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弟妹,爹娘讓你們晚上去家里吃飯,說聚聚。”
“好,就來。”
看唐二牛兄妹也在,張千湖又笑著說,“二牛,你們也一起吧。”
“不了,妞妞已經和好面,不吃就酸了。”
兄妹倆打完招呼,就離開了。
天色將暗未暗之時,張家那張榆木桌子上,擺得滿滿當當的。
肥肉炒豆角,瘦肉炒黃瓜,一缽缽絲瓜湯,還有涼拌水蕨菜。
男人們邊喝酒邊說話。
張大柱起了個頭,“我們打算明早就割谷子,老三,你跟我們一起干吧。”
“好是好,不過,我只有一個勞動力。”有點占人家便宜的嫌疑。
“沒事,都是一家人,計較那么多干啥?”張千山大大咧咧的。
“是啊,一起干吧,三弟妹快生了,也幫不了你啥?你一個人哪忙得過來?”
當然了,吳倩云就算不懷孕,估計也幫不上什么忙。
“好,謝謝大哥大嫂。”
周蘭花對此很滿意,許氏很有長嫂風范。
話鋒一轉,張大柱又問,“永川,我聽說你請了村里人割谷子?”
“是啊,上次答應他們的,做人不能言而無信。”
張大柱表示認同,“肥水還不流外人田呢,都是一個村的,有賺錢的機會,肯定得先自己村。”
吃了飯,月色清亮。
張千水兩口子又回了趟娘家,把帶回來的東西分了分。
第二天,便各自行動。
徐永川夫妻去了莊子上,張家幾房人則合在一起在田里忙和。
村民見了,紛紛感嘆。
“平時看大柱不聲不響的,沒想到還挺治家有方,你瞧一大家子多和氣。”
“是啊,雖說分了家,但有事的時候,都一起上,這點挺難得。”
“有些人就是想不開,非死拗著不分家,其實像他們這樣也挺好的。”
“你說的有些人是老錢家吧,那就是個反面例子。”
“那是錢婆子拎不清,就指著兩大的貼補老兒子呢。”
“所以說啊,家里不和,多是老人失德。”
張大柱聽了,覺得倍兒有面子,干活都有勁了,鐮刀揮得唰唰的。
周蘭花翻了個白眼,老東西,年紀越大,毛病還越多。
現在就喜歡聽人夸他。
去莊子上做工的村民,一大早就趕了過去,這會兒已經下了田。
林藍他們倒是沒那么急,但也起得比平時早。
去了莊子上,徐永川跟村民們一起忙活,林藍去了廚房幫李氏做飯。
“東家,我來就好,實在不濟,有大丫幫我呢。”
“沒事,我閑著也是閑著。早上做什么?”
“我打算做黑面饃饃,吃了扛餓。”
“你看著辦吧。”李氏是個有成算的。
大家伙都忙著收割,劉家自然不能再盯劉菲兒。
大清早的,劉老漢領著一大家子都來到了田里。
鎮上,錢老三還呼呼大睡呢,劉菲兒就拎著小包袱輕手輕腳出了門。
她給過他機會的,也曾想過就這么過一輩子算了。
只是,這個男人實在不爭氣,成日里沒個正行,來鎮上這么久,都沒見他干過一件正事。
晚上倒是有使不完的力氣,只是,那有啥用?
能變出銀錢來?
她才不會在他身上浪費精力。
正好趁劉家人不在,離開這里。
早知道會這樣,她便不該回來!
村民們一連忙和了好幾日,谷子收得七七八八。
凡是平整點的地方,都曬著谷子。
李氏帶著草帽,拿著木耙,先把粗一點的雜草摟出去,再把谷子攤開。
兩孩子也跟著忙活。
林藍不由點點頭,李氏這人干活沒得說。
工人們干活賣力氣,林藍也沒小氣,去鎮上割了一刀肉,差不多兩斤的樣子,交給李氏。
“李嫂子,中午做肉吧。”
“好,我去摘些豆角回來,煮它一大盆。”
“娘,我去摘豆角。”
“去吧。”二丫背著三丫,三丫拿著籃子,姐倆去了菜園子里。
吃了飯,眾人休息。
林藍問徐永川,“大概還有幾天?”
“光收割的話,大約還得三四天。但收割了還有其他事兒,我估計還得在這里待上七八日。怎么,想回去了?”
“沒有,隨便問問。”
“你要是累了,就帶著妞妞去果園子里走走吧!”
“我知道,你別操心我。”
又過了四天,谷子全部割完。
林藍立馬給工人們結了賬。
村民摸著錢,笑嘻嘻的,“永川啊,下回有事兒還叫叔啊。”
“還有我。”
“我也來。”
“好!”
眾人拿著錢回了村。
這次來莊子上幫工的,都是跟徐永川他們關系不錯的。
關系不好的,一個都沒要。
錢老大沒摻進去,聽別人炫耀賺了多少錢,嫉妒得牙根癢癢。
“老二這個遭瘟的,居然一點不顧念親情。
這么多人做工,安排進兩個自家人怎么了?
他好歹也在莊子上干了這么久,我不信徐永川連這點面兒都不給他?”
可地里卻無一個人附和她。
他們都是站林藍那頭的,跟他們家干活,一天不僅有二十文的工錢,還有肉吃,饃饃管飽。
沒看一個個回來都精神奕奕的,雖然黑了些。
但干活的人,哪有不黑的?
沒人搭理,錢婆子沒勁,也不再罵罵咧咧。
又想起老兒子,心里揪心,“老大呀,等割完谷子,你去尋尋老三吧。讓他回來,老在外面混著也不是個事兒。
還有,回來后那事兒你們也別再提。老三這人愛面子,咱就當沒那回事……”
她指的是分家的事兒。
她話還沒說完,就被大兒媳打斷,“娘,你以為割完谷子就沒活了?晾曬,過風車,裝倉,哪樣不是活?
老三有你護著,自然啥都不愁。可我們有一家子,我不能不想著他們?”
錢老大認同,他忙得很,哪有空去尋他?
錢婆子給兩口子堵得一口氣上不來,下不去,別提多難受。
“老大呀,你們是親兄弟,打斷骨頭還連著筋,……”
“娘,老三都多大的人了,收割這么大的事兒,不說不回來幫忙,反而要我們去尋他,你說說,哪有這樣的道理?我不管,等老三回來,這個家必須分。”
老二現在日子越過越好,可反觀他們,拖著老三這么個累贅,一天天過得既受氣又憋屈。
去尋他?
他最好死在外面,永遠別回來才好。
回來除了吃,能干啥?
“老大媳婦兒,老三……”
老大媳婦兒早知道她要說什么,氣憤的說,“老三都二十了,還小?娘,你疼他,也得有個度吧!”
“娘,分家吧,算我們求你了。”錢老大也這么說。
地里的人雖沒吱聲,但都豎起耳朵聽動靜。
主要為看熱鬧!
劉家的活也干得差不多了,可麻煩卻找上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