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嗒、嗒……”
呂布騎著赤兔,親自走到陣前,陽光照在他染血的盔甲上,更是平添幾分氣勢。
呂布單單是毫無殺意地靠近,趙云身后的白馬義從們就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唯有趙云依舊挺立如青松,目光灼灼地看著呂布。
呂布看著面前不卑不亢的白袍小將,突然有些理解了什么是三國悖論:
越是忠義之士就越受到各方諸侯主公的喜愛,無論陣營。
但越是忠義之士也就越不可能為其他諸侯效力。
現在自己想要招降趙云,面臨的就是這一悖論困境。
不過,再難也得招募,趙云這張SSR武將卡在整個三國里都是排的上號的!
呂布望著趙云,朗聲開口:
“趙子龍!董相國乃朝廷所封,何來國賊之說?如今天下大亂,正需英雄豪杰安定天下。你若歸順,他日必能建功立業,一掃**,上扶國家,下安黎庶,何必拘泥于世俗之見?”
“哈哈哈哈……”聞言,趙云大笑一聲,“溫侯何必自欺欺人?董卓廢立天子,屠戮大臣,火燒洛陽,致使天下動蕩,百姓流離!”
“這等國賊,大漢天下自然人人得而誅之!我倒是替溫侯感到惋惜,溫侯武藝冠絕天下,卻甘為董卓鷹犬,可惜,可嘆!”
聽著趙云的話,呂布臉上肌肉微微顫動,表情有點難繃。
他其實早就想砍了董卓,自己當老大了!
但奈何時機還未到,只能先跟董卓虛與委蛇,暗中積攢力量。
MD!都怪董卓這老登名聲太臭了,連累他招賢納士都受拖累。
正在呂布心里想著如何反駁趙云的話時,趙云又是單臂擎槍,猛地往地上一插:
“溫侯武藝天下無雙,遠勝于我?!?/p>
“但我趙云今日就是戰死在這里,也絕不會與國賊同流合污!”
“今日被困,唯有一事相求,請速斬我!”
趙云聲音朗朗,傳遍四方!
西涼軍中一陣騷動,眾將士無不為之動容。張遼低聲嘆道:“真義士也,可惜各為其主。”
說罷,張遼又看向呂布:“溫侯大人,現在當如何?這幾人是否需要末將帶人,了結他們性命?!?/p>
雖然欣賞趙云,但趙云不降,雙方就是敵人,張遼自然要站在呂布的角度思慮問題。
不降,那就只能殺。
“且慢?!?/p>
呂布揮了揮手,示意張遼不要急躁。
趙云的招募難度確實是拉滿了,自己還被董卓老登拖累,有‘聲名狼藉’的招募debuff。
不過他還有辦法:
“張繡。”
“末將在!”張繡上前一步聽命,他的眼神中帶著難以掩飾的焦急。
畢竟自己師弟現在寧死不降,這樣下去恐怕真的就要死了。
張繡與趙云一同習武了那么多年,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師弟舊友就這么死了。
“我要你一會兒再去勸降一次趙云。”
“末將領命,只是……”張繡欲言又止,他剛剛也上去勸了,但顯然沒什么效果。
“這一次,你按我教你的話去勸降趙云?!?/p>
呂布朝著張繡招了招手,示意他走到近前,隨后耳語一陣。
這一幕看得一旁的張遼,潘鳳等人都是好奇,趙云從頭到尾都是一副寧死不降的模樣,自家主公真能有辦法招攬?
而張繡聽著呂布的話,臉上表情先是疑惑,緊接著是認真,最后臉上更是露出一抹欣喜:
“是!溫侯大人!”
“若是如此,想必子龍沒什么理由不降了,末將即刻前去勸說!”
張繡朝著呂布抱拳行禮,接著后退幾步,就要牽馬再去勸說趙云。
看著張繡離去的背影,呂布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接著緩緩吐出。
這是他為了招攬趙云最后想出的辦法了,若是還不行,自己…也就沒什么辦法了。
當然,也并不是完全沒辦法。
大不了強行抓了趙云,帶回西涼軍,然后去找西涼軍目前智力扛把子賈詡問計。
經過方才被埋伏的棗山一戰,呂布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他身為穿越者的智慧肯定比原版的呂布強上一大截,但真遇見了三國歷史上的頂級謀士,還是有所不足。
所以自己想不出辦法,還可以讓謀士幫忙想。
只可惜,呂布惋惜自己手下沒幾個正經謀士,甚至想招攬都難。
西涼軍的人員素質這一塊…他從里面挖掘猛將悍將不是難事,尋找謀士智囊多少有點強人所難了。
唯一的謀士賈詡現在也沒有追隨自己的意思,只是因為在張濟,張繡叔侄倆麾下任職,被自己強行拽過來的。
就在呂布內心思慮的時候,張繡也已經策馬,帶著一大包酒肉,到了趙云身前。
“師兄,若是來替呂布當說客的,就不用多費口舌了。”
趙云看著張繡再次前來,淡淡開口。
“師弟。”張繡翻身下馬,“你我師兄弟一場,我懇請溫侯大人,從他那拿了些酒肉來,想要與師弟和幾位義士。”
“若是師弟你和幾位義士執意赴死,吃飽了,黃泉路也好走些?!?/p>
見張繡這樣說,趙云也沒再急著趕他走。
張繡攤開自己帶來的東西,里面是一壇酒,幾只碗,還有些許熟羊肉。
張繡撕開酒封,在幾只陶碗里倒上酒水,與趙云幾人對飲一杯,分食了些羊肉,然后開口:
“子龍,你若執意赴死,可知將犯下三樁大罪?”
趙云看向張繡,對他再度勸說也不意外,昂首應道:
“吾心吾行澄如明鏡,所作所為皆為仁義,問心無愧,何罪之有?”
“此言差矣?!睆埨C搖搖頭,接著聲音陡然提高:
“師弟你若身死,其一罪名便是不孝!”
“你家中尚有老母倚門望子。你若戰死于此,令堂晚年何依?白發人送黑發人,豈是為人子之道?”
趙云身體微微一顫,握著陶碗的手指節略微發白,但仍堅定回道:
“自古忠孝難兩全。家母自幼教導云精忠報國,今日我若降賊,才是真為不孝!”
張繡不慌不忙,繼續說道:
“其二,不義之罪!你身后這些義士,戰場之上隨你左右,雖千軍萬馬也不曾畏懼,而今你為全一己忠名,卻要他們陪你送死,這豈是袍澤之義?”
趙云回首望去,見殘存的白馬義從個個帶傷,卻無一人面露懼色。他眼中閃過一絲痛楚,聲音卻依舊堅定:
“眾弟兄甘愿同生共死,趙云,豈能辜負這份情義?”
“其三,不忠之罪!”張繡突然提高聲量,指出了趙云最后一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