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強很郁悶,周圍圍觀的人不少,他們臉上有著似笑非笑的神情。
“滾!”方強不爽地喊了一聲,卻被幾個人給攔住。
這幾個人開始清場:“走走走,大家都走,我們找方強說幾句話。”
后面的王浩心有余悸:“方強要被揍了。”
劉玉林鼓勵他道:“到了你英雄救美的時候了!”
“要是被揍的是何竹青,我肯定上!但方強……他又不是咱們班的,我管不到他。走了走了。”王浩可不愿意出這個頭,更何況是冤大頭。
經過這個事情的打岔,王浩劉玉林還有李大偉剛升起的那點學習勁頭又下去了。
何竹青她們走遠,轉彎,不曾看見后面發生的事情;后來過來的人也不會讓她們看到。
“哎,竹青,你是讓方強盯著沈墨?”周潔覺得沒有被提起名字的那個人只能是沈墨。
“周潔,你覺得一個人能一下子考滿分么?我只是想驗證一下心里的想法。”
李玉也覺得太不真實,那可是滿分吶……但即便是抄,也抄不到滿分吧?那可是滿分吶!
她有點相信是沈墨考出來的,但還是太過匪夷所思。
“剛剛方強不是說沈墨考數學的時候沒有作弊么?我們等著看他的數學成績好了。”只要這一科沈墨能考到90分以上,周潔就服他。
辦公室里,老師們并沒有趁機休息,他們在緊張地批閱試卷。
試卷是封好名字的,老師們不知道批改的是誰的。
“這份肯定是沈墨的。”在一堆不起眼的分數中忽然冒出了一個滿分,批閱試卷的王老師一下子就想到了是沈墨,聽說沈墨還留在第七考場。
葛群立刻過來,看了一下字跡,點頭道:“不錯,應該是他的了。”
看到是滿分,葛群更加滿意了;白天的時候他和教導主任張俊海聊過了,這次期中大考的監考老師專門留意了沈墨。
葛群對沈墨很有信心,畢竟他是沈墨的任課老師,對自己的學生是什么水平還是了解的;當然了,別人不理解很正常,他很愿意看到沈墨在其他人面前正名。
他教數學,對數理化三科有天然的親近,雖然物理化學還沒有考,但他的信心已經上來了。
自己的學生考了滿分,葛群的心情很好,他去倒了杯熱水,施施然地回了座位,批改其他的試卷。
教二班的老師心情都很好,他們相當于白撿了一個最優秀的學生;這種心情同獎金無關,完全是遇到優秀學生的喜悅。
第二天一早,沈墨又進入考場,方強的胳膊上吊著繃帶,在不遠處看著他。
昨天放學,有一部分男同學同他進行了友好交流,讓他明白了一些道理;現在他看著沈墨,心中一直哀嘆。
“你還是考多一點吧,老子不和你一個考場了還不行么?”
只是同何竹青說幾句話就要有這種待遇,那要是騎自行車帶她走一遭,今天估計進不來考場了。
初中有一部分小混混喜歡打架,喜歡惹事,他們有自己的處事方式,可能看誰不順眼都要上去教訓一頓。
在早戀方面,他們是專家;但漂亮的女同學不多,肯同他們在一起的更少,所以每一個潛在的可能他們都會去爭取。
那么要怎么爭取?打一架吧!如果打一架不夠,那就多打幾架。
方強還想今天好好表現一番,放學后同何竹青擺功,但這個心思昨天晚上被人家給掐滅了。
化學試卷發下來,沈墨抓起筆,答題迅速。
又是一天考完,沈墨感到一陣輕松;即便算上政治,他也有把握成為年級組第一,他很期待分數出來。
物理化三科,不能滿分,至少也能95以上;沈墨比較關心的是語文,這才是他難以把控的科目。
即便再慢一個星期也會出分了,分數出來他就回去見二叔。
“沈墨,能考第一么?”宿舍的幾個人圍了過來,不知不覺,他們開始認可沈墨的能力。
沈墨沒敢說第一,只是回道:“我能成為咱們宿舍的第一就不錯了。”
幾個人紛紛打趣沈墨:“在我們面前,你還謙虛什么?”
學校外面,周潔跟著何竹青李玉往回走,邊走邊往四周看。
“你看什么?”
“我在找方強,他今天怎么沒出現?”周潔很意外。
何竹青想了一下,說道:“大概是昨天我道謝了,他今天沒有理由出現了。”
“不對,這很不對。”周潔覺得不是這么回事,她往周圍又看了看,有很多飄忽的眼睛。
李玉不想聊這種話題,她換到了考試上面。
“哎,竹青,這次你能考第一的吧?方強昨天不是說沈墨沒有作弊么。”
何竹青不確定,上次初二的期末考試,她是年級組第二,憋著勁要超過一班的第一名王革,沒想到半路竟然殺出一個沈墨。
她慢慢往前走,仔細回憶著考試的各種細節,好像是做到了她能做到的一切,如果這樣還考不過沈墨……不是,他憑什么呀?
旁邊的李玉說道:“今天遇到我們班的同學,他們說沈墨忽然學習開竅是因為落戶口時候遇到困難,他二叔低聲下氣地去求人……”
周潔不理解,一個戶口而已;何竹青也不理解。
李玉不是很理解,她們聽說滬海的戶口珍貴,但這個戶口她們從一出生就有。
“走吧,明天老師要講題了,我要算算我能考多少。”
第二天沒有早讀,大家在家中吃完早飯把書帶回來上課。
果然,各科的老師都在講這個期中試卷。
“我知道試卷沒有發下來,但沒關系,你們心里有數!騙老師可以,但不要騙自己。”葛群清了清嗓子,開始講數學試卷。
沈墨一道一道地對著答案,沒有出現錯誤。
葛群知道他的成績,因此比較關心班級里另外一個同學,每次講完題目都會往其他同學那邊掃一眼,從這些學生的眼睛里,他能獲得想要的答案。
何竹青眼睛忽然黯淡了一下,葛群便知道小姑娘錯了一題;坐在第三排靠邊的張玉華嘴角揪了一下,好,又是一個粗心的。
類似的場面反復上演,但在語文課上的次數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