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爹爹為何會被調任元京,難道當真是因為謝明謹?
這絕無可能,元京并未傳信過來,謝明謹依舊待詔儲秀宮,連個位份都沒有,怎么可能未侍寢,就恩及家人。
若說自家爹爹是做出什么政績被提拔,就更不可能了,難道是王府?世子為了討好她,所以上書提拔她爹爹?
想了一會,謝明枝覺得,這個可能性很低,錢塘王在錢塘算個人物,老太妃跟太后也是閨中密友,但能提點一句她姐姐,已是能量很大,涉及前朝的事,怕太后娘家,也得不到多少前朝扶持。
京官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沒點門路,是絕對當不了。
謝明枝的確想要謝家起來,謝家有權勢,才能庇護她,她才有靠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現在去元京做官,并不是很好的選擇,所以謝明枝一直沒著急,只想先賺銀子,明年長兄中了,有錢給他活動個外放的缺,遠離元京那個是非之地。
這并非是她怕了李從,她重生了,他又沒重生,這輩子只要她嫁了人,他還能瞧上她,強奪臣妻不成。
上輩子他對她的感情就很淡,沒有到對她執著,非她不可的地步。
只要一開始,她沒有進王府,不會相遇,也就沒有以后的故事。
之所以避開元京,是因為儲位之爭,太子和大皇子為首的兩個派系,爭斗的厲害,這場儲位之爭愈演愈烈,甚至所有成年未成年的皇子,有子有寵的嬪妃,前朝的大臣,都會卷入這場爭斗,一旦選錯,就是全家被牽連的下場!
哪怕只是個五品小官,都是皇子們手里的籌碼,是吸引附庸的肉骨頭。
到了后期,朝臣們不選邊站根本就沒有活路,想要做個純臣,誰當皇帝就效忠誰,根本就是天方夜譚,此時去元京,哪里是青云路,分明就是進火坑。
可偏偏是此時,爹爹被提拔了,謝明枝怎么想怎么不對勁,置身事外,已經成了妄想。
勸爹爹不要去?朝廷調任,便是二品大員,也不能隨意不聽從,逾期不上任,是要舉家被問罪的,而且從地方官變成京官,這是提拔,很難說服爹爹不要去京城。
謝明枝升起深深地憂慮,為何重活一回,很多事跟上輩子發展的不一樣,若說逃避選秀,接觸錢塘王府,救了靜縣主,是自己的選擇,她太出挑,被老太妃看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這并非她自夸,看不清自己有幾斤幾兩,若不是因為出挑,上輩子也不會被皇帝指婚給李從,作為他青梅竹馬的表妹,被太子霸占的補償。
若爹爹成了京官,嫁入王府,倒真成了一條穩妥的路子了,在長兄沒有成長起來,錢塘王府就是謝家最大的靠山,只要有老太妃這個人情,爹爹在京城,哪怕無意得罪了誰,太后至少能出手保一保。
原本王府是不得已的選擇,現在竟成了最優選。
而且這位王府世子,當真是個妙人。
謝明枝尋到謝重玉,跟他說了這些日子發生的事,謝重玉沒想到,蘇清珩的親娘居然能這么攪局,他唉聲嘆氣:“子染居然這么拎不清,我一直以為他孝順,人品也會好,誰能想到他居然如此愚孝?婚前納妾,腦子進水了?一個婚前找上門,死活非要給他做妾的表姐,怎么可能是個省油的燈。”
“哥哥倒是拎得清,到現在都不許婚事。”
謝重玉說的理所當然:“我這般的品貌,怎能輕易將就,中了進士后,與錢塘本地這些姑娘,便不在同一階層,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考中后,沒準會被榜下捉婿。”
謝重玉微微一嘆:“若是能尋個有權勢的岳丈家做靠山,你也不必如此籌謀,連婚事都決定的這般倉促了。”
“所以哥哥這樣的風流標志人物,連個妾也不納嗎?”
謝重玉笑:“想要被榜下捉婿,被有權勢的人看上,當然要潔身自好,正經人哪有婚前就納妾蓄通房的,我這是為自己增加籌碼,再說,咱們家沒那個家風。”
謝明枝會意的笑了,爹娘恩愛了一輩子,唯一的污點,就是長姐謝明謹的生母,自小看著爹娘黏黏糊糊,感情甚篤,她哥哥怎么可能是花心的性子。
“你別怕,你想嫁就嫁,不想嫁就不嫁,咱們家跟蘇家的婚事,連口頭約定都沒有,這也不算悔婚。”
“我擔心哥哥跟蘇公子會傷感情,畢竟你們是至交好友。”
“的確是至交好友,可既是摯友,他為何這般欺負我親妹妹,明枝,你不必怕,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情,我去跟他解釋,他若因此跟我絕交,就也不值得做朋友。”
“他娘獨自一人撫養他長大,孝順些本是人之常情,只是他這耳根子也太軟了。”
同樣的事,謝重玉身上又不是沒發生,他十三歲就中了秀才,還是整個江州的案首,完全是神童,那時婁氏的娘家就想把一位表姐嫁過來,即便不嫁人,先定下婚事,也是行的。
婁家經商,算是個小富戶,婁家表姐是婁氏親侄女,可自家兒子眼看是前途不可限量,將來有可能娶高門貴女的,婁氏猶豫再三,受不住娘家壓力,還是決定給謝重玉定下這門婚事。
謝重玉卻不同意,不僅出于自身前途考慮,他也不喜歡婁表姐,即便婁家退而求其次,讓婁表姐做妾,他依舊不同意。
因為此事,婁家舅舅怨憤了好久。
謝明枝不僅說了跟蘇家婚事作罷,還說過些日子,王府可能會來提親,婁氏根本就不信,卻沒想到,第二日,一隊幾乎十里紅妝的隊伍,敲敲打打的就到了謝家門前,鳳輦中的,居然是老太妃,提親而已,她居然親自前來,給足了謝明枝面子。
婁氏誠惶誠恐,就差跪地謝恩了。
在謝誠和婁氏滿臉懵的時候,就已經交換庚帖,這門婚事算定下了。
“我已經選了黃道吉日,五月初七,又是春日,給兩個孩子辦婚事正合適。”
跟蘇家的婚事,就這么算了?而且自家女兒完全沒意外的樣子,可這是王府誒,如此高門,除了世子據說身子弱些,已經沒什么不好了,王府甚至連下聘的聘禮,都給了八十六抬,完全是世子妃的待遇,沒有一絲一毫的打折。
婁氏驚喜異常,聽著那些聘禮單子,喜出望外,根本隱藏不了,而謝明枝卻神色淡然,穩坐釣魚臺。
老太妃嘆道:“長生對你太過上心,我是不喜的,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長生對一個女子太專情,對他身子不好,可他長這么大,也就這么一個愿望,我若阻他,他怕是要恨我一輩子,不如由著他。”
“您對臣女不滿,卻也沒為難臣女,依舊給了臣女體面。”
哪怕娶個五品小官之女做世子妃,也沒有克扣她的待遇。
老太妃挑眉:“我為何要克扣你,給你體面,就是給我孫兒體面,你既要嫁他,往后你們夫妻一體,我給你沒臉,豈不就是給我孫兒沒臉。”
謝明枝頷首:“這便是您的格局了,鄉里村婦怎能跟您相比。”
“我還納悶,怎么之前你推三阻四,現在又答應的這么痛快了?不是被那位蘇公子傷透了心吧。”
“不,是因為世子對臣女心誠,他待臣女好,臣女自然要投桃報李,等成了婚,臣女會好好照顧世子,護著縣主妹妹,絕不讓人傷他們一分一毫。”
老太妃眼中閃過激賞,那點因為自家孫子太過癡情,也煙消云散了:“你是拿得起放得下的,這很好。”
嬤嬤肅著臉進來,在她旁邊耳語幾句,老太妃頓時臉色一沉,長嘆:“你跟長生的婚事,怕是得推遲了。”
老太妃也不打謎語:“宮中傳來消息,貴妃薨了,太后娘娘一病不起,還不知身體怎么樣,傳信給我,我需得去一趟元京,你跟長生靜兒,跟我一起去。”
這么倉促又唐突,謝明枝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貴妃娘娘薨了?那位明貴妃?”
又發生了變化,上輩子那位年輕貴妃,可是活到了李從登基的時候,即便成了太妃,也一直在后宮搞事,怎么會死的這么早。
“貴妃除了那位,還有哪位呢。”老太妃唏噓:“我跟太后也有幾年不見,她尋了個神醫,我帶長生去給他瞧瞧身子,靜兒獨自一人留在錢塘,我放心不下,至于你……我與太后逐漸年老,往后還不知能不能相見,你作為準世子妃,讓太后見一見,是好事。”
謝明枝心中納罕,這跟上輩子種種的不同,讓她警惕,如今跟錢塘王府已經成了共同體,她也再沒什么可瞞的,說了自家爹爹被提拔,不日要上京的事。
老太妃喜道:“那不是剛好,你也不必遠離你爹娘,這可真是打瞌睡就送來了枕頭。”
因要上京,王府也得準備,老太妃坐了一會就告辭了,謝家這么熱鬧,這條街早就傳遍了,謝明枝要嫁入錢塘王府。
直到送走老太妃,跟她如親家般說話,婁氏依舊如在夢中,直到一陣喧鬧聲在門口響起。
蘇老娘急吼吼,扒拉開謝家門房,闖了進來,指著謝明枝的鼻子,破口大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