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三法庭。
上午九點整,法槌落下,聲音清脆而冷硬。
“現在開庭。”
話音落下的瞬間,旁聽席上的低語聲戛然而止。媒體記者們迅速調整鏡頭,對準審判席前那兩位截然不同的身影——左側被告席旁,是身著黑色高定西裝的蘇硯,發(fā)絲一絲不亂,眉眼冷峻,像一柄藏于鞘中的刀;右側原告代理律師席,則站著陸時衍,白襯衫領口系得嚴絲合縫,目光如炬,唇線繃緊,透出不容置疑的理性。
案件編號:(2025)民初字第1789號。
案由: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專利侵權糾紛。
涉案金額:**176億元人民幣**。
行業(yè)影響:覆蓋AI芯片、自動駕駛、大數據決策三大領域,震動全國科技圈。
“原告方主張,被告‘硯星科技’所發(fā)布的‘靈析3.0’系統,未經授權使用了原告方持有的‘動態(tài)數據加密架構’核心算法,構成直接侵權。”陸時衍開口,聲線平穩(wěn),卻字字如錘,“我們已提交技術比對報告、源代碼相似度分析及第三方鑒定意見,證據鏈完整,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176億元。”
他將文件遞上,動作利落。
旁聽席上,有人倒吸一口冷氣。
176億——這不是普通的商業(yè)訴訟,這是一場足以改寫行業(yè)格局的戰(zhàn)爭。
法官翻閱材料,抬頭看向被告方:“被告,答辯。”
蘇硯站起身。
沒有看陸時衍,也沒有看原告代表,她只是微微側身,面向合議庭,聲音不高,卻穿透整個法庭。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我方否認全部指控。”她語調平穩(wěn),邏輯清晰,“第一,‘靈析3.0’系統為我司完全自主研發(fā),擁有完整知識產權鏈條;第二,原告所謂‘核心算法’,實為通用性數據處理框架,不具備獨創(chuàng)性,不應受專利保護;第三——”
她頓了頓,指尖輕點平板屏幕,投影幕布上驟然切換畫面。
一組全新的數據流圖譜浮現,層層嵌套,結構復雜。
“這是我們在過去七十二小時內,對原告方提交的‘加密架構’進行逆向邏輯推演的結果。”蘇硯抬眼,目光第一次與陸時衍正面相撞,“我們發(fā)現,其所謂‘原創(chuàng)技術’,在關鍵節(jié)點上存在三處與開源項目‘NeuroCrypt-v2’高度重合的代碼路徑,且未做任何聲明或授權標注。”
全場嘩然。
原告律師猛地站起:“反對!這是臨時提出的未經質證的新證據!”
“反對無效。”審判長皺眉,“被告方有權進行技術抗辯,若能證明原告技術本身存在瑕疵或權利基礎不穩(wěn),屬于合理答辯范疇。”
陸時衍仍坐著,手指在桌面上輕輕敲了一下。
他沒動怒,反而更專注了。
蘇硯繼續(xù)道:“因此,我方不僅不構成侵權,反而認為,原告涉嫌濫用專利權,惡意提起訴訟,意圖通過司法程序打壓競爭對手,擾亂市場秩序。我方已準備提起反訴。”
話音落下,法庭陷入短暫寂靜。
記者席上快門聲連成一片。
這不只是答辯,這是反擊。
是反將一軍。
陸時衍終于開口:“審判長,我請求休庭十五分鐘。我需要與當事人緊急溝通,并重新評估部分技術細節(jié)。”
“準許。”審判長點頭,“休庭十五分鐘。”
法槌再落。
人群開始騷動,議論聲四起。
蘇硯收起平板,神色未變,仿佛剛才那記驚雷般的反擊不過是日常流程。她整理西裝下擺,轉身離開被告席,步伐穩(wěn)定,背影筆直。
沒有人看到她指尖微微發(fā)涼。
那組數據,是她昨夜親自帶隊,在公司最核心的實驗室里,用AI模型跑通的。時間太緊,風險極高,一旦失敗,她將徹底失去話語權。
但她贏了。
至少,現在看起來是。
——
法院地下停車場,B2層。
燈光冷白,空氣潮濕,回音在水泥柱間來回碰撞。
蘇硯刷卡打開車門,正要上車,一道影子從立柱后走出。
陸時衍。
他沒打傘,肩頭還沾著外面細雨留下的水痕,手里捏著一份剛打印出來的文件。
“蘇總。”他叫她,語氣不像法庭上那樣公事公辦,反而帶著一種近乎冷靜的審視,“你的證據鏈很漂亮。”
蘇硯抬眼,淡淡看著他:“謝謝夸獎。陸律師是要在這里給我頒獎嗎?”
“不。”他走近一步,將文件遞出,“我只是提醒你,你今天用的這套‘動態(tài)加密拆解邏輯’,在我們內部系統里的模擬推演結果,應該出現在三天后,而不是今天。”
蘇硯沒接。
“所以呢?”
“所以,”他盯著她的眼睛,“你的數據來源有問題。要么你早就掌握了不該掌握的東西,要么——你公司內部,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系統。”
蘇硯笑了。
不是笑,是嘴角牽起一個極淡的弧度,像冰面裂開一道縫。
“陸律師,”她說,“與其關心我的證據從哪來,不如想想,為什么你們的專利文件,會精準踩在我公司三個最關鍵的商業(yè)節(jié)點上?就像……有人提前知道我們要發(fā)布什么。”
陸時衍眼神微動。
“什么意思?”
“意思很簡單。”她拉開車門,坐進駕駛座,車燈亮起,映出她半張側臉,“這場官司,不是為了技術,也不是為了錢。”
她系上安全帶,抬眸看他。
“是為了滅我。”
話落,車門關閉。
黑色轎車緩緩駛離,尾燈在昏暗的車庫里劃出兩道紅痕,像血。
陸時衍站在原地,手中文件未收。
雨還在下。
他低頭看向手中的紙頁——那是原告方提交的原始證據包中,一份不起眼的時間戳記錄。原本應為加密上傳的文件,卻在系統日志里顯示,曾于四天前被**本地打開并修改過**。
而那個IP地址,不屬于原告公司,也不屬于任何合作機構。
它指向一個早已注銷的虛擬賬戶,注冊人信息模糊不清。
但他記得這個IP。
三年前,他在查一樁資本操縱案時,見過類似的痕跡。
干凈、隱蔽、不留指紋。
像幽靈。
他緩緩將文件收進公文包,轉身走向自己的車。
這場官司,從一開始,就不對勁。
——
當晚,硯星科技總部,28樓。
蘇硯站在落地窗前,俯瞰城市燈火。
身后,技術總監(jiān)林琛低聲匯報:“唐影那邊確認了,我們內部系統確實有異常訪問記錄,時間就在今天上午庭審開始前十分鐘,來源是……財務部一臺閑置終端。”
“清日志了嗎?”
“清了,但對方用了跳板和AI偽裝流量,追蹤難度很大。”
蘇硯閉了閉眼。
她知道,有人在她身邊。
但她不知道是誰。
也不知道,對方下一步會做什么。
手機震動。
一條加密信息彈出:
> 【未知號碼】:你已經開始懷疑了。但你還沒意識到,你父親當年輸掉的,不只是公司。
蘇硯盯著那條消息,良久未動。
窗外,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照亮她眼底的寒意。
——
次日清晨,財經頭條。
> **《千億AI專利案首日交鋒:被告方強勢反擊,原告技術合法性遭質疑》**
> 昨日,備受關注的硯星科技專利侵權案在X市中院開庭。令人意外的是,被告方創(chuàng)始人蘇硯親自出庭應訴,并當場拋出重磅證據,直指原告技術涉嫌抄襲開源項目,引發(fā)業(yè)內震動。有分析認為,此案或將演變?yōu)橐粓鲫P于“專利濫用”與“技術創(chuàng)新邊界”的公共討論……
文章末尾,附了一張照片。
是蘇硯走出法院的畫面,冷光映面,眼神如刃。
配文只有一句:
> **風暴已至,無人能避。**
——
**(第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