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冰塊的地方不多,沈川這里算一個。
剛入學的大學生們還在軍訓,休息的時候會有人帶著暖壺來打飲料,沈川給他們加了些冰塊,又給多放了些白糖。
這些大學生回去之后肯定要分開兌著喝,讓他們多感受到一點味道。
“你們軍訓辛苦,補充點糖分?!?/p>
這是最直接的廣告,沈川宣示著他用的是正經白糖。
一群穿著綠軍裝的男生高興地拎著暖瓶走了,這比平常的冷飲強多了。
“你這樣做生意,能賺到鈔票么?”沈江更擔心了。
“剛開始做,不好太小氣。現在我的目標是不虧本就行?!?/p>
“也對……”沈江覺得是不好小氣,看著老婆陪著女兒看雜志,爸媽還興奮地在店里轉著,他低聲問道:“那個……小墨經常過來么?”
“偶爾會過來,他要看書學習的,不好一直在我這邊。”
店里人來人往,看雜志小說很合適,但不適合認真學習。
“大哥,要是等下小墨過來,你想好怎么說了么?”沈川問道。
沈江被問住了,從前幾天的時候他就在搜腸刮肚地想,卻一直想不出來要說什么。
還在猶豫著,沈墨過來了。
一進來,看到店里的幾張面孔,沈墨有些意外,隨即又感覺到正常;家里人開店,要是不來瞧瞧反而不正常。
“都來了啊……放心放心,我來二叔這邊喝東西是付鈔票的。”
沈墨把小沈航的手牽著,小家伙感覺不到什么異常,只是咧著嘴笑,炫耀幼兒園的經歷。
“阿哥,我學畫畫了?!?/p>
小沈靜抬頭看了一眼沈墨,又把頭低下去。
沈江對女兒的表現很不滿,怎么都不曉得叫人?當然他也不敢搭話,生怕兒子說要分四分之一家產的話。
沈墨牽著沈航,對沈川說道:“二叔,我帶航航去學校里轉轉。”
許月芳忙叮囑了一句:“別給他買零食?!?/p>
“曉得了!我們中午不回來吃飯了!”
小沈航喜滋滋地跟著沈墨走了,許月芳挺高興,讓兒子多進震旦看看,可以早些確立高考目標。
沈江很想讓沈墨把女兒也帶上,但話在嘴里卻說不出來。
陳儀裝作無所謂的樣子,帶著女兒看雜志做消遣。
沈墨帶著小沈航進到學校,碰到同學都會過來捏一捏小家伙的臉,剛開始還好,小沈航只顧著笑,后來開始躲了。
有人少的教室,沈墨抱著他,讓他在黑板上畫一畫在幼兒園學的東西。
“阿哥,他們怎么都不說話?”
小沈航在努力壓低聲音,但在安靜的教室里還是顯得很大。
前排坐著的女同學沒有抬頭,只是嘴角牽起。
“他們都在認真學習,你也要認真學習??吹搅藳]有,這個位置是給你留的,好好學習,將來就可以坐到這里。”
前排的女同學抬起頭,對小航航說道:“你哥哥說的是真的。”
“那我過來的時候,你還在這里么?”小航航對著這個陌生的姐姐問道。
“可能吧……”女同學覺得有趣:“或許我會成為你的老師?!?/p>
“那我一定要來!”小沈航覺得這個姐姐很面善,做他的老師很合適。
中午的時候,沈墨帶著他去食堂打了飯,盧清看到了,給他買了只雞腿,小家伙笑到眼睛瞇起來:“阿姐,你將來會當我的老師么?”
盧清一下子沒反應過來,但她覺得不是不行。
“你要認真學習,我才能教你。”盧清不是師范專業,她做不了中小學的老師,將來可能會成為大學老師。
“我一定認真學習!”
盧清坐在對面,扒了幾口飯,對沈墨說道:“過幾天到亞運會了,要不要讓你二叔在門口放個牌子記錄金牌?”
“要的!還是你腦子快!”
學校的學生沒有電視看,可能只會在臨睡前聽一會廣播,消息會滯后一些。
算著時間,沈墨把小沈航給帶回去了,其他的人離開了,只有二嬸還在幫忙。
“哦呦,看著這個小肚子,晚飯不用吃了。”
小沈航只是笑,不敢搭話,生怕巴掌跑到屁股上。
“二叔,亞運會要開始了,回頭買個小黑板放門口,寫上咱們獲得的金牌。”
“你腦子靈的嘛!”沈川覺得這個事情靠譜,或許,應該買個小電視,放在店里招攬客人。
上學的時候,沈川就知道生產資料的重要性;當工人的時候,他對生產資料的感覺更深刻一層;自從開始在外面擺攤,沈川的感觸更深了。
對別人來說,電視是生活用品;對他來說,電視是生產資料。
距離亞運會開幕還有些時間,先準備起來。
把航航交給二叔二嬸,沈墨又叮囑了一句:“二叔,要是王浩來了,記得讓同學給我帶個話。”
“曉得了!”
因為王浩這層關系,房租可以推遲到年底一起交清,讓沈川短期內不會缺少資金。
他沒有找許月芳再拿錢,用店里的錢買了一臺14寸的黑白電視,放在書架的頂上。
有了這個電視,店里的人又多了。
許月芳看著外面幾個推三輪車賣飲料的人,心道:你們連點白糖的本錢都不舍得下,最終也只能賣賣冷飲。
九月下旬,亞運會開幕,全國關注;周邊產品風行一時,胸口別著一枚亞運會會徽成為當年的流行。
因為有個小電視,外面還有個小黑板,沈川幾乎是實時更新獎牌數量。
門口的小黑板記牽動著來往行人,每個人都會往上看一眼;金牌榜和獎牌榜排在第一,讓大家的胸膛很自然地挺起。
看電視的人多,沈墨已經擠不進來了;盧清還想著過來看看比賽,結果也只能干瞪眼。
“要是在暑假開始就好了,我們還能在紅楓葉看看?!?/p>
沈墨接話道:“下次辦奧運會,就會在暑假了。”
“回去吧,上自習去!”盧清說道:“大一讓我們長了記性,人外有人,對吧?”
獎學金的評選結束,盧清排第二,沈墨排第三;雖然第二學期沈墨和盧清奮起直追,但于虹同樣不肯松懈,依舊排在第一,獲得一等獎學金外加鋼鐵廠發放的兩千塊獎學金。
“對的!”沈墨又換了一口東北腔:“學吧,學無止境,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