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舍作為牙人,天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練就了一身察言觀色的本事,一下子就察覺到了李木槿心情的變化。
他眼里笑容加深。
天河鎮旅人多,不是所有人都舍得花錢住客棧,多的是人拖家帶口過來游玩,短租一間屋子或者一座宅子。
因此,他不缺生意。
可是,租房子才能賺幾個傭金?
賣房子,只要賣一套,能抵得上他兩個月賺的錢。
“除了這些,這座宅子還有一個好處。”周舍更積極了:“李娘子,你跟我來?!?/p>
李木槿挑眉。
還有好處?
周舍帶著他到了右廂房的廚房間里,走到灶臺對面的一個空地。
李木槿看著面前的兩塊木板,以及中間的一把鎖,心跳不受控制的加快了起來:莫非……
只見。
周舍蹲下,將鎖打開,拉開木板,一條地道展現在兩人面前。
他滿臉笑容:“李娘子,這是一個地窖。”
“房主是北方人,北方人有挖地窖囤積冬菜的習慣,因此,也在這里特意挖了一個?!?/p>
李木槿用盡全力,才沒有讓自己笑出聲來。
這可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本,她都已經放棄地下室的要求了。
有人也許要問了,為什么不直接問周舍要帶地下室的宅子?
這很簡單。
因為,益州這邊沒有修地下室的習慣。
如果她提出這個要求,周舍心里肯定會覺得奇怪。
現在倒是無所謂,等三年大旱,難保他不會多想?
也許是她多心了。
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周舍邀請:“你要下來看看嗎?”
李木槿自無不可。
她還想看看,這地下室有多大呢。
下來一看,更滿意了。
周舍笑著介紹:“房子主人花了大價錢,足足在地下挖了右廂房三間屋子一般大的地窖,這相當于多了三間房?!?/p>
“李娘子搬進來,家里有什么雜物,都可以放在里面,可以給家里大大節省空間?!?/p>
李木槿心里高興。
可面上裝出一副不以為然的模樣:“還行吧?!?/p>
“上上下下麻煩?!?/p>
對于她的反應,周舍并不覺得奇怪。
他們這里的人,并不喜歡用地窖這個東西。
“呵呵,是有些。”
周舍笑:“李娘子,咱們上去吧,地下室待久了始終悶得慌?!?/p>
李木槿點頭:“好?!?/p>
上來。
出了右廂房。
站在院子里,周舍問道:“李娘子,這六處宅子你都看完了,有看中的嗎?”
“嗯……”
李木槿故作沉思,好一會兒,才指著正屋:“就這個吧?!?/p>
周舍笑容加深。
“李娘子眼光好,這宅子的用料都很不錯,直接可以入住,住個十年八年都不會出問題。”
“那咱們這就回去把過戶契書簽了?”
李木槿答應下來:“好?!?/p>
半個時辰。
李木槿拿上新鮮出爐的房契,和周舍告別。
還好。
鎮上設了個縣衙。
不需要去縣里折騰,直接就能把契書給辦好。
她辦的是紅契。
房契分為紅契和白契。
紅契是有官府印信的,白契則是買賣雙方和中人簽字畫押即可。
紅契在官府留底。
日后若是不慎打濕損壞或者是掉了,都能根據官府留底證明是自己所有,并且交一定的錢可以補辦新的房契。
白契若是損毀,只能自認倒霉。
但是,民間甚至是大富大貴人家,也多是辦白契。
因為,紅契需要額外交一筆錢。
李木槿買房子花了八十兩,紅契連同中介費花了五兩銀子,一共花了八十五兩銀子。
至此。
她手里還剩下二百一十五兩銀子。
……
房子買好了。
接下來,就是買糧食了。
不過,不急。
她得先去買輛獨輪車。
光靠她搬運糧食,那得運到什么時候?
她一不是大力士,二沒有空間。
花了三百文錢,買了一輛獨輪車,她直接推到了糧店。
今年夏收收成好,糧食豐產,糧價平穩,不需要比價,隨便選一家糧店都行。
進去。
小二態度冷淡:“買什么?”
李木槿開門見山:“我要兩石新米?!?/p>
小二微訝,又平靜下來:“兩石新米,四文錢一斤,一共是九百六十文。”
李木槿拿出一兩銀子。
小二利索接過去,數了四十文錢給她。
李木槿接過:“麻煩小二哥,幫我把糧食放到店鋪外面的獨輪車上?!?/p>
小二沒有拒絕。
交易整個過程都沒有幾分鐘,李木槿推著車返回宅子。
兩石水稻,也就是二百四十斤,去掉殼,還剩下一百八十斤,也就夠李木槿一個人吃三個月的。
這點兒東西,自然還遠遠不夠。
但是,她不著急,還有時間,慢慢來,這點兒東西完全不會引人注目,混入人群中都沒人會投來一個眼神。
回到宅子。
周舍果然沒騙她,一路上都沒碰到一個人。
打開門,她將車推了進去,把大門關上,一直推進了廚房。
打開地窖。
她深吸了一口氣,扛起一袋糧食,走下了樓底。
來回搬了兩趟,終于都搬好了。
李木槿累得喘氣:“真累,還好只買了兩袋,多了我怕是一次搬不完!”
說到這里,她突然想到了什么,眉頭一皺:“我這身體素質越來越差了,以后三年不太平,我必須得鍛煉起來,加強體質,必要時候也得保護家人。”
做下決定。
李木槿休息了一會兒,往大門口走去。
關上鎖。
她突然間反應過來:“這鎖也得換個新的,瞧我這腦子……”
趕緊去買了一把新鎖。
換上。
終于安心了。
看了眼天色,已經午時了,急忙往鎮子外趕回家去。
剛好趕上午飯。
吃得差不多,李當歸說道:“我已經和村尾林狗子父子兩說好了,他們給我們家當長工,一次收成后給他們家兩百斤糧食,一年就是四百斤。”
李木槿不知道這里的行情,暗暗分析:四百斤糧食,換成銅錢就是一千六百文,兩個人折合下來一天就兩文錢左右……
嘖!
古代勞動力可真廉價。
王氏點頭:“這倒是不多?!?/p>
趙氏贊同。
李當歸解釋:“我問了問里正怎么給他家長工的,和他家一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