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北辰送來的那份文件,像一道驚雷,轟然劈開了橫在合作社面前最頑固的壁壘。
那一夜,沈一諾幾乎未眠。晨光初露時,她便帶著那份沉甸甸的文件和精心補全的材料,再次敲響了公社李干事的門。
李干事起初仍是那副例行公事的模樣,可當他的目光觸及那份蓋著鮮紅大印的土地轉讓協議和信用社資金證明時,整個人都僵住了。他反復翻看著文件,指尖微微發顫,再抬眼時,目光里已滿是驚疑——這個看似稚嫩的農村姑娘,何時有了這般通天的本事?
“這、這一諾同志,你是從哪兒......“他語無倫次地問道。這兩份文件的份量,他再清楚不過。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辦妥,背后的能量令他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這個姑娘。
沈一諾只是淺淺一笑:“李干事,您看現在材料都齊備了,合作社的申請......“
“沒問題!絕對沒問題!“李干事瞬間堆滿笑容,“我這就往縣里報!親自去!你們這事啊,板上釘釘了!“
彈幕頓時沸騰:
“這變臉速度,堪稱一絕!“
“先前愛理不理,現在高攀不起!“
“實力才是最好的通行證!“
“主播:深藏功與名~“
有了這份“硬通貨“,后續流程暢通無阻。不久,縣里的正式批文便送達——“沈家灣生產隊食品加工合作社“正式獲批,“社隊企業“四個大字格外醒目。
當老支書和沈一諾捧著批文回到村里時,整個沈家灣都沸騰了。
王金花用粗糙的手掌輕撫著那張蓋著大紅印章的紙張,喜極而泣。她催促沈建國尋來上好的木板,請村里字最好的老先生用紅漆工整地寫下“沈家灣食品加工合作社“十個大字,鄭重地懸掛在倉庫大門旁。
紅牌掛起的那一刻,鞭炮聲震天響。全體社員身著最整潔的衣裳,挺直腰板站在牌匾下,臉上洋溢著自豪的光彩——從今往后,他們就是名副其實的社辦企業工人了!
彈幕齊聲慶賀:
“禮花齊放!恭喜主播!“
“載入沈家灣史冊的時刻!“
“這塊招牌,是全村人的驕傲!“
“該改口叫沈總了!“
這塊紅牌帶來的變化立竿見影。
沈建國外出采購原料時,只要亮出“社隊企業“的名號,對方立即客氣許多。雖然馬老三仍在暗中作梗,但這塊招牌已如一面盾牌,為他們擋去了不少明槍暗箭。
銷售渠道更是豁然開朗。沈紅梅再與供銷社、代銷點接洽時,對方聽聞是正規社隊企業的產品,態度明顯熱絡。先前那些無形的壁壘,似乎正在悄然瓦解。
最令人振奮的是社員們的精神面貌。大家干勁十足,自覺性也提高了。連王金花都仿佛年輕了十歲,不再整日愁眉苦臉,反而開始盤算如何利用那筆注冊資金,盡快整修廢棄磚窯擴大生產。
沈一諾趁勢推進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生產組由李秀娟統領,采購組仍由沈建國負責,銷售組交給沈紅梅,賬目請大隊會計兼任,定期向社員公示。一套流程理順下來,合作社已初具規模。
然而,沈一諾始終保持著清醒。她銘記著那份抵押未來的協議,記得陸北辰深不可測的目光。這份來之不易的“名分“,背負著沉甸甸的代價。
更讓她警惕的是,暗處的窺伺從未停止。
馬老三得知沈家灣掛上紅牌后,氣得當場摔碎了茶碗。他背后的“為民食品廠“也深感威脅——一個村級合作社,竟能如此迅速地拿到他們都要費盡周折的資質?
“查!必須查清是誰在背后撐腰!“食品廠廠長拍案怒吼。
縣商業局的趙科員也在一次閑談中意味深長地說:“沈家灣這個合作社,水深得很啊。“
這些暗流雖未直接涌到面前,但沈一諾心知肚明:“社隊企業“這個身份既是護身符,也可能讓他們成為更醒目的靶子。
她佇立在嶄新的紅牌下,望著生機勃勃的合作社,心中既有欣慰,更懷著沉甸甸的責任與警惕。
風已滿樓,下一步是乘風而起,還是傾覆其中,全看他們能否真正駕馭這股力量。
而那個在幕后推動這一切的男人,此刻又在謀劃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