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攸寧嘴角含笑,“大部分是家里寄來的,朋友們的也有些。嫂子肯定看出來了,這些衣服可不是我一人的。
都是聽說你衣服做的好,特意讓我帶來找你幫忙的。”
這時她才意識到光想著別人了,自己一件沒做!那就先急人所急吧。
等這批做完,她再給自己,嗯,還有她對象各做幾套。
李婉柔跟著幫腔,“有一些是院里男知青的。”
聽她們這樣一說,婆媳倆臉上的驚訝之色淡了不少,發出了然的“哦,哦”聲。
春花仔細看著單子,拿筆計算著所需布料,再挑選出夠做九套夾衣的料子。
認真開口:“寧寧,你這量太大了,咱們分批做,現在最需要的是夾衣和厚實些的褲子,咱們先縫制這些。
需要的布料我已挑好,剩下的你全拿回去,這些東西金貴著呢,放我這怕給你弄丟、弄臟了。”
說得有理,一樣樣來,更條理清楚。
郭攸寧拍馬屁,“嫂子聰明!那就按你說的來,請問費用怎么算呀?”
春花望著籃子里剩下的布料,目不轉睛,試探著說:“平時大家主要給些雞蛋、野味、紅糖啥的。
可是你這些布料稀罕死我了,寧寧能不能跟你打個商量,要是你有多的,換些給我中不?沒有就當嫂子沒說,現在的布票太金貴了。”
郭攸寧內心盤點了一番,庫房里白無常備的布料不少。
厚一些的燈芯絨、卡其布、土棉布各五十匹,細棉布一百匹,還有些用得少的其它布料,像的確良、呢絨、棉綢等各有十匹。
她自己用不完,根本用不完!
素芬嬸子一家都不錯,那就行個方便吧。
她點頭,“布料做完衣服,可能所剩不多,但每款勻個五六尺應該沒有問題。”
素芬嬸子和春華聽后,臉上笑開了花,大娃、二娃添衣有望了。
兩孩子一個初中,一個高中,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每天穿著短小不合身的衣服上學,夏天還能湊合,天氣轉涼轉冷可就不行了。
這兩年布票定量太少,人均三年才能攢夠一套衣服的料子,正愁著呢,這可真是及時雨!
春花帶著幾分忐忑道:“燈芯絨和卡其布各給四尺,細棉布六尺可行?”
郭攸寧想了想做這么多衣服,只給這些報酬會不會太少?棉衣棉褲那些可不容易做。
四尺布只夠給大孩子做件簡單的上衣,可能領子和口袋都得拼接。
給都給了,就別小氣巴拉了。
小手一揮,“各給六尺吧,這么多衣服不好做 。后面還得麻煩幫忙車幾個簡單的床單被罩。”
婆媳倆聽后兩眼亮晶晶。
素芬嬸子哈哈大笑,“好閨女呀,你這手縫可真大,但嬸子是真的急需這些布料,給你添些錢吧,不能白占你便宜。”
春花笑意盈盈,“妹子你太好了!我還想著四尺布給大娃、二娃做夾衣得拼湊,會難看,這下好了。補錢,必須補錢,不能虧了妹子。”
郭攸寧擺手,“一家人,不要這么見外,后面可能還有衣服要做,就當給的定金。”
頓了一下,問道:“嬸子、嫂子會做棉被嗎?”
兩人先感謝了她的慷慨。
素芬嬸子接著回答:“你差棉被?這事好辦,可以去鎮上解決。那里有咱們公社開辦的棉被廠,本公社的人,每年每戶都有一床棉被指標,按照一塊五一斤的優惠價算。
想多買就得憑棉花票了,但每斤能便宜三毛錢,你們知青同樣有指標的。”
兩人聽后點頭道謝,眉開眼笑,這可真是大好事!
郭攸寧想起唐欣女士為了給她置辦一床十斤的厚棉被,動員家里四個工作人員,換了一個月的票,才堪堪湊夠。
原來在這里花十五塊錢就能解決!
兩人還沒去過平安鎮,它跟縣城在相反的方向,離大隊有十來里地,東西沒有縣城齊全。
所以大家添置物品,習慣性選擇去縣城,看來明天得抽空去一趟。
這個好消息必須告訴王林、顧衛國他們,這樣他們四人就有四床棉被指標。
剛好能解決王林、和五位長輩的棉被需求。
事情談妥,郭攸寧留下春花嫂子選出的布料,各六尺的報酬也提前支付。
兩人說說笑笑回了家。
八點半,夜黑透有一個多小時了,四人一起去到牛棚。
王林因著家人身體不好,需要調理,郭攸寧帶他認識了趙國手。
結果李奶奶竟然跟他姥姥姥爺是熟人,曾經兩家同是京市有頭臉的人家,交集還不少。
相同的下放遭遇,讓他們起了惺惺相惜之情,得知王林的遭遇,很是憐憫,對他更多了幾分疼愛。
他現在也跟著學習,啥都旁聽一些,但都興趣不大。
知道翻譯能賺錢,英語學得最認真,但基礎太差,得從26個字母開始。
今晚的牛棚,氣氛有些消沉,主要是李奶奶和祁爺爺,明顯沒了往日的笑臉。
他們一到,郭攸寧就被單獨迎進了李奶奶房間。
準備送上信和禮物的李婉柔,被無情的關在門外!
祁哲成是祁爺爺孫子的事,李婉柔他們沒問,大家也就沒說。
一進屋李奶奶就牽著她的手坐上炕。
帶著幾分落寞開口:“寧寧,成兒歸隊了,你別難過,軍人就是這樣,有任務說離開馬上就得走。
往后這樣的離別還有很多,奶奶希望你能適應。”
祁爺爺附和道:“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說走就得走,軍嫂不易,成兒怕你不開心,讓我們開導你呢。”
郭攸寧見兩位不舍孫子離開的老人,反過來安慰自己,心中五味雜陳。
她也就看到車子離開的那一瞬間,有些空落落的,但馬上就調整好了。
后面更是忙這忙那,人都沒想起過,哪有啥不開心。
大大咧咧笑著反安慰,“爺奶,這些我都懂,保家衛國是他的職業,也是榮耀,我與有榮焉!爺奶也要放寬心,他這次是帶隊大比武,沒什么危險。
咱們在柳灣村大隊,好好過日子,健康生活,讓他沒有后顧之憂。”
兩位老人看到明事理的未來孫媳,都露出了笑容。
孫子離開的愁緒消散了不少。
打開房門,三人回到廚房兼客廳。
李婉柔立馬送上外婆的信和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