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辭這句話的殺傷力,比那滴神來之淚還要恐怖。
它用一種樸實、沙雕、且無法反駁的方式,將剛才那場凝聚了頂級表演技巧和情感張力的“神級現場”,
瞬間解構成了一個……因為沒飯吃而傷心落淚的笑話。
夏夢的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說什么。
但她看著江辭那張寫滿了“我就是這么想的,不信你打我”的真誠臉,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噗——”
不知道是誰,第一個沒忍住,笑了出來。
這一聲笑,像一個開關。
整個排練廳緊繃的氣氛,瞬間垮掉。
學生們一個個憋得滿臉通紅,想笑又不敢笑,肩膀瘋狂抖動,表情管理徹底失控。
劉國棟捂著臉,發出一聲痛苦的呻吟。
他這輩子帶過這么多學生,有天才,有蠢材,有戲瘋子。
但江辭這種……他是真的沒見過。
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該退休了。
這屆年輕人,他真的看不懂了。
而另一邊。
就在江辭用一句話逼瘋整個排練廳的同時,網絡上,一場關于他的“全民造神運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一個ID名為“圈內資深瓜農”的營銷號,敏銳地嗅到了流量的芬芳。
他看著“江辭是誰”和“江辭宮謀”兩個爆火的詞條,又看了看評論區里那些關于“破碎感”、“悲情氣質”的討論。
靈感,瞬間爆棚。
他關上門,拉上窗簾,泡了一桶老壇酸菜面,隨便找了一些“馬賽克”和P圖照片,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
一篇長達萬字的“獨家深度爆料”,連夜出爐。
文章的標題,就充滿了宿命般的悲劇色彩——《深扒江辭:被命運扼住喉嚨的天才,他的世界為何總是下雨》。
文章的開頭,用一種充滿詩意的筆調,描繪了一個孤獨的童年。
“據知情人士透露,江辭的童年,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光鮮。他的父母早年離異,又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小小的江辭,成了一個多余的人,只能在親戚家輾轉寄宿,看盡了世態炎涼。”
這篇爆料文的文筆,極具煽動性。
它沒有用任何一個“慘”字,卻把一個孤苦伶仃、渴望關愛的童年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接下來,是少年時期的掙扎與夢想。
“為了追求遙不可及的表演夢,他與唯一供養他上學的爺爺大吵一架,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那個閉塞的小鎮。臨走時,他身上只有五百塊錢和一件單衣。”
“在京都的地下室里,他睡過發霉的床墊,啃過冰冷的饅頭。他把撿廢品換來的錢,攢了整整一年,才買了一把最便宜的二手吉他。那把吉他,成了他黑暗世界里唯一的光。”
“他曾經為了一個有兩句臺詞的龍套角色,在寒風里等了八個小時。”
文章的后半段,更是將狗血與悲情發揮到了極致。
“就在他以為生活終于有了起色時,命運再次給了他沉重一擊。他用全部積蓄資助的女友,考上了國外的名校,卻在出國前,對他說了分手。”
“理由是,她不想自己的人生,被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拖累。”
“那天,京都下著大雨。有人看到,江辭一個人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從天亮,坐到天黑。雨水和淚水,模糊了他英俊的臉龐。”
這篇文章,簡直是集八點檔苦情劇之大成。
它完美地解釋了江辭身上那股與生俱來的“破碎感”和“憂郁氣質”的來源。
這篇“爆料”一經發出,蹭上了江辭的熱度,立刻在微博上瘋狂傳播。
#江辭的悲慘世界#
這個帶著濃濃悲劇色彩的詞條,被網友們,硬生生頂上了熱搜前五。
評論區,一些粉絲已經開始代入了。
【原來哥哥經歷了這么多!怪不得他的眼神里總有化不開的悲傷!】
【藝術果然來源于苦難!我收回之前說他是資源咖的話!他值得!】
【那個初戀女友是誰!我要人肉她!太不是東西了!】
遠在滬市的星火傳媒辦公室。
林晚看著手機屏幕上那個刺眼的熱搜,氣得渾身發抖。
“這他媽誰寫的?!初中畢業了嗎?!”
她一腳踹翻了旁邊的垃圾桶,發出“哐當”一聲巨響。
公關部總監戰戰兢兢地站在一邊,連大氣都不敢喘。
林晚花了大心血,才為江辭鋪墊了“天選之子”、“神秘新人”的完美開局。
她要的是業內的認可,是高端的逼格!
結果現在,全被這篇地攤文學水平的狗血爆料文,給帶到溝里去了!
“刪!”
“立刻給我聯系平臺!把這個熱搜給我撤了!把這篇文章給我刪了!”林晚的聲音冰冷。
“晚……晚姐,”公關總監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已經聯系了,但是……來不及了。”
“這篇文章的轉發和閱讀量太大了,已經形成了病毒式傳播。現在強行刪帖,只會引起反彈,讓大家覺得我們是心虛,在掩蓋真相。”
林晚閉上眼,深吸一口氣。
她知道,總監說的是對的。
這個故事太“完美”了,完美到已經深入人心。
辟謠,就是與大眾的情感為敵。
與此同時。
千里之外的小城里。
江媽媽戴著一副老花鏡,正襟危坐地盯著鄰居小莉的手機屏幕。
在小莉手把手的幫助下,她正逐字逐句地,閱讀著那篇刷爆全網的“爆料長文”。
她讀得很慢,很認真。
小莉在一旁嘰嘰喳喳地解說著:“阿姨您看,這篇文章說江辭哥好可憐的,大家都心疼死他了!”
江媽媽沒有說話。
她的表情,從一開始的困惑,慢慢變得荒謬。
父母離異?
她扭頭看了一眼墻上掛著的,丈夫當年獲得的“優秀勞模”獎狀。
寄人籬下?
她想起兒子小時候胖乎乎的樣子,每天換著花樣給他做好吃的,生怕他瘦了。
為了夢想與家庭決裂?
她明明記得,是她親自送兒子去的火車站,還給他塞了厚厚一沓生活費,叮囑他千萬別委屈自己。
江媽媽越看,眉頭皺得越緊。
這寫的是誰啊?
確定是她那個從小活潑開朗,有點調皮,還有點沙雕的兒子?
可是,當她繼續往下讀,讀到那些虛構出來的,具體又真實的苦難細節時,她臉上的荒謬感,漸漸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沒來由的心疼。
理智告訴她,這都是假的。
可母性的本能,卻讓她不受控制地,將那些痛苦的畫面,投射到了自己兒子的身上。
她仿佛看到了,兒子在冰冷的地下室里,凍得瑟瑟發抖。
看到了,兒子為了一個盒飯,在寒風里站了八個小時。
看到了被那個素未謀面的“初戀女友”拋棄后,一個人坐在雨里。
這些畫面,像一把把鈍刀,在她心上慢慢地割。
直到,她看到了最后那一句。
“據其大學同學回憶,江辭曾因交不起下學期的學費,在零下十幾度的冬夜,獨自一人去街頭發傳單,雙手凍得通紅……”
轟——
江媽媽的腦子里,像是有一根弦,徹底崩斷了。
她再也忍不住了。
眼淚,毫無征兆地奪眶而出。
她猛地一下從沙發上站了起來,把旁邊的小莉嚇了一大跳。
“阿姨,您……您怎么了?”
江媽媽一把抓住小莉的手,通紅的眼睛里,滿是憤怒和委屈。
她指著手機屏幕,聲音都在發抖。
“閨女,教我!”
“教我怎么在上面說話!”
“他們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