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用了淡黃色的料子給她做鞋面,她和姐姐一起納了兩天兩夜,才納出一雙鞋底子。
初學針線活,手指頭不知道被針扎了多少次。
杏丫捧著鞋子,本來在笑,后來又突然哭了。
“娘,我們這么費鞋,以往你一個人做,得花多少功夫啊……”
杏丫一哭,桃丫跟黍哥兒也跟著撲到林三娘懷里,嚎啕大哭。
有娘,他們才是有娘的孩子。
林三娘心里酸酸的,又覺得暖融融的,抱著孩子們,溫言細語地勸說。
好一通才哄好。
除了黍哥兒的衣裳和杏丫的鞋子,林三娘又做了三件白色的小肚兜,另還有一件淺藍色,一件淡黃色的。
她的針線活兒在于縫紉,不擅長刺繡,便沒有繡花,就這么素著。
想來富貴人家有繡娘,有花樣子,她就不畫蛇添足了。
……
林三娘揣著肚兜,來張府找張管事。
這次她沒帶米面來,一則家里換的陳米已經夠吃了,她不想繼續惹人眼。
二則上回說了這些好米是姐夫得的賞,只有這些了,她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臉。
但求人辦事得有求人的樣子,林三娘便帶了些自己曬的桃干。
桃丫拿回來的那一大筐桃肉,杏丫和黍哥兒這些日子都一直翻曬著,現在桃子都縮成了皺巴巴的一小片,跟蘿卜干似的。
見了面,林三娘就請張管事嘗嘗。
張管事哪里缺這個,她在府里當管事,還管著廚房的事兒,嘴上從來不會落閑。
她嘗都懶得嘗:“叫你有好東西來找我,不是什么破爛玩意兒都送過來的!呸!白瞎我的功夫!”
好一通罵,說著,就要走人。
林三娘連忙出言留人:“張管事,實在是家里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東西,空著手來又不合適,這桃子干您拿去賞小丫頭們都好,盼您收下。”
張管事聽林三娘還有個求人的模樣,氣稍微順了點兒。
“說吧,這次到底是送什么來的?”
“就是上回說的,好料子做的里衣。”
林三娘趕忙把掀開籃子,把干凈的肚兜拿出來:“您摸摸這料子,是上好的細棉布,不是咱們這兒有的。”
張管事雖然不管針線上的事兒,但在府里行走,自然也知道什么是好東西。
這肚兜的料子,一上手就覺得綿軟,又輕又厚,甚是不俗。
張管事心里覺得這事兒有譜,但對著林三娘,依舊還是兇巴巴的。
“我只管給你送進去,瞧不瞧得上,是別人的事。”
能有機會送進去就好,林三娘聽話聽音,連忙感謝。
張管事進了內院,林三娘便在角門邊上等著。
同在一處的,還有兩個守門的小丫鬟,林三娘又從籃子里摸出兩小包桃干。
“兩位姑娘,不嫌棄的話,這個你們吃著玩。”
小丫鬟正是饞嘴的年紀,加上林三娘來了幾回,也知道林三娘跟張管事相熟,便沒有多客氣,推辭了一下就收下了。
桃干入口,起先覺得有點干巴,但是慢慢浸潤之后,就嘗出桃子的香甜來了。
這些都是熟透了的桃子曬成的,肉是最甜的。
小丫鬟吃得高興,就好心對林三娘多說兩句:“我們大太太不大用外頭的東西,但二太太是喜歡的,常給三少爺買新鮮玩意兒,我瞧著你做的肚兜好,該是能留下的。”
林三娘笑著謝過小丫鬟的寬慰,默默等著。
張管事去了一個多時辰才回來。
“趕上廚房里送來了只鹿,那群笨手笨腳的東西,連鹿血都不知道要,害我又著人追出去,忙活半天,才把鹿收拾好。”
張管事成天都在生氣發火,林三娘并不意外,好好聽著她的發泄。
果然,張管事罵了一通之后,身心舒暢,這才說起林三娘的事。
“針線上的方管事瞧了,覺得還看得過眼,但收不收,還得送去給太太們瞧。今天府里有事,太太們不得空,讓你把東西先留下,明日再來。”
也沒說給個什么憑證,或是回饋,就這么拿走了。
林三娘默然。
這樣的事其實并不少見。
因為是他們求著想將東西送進府里,府里的人愿意收下,看一看,都是給了情面了。
反正人家是仗著家大業大,這么大個府邸在這里,對他們這些找上門來的人,愛答不理也正常。
并不理會林三娘他們這些人的忐忑。
林三娘無奈,只能轉而回家。
隔了一日,林三娘又來,這回倒不是張管事來接見她。
角門上的小丫鬟見到林三娘,帶她去了內院:“方管事說你來,就帶你去見她。”
林三娘跟著小丫鬟,一路到內院,又等了有一刻鐘,才見到針線房的方管事。
方管事瞧不大上林三娘的針線,只問林三娘料子是哪里得的,要向她直接買料子。
林三娘哪里會肯。
那料子都是一小塊一小塊的,做成肚兜才不顯露痕跡。
若是直接拿料子出來,只怕要大大折價。
林三娘便搖頭,只說這料子不定什么時候得,眼下只有這幾件肚兜。
方管事瞧瞧她,便問她想賣多少價。
林三娘素來知道先開價的落被動,便只垂下頭,說自己手藝粗淺,方管事眼界高,由方管事定價。
方管事掂量了一下,給了兩百文一件的價錢。
“雖然針線粗糙,但料子摸著軟和精細,且算你兩百文一件吧。”
林三娘心中大喜。
一身棉布衣裳要**百文,她這些肚兜不過費了兩天兩夜的功夫,便用六分之一的布料,賣到了一千文。
要知道,往常她跟桃丫爹兩人一起,一年除了嚼裹,也就能攢下一二兩銀子。
她只在東家小姐的莊子上干了幾天,得了足夠吃兩個月的糧食,現如今還有一千文錢!
更叫人歡喜的是,家里還有八斤這樣的料子!
若是都做成肚兜……
方管事很快就打消了林三娘的美夢。
“料子雖好,但我這里肚兜也夠了,府里的里衣甚少外買,這幾件也就是穿個新鮮。”方管事道。
林三娘惴惴不安,別處雖然也能賣,但總不比張府有張管事托話來的穩妥。
好在方管事自有打量,她看出林三娘不愿意賣料子,便道:“你要是有心,便按照這個尺寸做一身衣裳來,顏色淡雅些,我倒是還能收。”
說著,讓人給了林三娘一張紙條。
林三娘展開一看,是個半大孩子的身量。
她心里估摸著,應該是角門上的小丫鬟說的二房少爺。
她應下來,過幾日拿衣裳給方管事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