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華卻不干了,她一直都是寵著長大的,何時吃過這等虧!
這會乘警在,她也不怕老太婆再發瘋,哭訴道:“這事本就是他們先挑起來的,我不小心推孩子有錯,但我挨的打和被扯掉的頭發能抵了吧。”
乘警看了看她那可憐樣,對比了一下抱著桃子啃得歡的小屁孩,確實她更慘。
微微點了點頭。
彭華見她們表了態,才撿起地上踩壞了的發卡,接著說:“這發卡是京市友誼商店在售的進口貨,23元一個,還要僑匯票,讓那老婆子弄壞了,必須賠;
還有我的布拉吉,京市葉氏裁縫鋪定制款80元一件,你們看看,被那孩子毀成什么樣了,也得賠。”
周圍響起一陣抽氣聲,都被這物價給嚇到了。
尤其那老婆子和胖孫子,瞪著大眼睛不敢置信。
老婆子齜著大黃牙反駁道:“這發卡可不是我踩的,該找誰找誰去,別賴在我身上,還有那裙子,不就弄了些鼻涕、眼淚、黑手印嗎?洗洗又不影響穿。
你穿戴成這樣,像足了資本家大小姐,我還想舉報你家剝削民脂民膏呢。”
聽到這話,兩個乘警臉色變得嚴肅了。
彭華氣得直跺腳,狠聲道:“你不要信口雌黃,隨便給人扣帽子,我爸是京市紅星紡織廠廠長,我媽是新華書店經理,他們的工資足夠給我買這些,他們寵我,愿意給我最好的有什么錯!”
周圍又傳來一陣吸氣聲,只是不明白條件這么好的家庭,怎么會舍得讓孩子去下鄉?
那熊孩子聽完她報家底,也出來刷存在感,“賠個屁,你以為就你爸媽厲害呀,我爸還在京市軍區當營長呢,你再嗶嗶,我讓他斃了你。”
老太婆看孫子這樣耀武揚威,不但不阻止,還一臉挑釁的昂著腦袋看彭華。
彭華受不了了,她扯了一下廖翰杰的胳膊,“翰杰哥爸還是師長呢,有膽子報上你爸大名,有你們這樣的親屬,看他還有沒有升遷的可能。”
郭攸寧和李婉柔對視一眼,也倒吸了一口涼氣,沒想到大人物家的子女也需要下鄉。
這下祖孫倆熄火了,乘警見他們不是一般人家的孩子,處理事情的態度就謹慎起來。
不想他們在大庭廣眾之下繼續扯皮,將四人帶去辦公室協商去。
幾人一走,車廂里如炸了鍋般熱議起來。
郭攸寧也跟李婉柔在竊竊私語,這瓜吃得可真飽,給無聊的火車旅程,帶來了不一樣的樂趣。
半個小時后,祖孫倆垂頭喪氣地回到車廂,聽說賠了發夾的23塊錢。
稍后回來的彭華和廖翰杰,臉色也沒好到哪去,可能23塊對他們來說,比起丟掉的面子,啥都算不了。
彭華讓廖翰杰幫忙拿下行李架上的皮箱,找出一條同樣漂亮的布拉吉去了洗手間。
回來后,彭華對郭攸寧和李婉柔兩人愛理不睬的,只偶爾跟廖翰杰聊幾句。
這是分桃子分成仇人啦?不過郭攸寧也不在乎。
接下來的行程乏善可陳,聊天、吃飯、睡覺……
郭攸寧去洗手間的時候,會抽空給八戒們喂食。
火車走走停停,時不時還晚點,車廂里的知青逐漸變少,那對奇葩祖孫也早早下了車。
經過四十多個小時的旅程,兩天過后才終于抵達黑省長寧縣。
大家在擁擠的火車里坐了兩天兩夜,如霜打過的茄子全蔫了。
當郭攸寧連背帶扛擠下了火車后,累得癱倒在行李上不想動。
李婉柔也跟她一樣,兩人用同款姿勢,呼吸著清晨的新鮮空氣。
此時的彭華,再不復上車時的光鮮亮麗,臉頰微腫,頭發凌亂,裙子全是褶皺,看來這兩天在車上也度日如年。
她和廖翰杰行李都多,指望不上廖翰杰,她只好花了兩塊雞蛋糕,雇只有一個布包的王林,幫她拿行李。
郭攸寧一下車就覺得涼颼颼的,這里氣溫比京市低不少。
緩過一口氣后,提醒李婉柔加衣服,這溫度恐怕只有二十度左右。
剛穿上外套,就聽到有喇叭聲音傳來:“來平安公社插隊的知青們,請到廣場東邊第一棵大樹下集合!”
聲音重復了三次,接著就換成了別的公社。
幾人又連拖帶拽到了集合地,沒一會就聚集了三十多人。
見人來的差不多了,一個二十多歲戴眼鏡的男人,拿著花名冊走了出來。
眼神掃過眾人,微笑開口:“我是平安公社秘書杜意仁,歡迎各位知識青年,來我們公社發光發熱。
我們公社共有六個生產大隊,你們會隨機分配到各個大隊,下面我開始點名,各隊接知青的負責人請先出列。”
六個胖瘦不一、年齡不同的高個男人,慢悠悠的從大樹下走了過來。
公社秘書正式點名,“柳灣村大隊:廖翰杰、王林、彭華、郭攸寧、顧衛國、李婉柔。
紅河村大隊:……”
三十多人很快就分到了各個大隊。
分到柳灣村大隊的六人,郭攸寧只有顧衛國不熟,希望他是個好的。
柳灣村來接人的是個五十來歲,皮膚黝黑,有不少皺紋的男人。
他打量了一番分到他們村的六人,拿著煙袋鍋子的手背到背后,無奈地嘆了一口氣,顯然對他們不滿意。
但還算慈祥地開口:“我是柳灣村村長孫自強,歡迎你們!
你們遠離親人,不遠千里來到這里很不容易。但既然來了,就得做好吃苦的打算,俺們大隊是憑公分分糧、分錢、分福利,多勞多得。
希望你們能認真干活,不拖生產隊后腿。好了,都跟我來吧,村里的牛車就在前面等著。”
六人跟在后面,精氣神都不好,不過對即將開始新生活的地方,還是充滿了好奇。
李婉柔拖著沉重的行李,率先問道:“村長大伯好,請問咱們柳灣村離縣城有多遠呀?”
村長見李婉柔雖然個子小,不是干活的料,但貴在懂禮貌、嘴甜、馬上就將自己帶入了柳灣村。
露出一絲笑意,“俺們柳灣村可是個好地方,離縣城只有二十幾里地,坐牛車的話,兩三個小時就能到。”
郭攸寧心想,這牛車可真慢,前世十多公里,開車一刻鐘都不要。
有了李婉柔打開話匣子,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問起柳灣村的情況。
這是一個以孫姓和劉姓為主的村莊,共有98戶,1010人。
這里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氣溫低,冬季寒冷干燥,持續時間長,十一月左右就開始貓冬,一直貓到來年三月,天氣才會回暖。
所以糧食每年只種一季,四、五月播種,八、九月收獲,空閑時間還是挺多的。
說話間就到了牛車停靠點,一個缺了兩顆門牙的四十多歲漢子,招呼他們將行李堆上牛車,村長讓大家稱呼他為根叔。
只是等行李堆上去,人就沒地方坐了。
六個累垮了的人全傻眼了,踩著高跟涼鞋的彭華垮著臉問:“我們怎么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