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橋村南,一個比曹安民家明顯小不少的土坯房唯一的房間內,
6歲的丁二毛在床上裹著滿是補丁的被子,討好的看著姐姐。
“姐姐,你已經穿好幾天衣服了,今天給我穿穿好不好。”
11月的天氣有些涼,光著屁股蛋的二毛縮在被子里,眼神中充滿渴望。
“你太調皮了,我穿衣服好幫娘干活,你就在床上好好躺著,不然肚子又餓的咕咕叫了!”
丁小娟聽到弟弟的話裝作大人的樣子單手叉腰指著他叮囑。
而她身上穿的土黃色外套竟然和曹安民拿出來的面粉布袋差不多。
背后還印著阜寧縣面粉廠字樣。
“好吧,我躺著不動...”丁二毛抿了抿嘴,不過想到餓著肚子的感覺他還是聽話的躺了下來,就一雙眼珠子在那轉著。
“二毛,娘等下帶姐姐去田里翻地,恭桶在墻角,沒事別出門聽到嗎?”這時候李來娣走了進來,臉上帶著疲憊,強笑的對著床上的二毛叮囑著。
“娘,我知道了,我很聽話的,”丁二毛轉過腦袋回應。
“哎,”李來娣應了聲坐在床邊撫摸著兒子的腦袋,心中沉悶,如鯁在喉。
前兩年這日子還過得下去。
可是這兩年鬧的糧食減產多交,她那點積蓄早就在鴿子市用完了。
兩個小孩還都是長身體的時候,衣服都是她和死鬼丈夫改小給兩個小孩穿的。
幾年的磨損,小孩也漸漸長大,現在也只能勉強湊出一套秋冬的衣服。
兩個小孩都很懂事,可是大女兒能干,跟著她下地干活還能算2個工分,所以衣服一直都是女兒在穿。
只是苦了二毛,夏天還好,光著屁股出去玩的小孩多的是,但現在天氣轉涼,要是傷風受涼,家里連拿藥的錢都湊不出來。
“大丫,我們走吧”,李來娣怕在看自己兒子眼淚就止不住了,起身招呼著自己閨女就出門了。
房間內頓時寂靜了下來。
相隔四五戶人家,同樣是泥巴小院內。
“娘,我等下隊里豬場剁豬草,您看著點小丫,”周盈盈剛把鍋碗洗了,走到院子里對著在編草鞋的婆婆說道。
“要走快走,那小賠錢貨餓不死,”婦人頭都沒抬,話語中帶著不耐。
“那辛苦您了,晚飯等我回來燒,”周盈盈已經習慣了婆婆對她的態度,又交代了一句就走了。
婦人抬頭看了下她的背影,看著她離去,這才放下即將編織好的草鞋,一瘸一拐的走進屋內。
...
羊寨公社,阜寧縣城西北方,
數千人正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青壯年正揮汗如雨的挖土,而那些青中年女同志也挑著扁擔,正積極的把泥土往外面倒騰。
突然,一個正挑著泥土的青年婦女突然停下,前后搖晃了幾步就暈倒在地。
“李家媳婦,你沒事吧?”
身邊一個年長一些的婦女看到同伴倒下,連忙放下跳著的扁擔上前蹲下搖晃著她的肩膀。
“王大嫂,我...我可能不行了,我...好困”李家媳婦臉色煞白,感覺眼皮好重,呼吸都好困難,好不容易睜開眼睛,眼前還浮現陣陣閃爍的星星。
“先喝口水,沒事的啊,你別睡,睡著就真起不來了啊!”王大嫂臉上帶著急切,連忙從腰間取下破舊的水壺給她喂水。
“怎么了?她怎么了?”周邊的人看到這邊有人暈倒都停下動作圍了上來,其中一個中年婦女說著就蹲下摸著李家媳婦的額頭,又翻了翻她的眼皮。
“沒大事哈,你別擔心,就是長期沒吃飽加上勞累導致的,”檢查人沒大事,中年婦女也松了一口氣,隨后又轉頭招呼,“來個人扶她回去,喂點糖水,休息一會就好了。”
“小李真沒事嗎曹二嬸子?”王大嫂和另一個女同志扶著癱軟無力的小李婦女起身擔憂道。
“真沒事,就是餓加上累的,讓人去公社給她泡一碗糖水送過來,喝下休息一會就行了”,曹二嬸安撫著眾人。
“昨天倒下兩個,有一個已經沒了,今天早上又倒下一個,哎...”
“是啊,這年月家家戶戶都沒余糧,今年糧食又減產嚴重,不知道今年有多少人撐不過這個冬天...”
“不過現在日子可比以前有盼頭,挨過今年,等明年糧食豐收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這倒是,咱們建國又是打地主又是分土地,咱們走出去也是光榮的工農階級...”
有人暈倒已經成了常態,大家聊了幾句很快就恢復了正常勞動,臉上還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和期盼。
“娘,我們是不是干完今天明天就能回去了?”
曹二嬸挑著擔子,身后一個雙馬尾鞭子少女背著大半背簍土彎腰趕了過來喘著粗氣詢問著。
“嗯,這一段最遲明天就能結束了,安云啊,第一次挖河累不累?”曹二嬸看見來人臉上露出笑容。
“有點累,不過有娘在,這點累我不怕!”曹安云大大的眼睛彎成了月牙,臉上帶著疲憊,眼神卻充滿了亮光。
“你這妮子,照看下妹妹,安雪才15歲,這兩天干完我們就可以回家了,堅持一下!”
“我知道的娘!”
曹安云點點頭。
農村出生的姑娘誰不是七八歲就開始跟著大人掙工分或者幫忙做家務?
十幾歲的姑娘割稻插秧都是小能手。
不過相比挖河,曹安云覺得還是在大隊干活輕松幸福。
...
王橋村,
老爺子下地,老太太也去了自家的自留地忙活,曹安民閑著沒事和奶奶招呼了一下就直奔鄉里。
王橋村本就臨著公社,到碩集鄉里也就三四里路,走路也就二十來分鐘。
秋收剛結束,田野間有不少年紀大的農民伯伯正翻著地,就連往常巡邏的民兵都很少看見了。
呼吸著清晨鄉野的清新空氣,面對著暖暖的朝陽,曹安民心情那是格外的美麗。
王橋生產大隊距離公社太近,進鄉倒也不用開具介紹信,曹安民又是鄉里的常客,沒多久就順利的進了鄉里。
和村子不一樣,鄉里隨處可見的磚瓦房,雖然大多數都是只有正面的墻是用磚砌的,房子看著也整潔有序了不少。
而供銷社處在碩集人委會一百多米遠的瓦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