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皇子您回來啦!”
還是小順子最先在武英殿外候著,明顯是提前知道了消息,他神情激動!
“聽說皇上給皇子謀了一個差事,讓您去當賑災主辦官!”
“嗚嗚,娘娘如果在天之靈,應該會很欣慰,皇子您終于有出息了!”
蕭啟桓擺了擺手,“哎,娘們唧唧的,行了,行了,本皇子還煩著呢!”
“這宮里傳消息這么快的嗎?”
“本皇子是來享福的,不是來當牛馬的!”
宮里什么消息傳得廣,什么消息一點風聲不漏,蕭啟桓還是清楚的。
這次賑災主辦官能傳這么快,這么廣,看來自己這個便宜老爹,大晟的皇帝陛下,沒少出力啊。
“這是要把我架起來,好好干活啊!”
蕭啟桓有些無奈,想當個風流瀟灑的王爺有這么費勁嘛。
另一邊小順子則是收斂了情緒,趕忙匯報道:“對了,皇子!”
“在您回來之前,鎮國公府、護國公府、戶部尚書、京都府尹……都發來了請帖!”
他一邊說著,一邊讓開身子,接四皇子回宮!
“請帖都放在皇子您的寢宮里了!”
蕭啟桓點了點頭,很快就看到了一堆請帖,都是邀他前去作客一番,請帖中的客氣話語不言而喻,甚至有些還有些諂媚。
“果然,父皇態度的變化,直接導致了所有人態度的變化。”
這里面鎮國公府與護國公府不說,到時肯定是要去一趟的。
至于其他的請帖,其實都是那些下官自我揣測,做的一份保險罷了。
蕭啟桓兩世靈魂融合,不僅擁有了堪比過目不忘的能力,對于事物的分析也越發清晰了。
這些達官貴族,生活在這個時代,比起能力,更重要的是會體察圣意。
他被單獨叫到了御書房,事前他還沒有感覺,但是事后,蕭啟桓根據記憶里,只有大皇子和二皇子被單獨叫進去過,前身還有艷羨之意,就能知曉一二。
說白了,手中的這些請帖,重要,也不重要!
對于他而言,趕緊處理郡主事宜,以及賑災事宜,離開京都,前往遼東封王就番才是關鍵。
一夜無話,蕭啟桓拒絕了秋白和小桃的侍寢!
理由給出的還是那句話:“在戒,別搞!”
兩人雖然沒有聽懂,但是能感受到四皇子確實沒有動她們的意思。
之后天亮,這次兩位宮女確實比蕭啟桓起得早了,并早早準備好了洗漱用品。
蕭啟桓也算是體會到了什么叫特權階級,什么叫效率。
照例在清晨打了一套太極拳,然后打包一份早餐,在前往內閣處理政務的同時,順便去鎮國公府送了一份早餐。
蕭啟桓想著是趁熱打鐵,畢竟前天聊得還不錯,昨天被叫到御書房,今天怎么也得維系一下感情。
在見到詩函郡主時,雖然沒有第一次見到時那么憔悴了,不過讓他有點意外的是,怎么感覺詩函郡主對他態度冷淡了不少!
果然,女人沒那么好追的!
不過這也在蕭啟桓的意料之內,在他看來,不一定要獲得郡主歡心,只要不討厭自己就行。
處成哥們、姐們也不錯,到時把這事翻篇,讓詩函郡主給“好兄弟”、“好藍顏”求個情,放自己去封地瀟灑,問題不大!
當蕭啟桓乘坐馬車,來到內閣后,看到了一副忙碌的景象,各內閣成員正在處理國家的各項事務,批閱奏折,這大概就是古代的公務員吧!
拿著皇上御賜的主辦官令牌,蕭啟桓走入內閣通稟后,就有太監高聲道:“四皇子駕到!!”
聽到太監通稟,很快戶部尚書潘世安帶著戶部一眾官員出來迎接!
“四皇子駕臨內閣,我等有失遠迎,望殿下恕罪!”
蕭啟桓也不在意,他其實對于古代官員建制并不是很熟悉,好在他有“掛”,這些天惡補了不少。
首先大晟王朝和前世的王朝很像,統領國家事務,對皇上直接負責的自然是內閣。
而內閣中最高權力自然是首輔以及兩位次輔,之后則是分管六部的內閣大學士,也就是六部尚書。
還有一個好記的口訣【吏官戶錢禮神仙,兵軍刑法工營建。】
其中戶部掌管國家錢財,核心職能就是類似掌管全國土地、戶口、財政稅收的“財政部” “民政部” “央行”。
因為戶部要管財政稅收、戶籍土地、國庫收支、漕運鹽政等等,賑災工作也往往是由戶部在管理。
當然,蕭啟桓作為這次賑災的主辦官,蕭云璟給予了他很大的權利。
比如吏部官員調度、刑部的處理斷案、兵部的軍馬調度、工部的水利興修、勞工征召等等!
當然,像一些重大事項,調遣軍馬之類的,自然需要上報審批,不可能任由蕭啟桓隨意施為!
戶部尚書此刻恭恭敬敬,在戶部其他官員看來,不過是自己老大“為官功力”深厚的表現。
隨著一天的時間發酵,大家也慢慢品出味來。
估計四皇子是來“鍍金”的,大事還是他們戶部牽頭來搞!
內閣首輔、陛下與戶部尚書大人,估計已經把章程都寫好了!
不過能坐到內閣這個位置的,哪個沒有一點功力,甚至不少也在昨天想要宴請四皇子的名單中。
所以此刻大家都是一副恭恭敬敬,君臣和諧的局勢!
甚至已經有不少人想到,等四皇子進到內閣戶部所在辦公區域時,如何給四皇子安排好一個最舒服的位置。
一定要靠近陽光,然后吃食茶歇等等都要備齊。
等下他們商討賑災對策時,盡量照顧著四皇子來!
唯一讓他們有些擔心的,就是怕四皇子不懂裝懂,還要指點江山一番,這就會大大增加他們的工作效率!
擔心歸擔心,該有的流程得有,看著戶部把四皇子恭恭敬敬迎了進去的其他部官員。
有些自視清高的則不屑道:“一群阿諛奉承之輩!”
當四皇子蕭啟桓經過他們身邊時,卻立馬露出一副諂媚恭敬的態度!
前倨后恭,這也是深得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