的口號,讓陳平的腳步慢了下來。
他駐足觀望,眼中流露出幾分懷念和思索,片刻后,陳平回頭看向江振邦,半開玩笑地問:“小江廠長,這些畫進廠的時候我都看到了,不是為了迎接我今天來,特意新畫的吧?”
不等江振邦開口,一旁的陳玉彬書記已經笑呵呵地搶著接了話:“我說句實話您可別生氣,我們昨天下午才知道您要來,那來得及畫呢?”
“這都是我們振邦廠長在上上個禮拜,就給宣傳科布置下去的任務,意圖展示新面貌、新風氣,有些標語都是振邦廠長親自寫的,您看那邊,還有一面墻沒畫完呢。”
陳平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腳手架和未完工的草圖。
他贊許地點點頭:“好,這個畫得好,口號也好!浮夸風不可取,但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正是我們工人階級應該有的,可你這個又紅又專新一代的標語…是不是有自夸的嫌疑啊?”
江振邦連連擺手:“不是不是,這個新一代泛指我母校的師哥師姐,學弟學妹,以及祖國的下一代。”
周明德笑著點頭:“這個我可以證明。”
陳平哈哈,孫國強和劉學義也微笑不語。
小食堂的包間里,掌勺的錢師傅今天超常發揮,憋著一股勁兒,端上來的菜品色香味都比昨晚更上一個臺階。
桌上開的是茅臺,醇厚的醬香氣彌漫開來。
陳平興致很高,眾人便淺酌了幾杯。
酒過三巡,他目光轉向江振邦:“如今興科廠進行了技術改革,但產權改革你打算從什么時候開始?”
這個問題一出,孫國強和劉學義也放下了酒杯。
江振邦組織了一下語言,應答道:“陳市長,這個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實現扭虧為盈,解決生存問題,目前基本初步達成了。”
“接下來我就要走第二步,通過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優化內部結構,比如成立董事會、監事會,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擺脫傳統的‘工廠制’,按照《公司法》,把興科廠改制為真正獨立的法人實體。”
“那第三步呢?”陳平追問。
“第三步,才是探索產權改革。但在興科這家公司,我主張必須堅持國家控股百分之五十一以上,確保國有資產的絕對控制權。”
“對內部優秀員工,我們可以執行股權激勵計劃,用無所有權和表決權,但享有分紅權和股價升值收益的虛擬股票,來激勵員工積極性。”
“對外,可以考慮引入有實力、有資源的戰略合作伙伴,但絕不能是純粹的財務投資。興科要的是能一同發展的伙伴,而不是只想來分一杯羹的投機者。”
陳平連連點頭,忽然話鋒一轉:“那你這個廠長呢,你對興科廠貢獻這么大,拿多少股權合適?”
江振邦搖頭:“這件事是我跟孫書記和劉市長交流過,一致認為,興科廠是全市國企改革的第一個試點,它的意義不只在于一個廠的興衰成敗,更在于為后續的改革探索出一條清白干凈,可持續發展的路。”
“而我自己,不止是興科廠的廠長,也是興寧國企改革振興領導小組的成員,我要有政治高度,不能只看商業邏輯和個人得失,如果我這個主導者先拿了股份,無論是否合情合理,都會開一個壞頭,讓后續的國企改革工作越走越歪,走向純粹以商業利益為導向的道路。”
“但是,有付出還是要有回報的,我這個廠長和其他管理層,可以拿和業績強相關的期股或崗位股。把工廠的利潤和我的收入掛鉤,我的動力就很足,但離崗后自動取消。產權清晰,權責分明,這才能讓興科廠走得更穩、更遠。”
話音落下,包間里安靜了片刻。孫國強、劉學義和陳平三位市領導的眼中,都流露出毫不掩飾的欣賞。
“要有政治高度,不能只看商業邏輯和個人得失,說的好!”
陳平舉起酒杯敬眾人,并對孫國強鄭重說:“國強書記,對這位又紅又專的小江廠長,你們市委要吸取過去的教訓,酌情重用,該破格就破格,否則我怕你像過去那樣留不住人啊!”
孫國強面色一緊,點頭稱是:“您說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