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哲成刮了一下她的鼻尖,“親親也沒用,你心里沒底嗎?不說有沒有危險,光三四個小時的山路,你拖著多重身子走得動?
乖乖在家休息,萬一中午爺奶師父過來,你好好陪陪,后天一走,不知多久才能再見。”
郭攸寧心知肚明這事不成,但就想試試。
嘟著嘴嘆氣,“懷個孕這不能干那不能去,犧牲太大了!祁大王巡完山早些歸來,小的在家候著,您注意安全。”
“你這小的太會勾人了,迷得本大王想罷工,先伺候就寢吧。”
祁哲成說完,抱著人進了臥室,滅燈上炕。
次日醒來,已是八點,身側早已了無人影。
郭攸寧回空間洗漱吃飽后,去了養豬場。
李婉柔挑選豬草她幫著瞧,切豬草幫著裝、燒開水幫著舀……
主打一個形影不離,姐妹倆說了不少知心話。
李婉柔貓冬時會回家探親,兩人過不久又能重聚,倒是沒有太濃的別愁。
接著跟王林,瘸爺爺、春花嬸子、劉小飛,聊了后兩個月快速增肥的注意事項。
在他們不舍的眼神中,完成了最后一次巡查,告辭離開。
路過牛棚,沒見到爺奶師父,轉而往村莊走,去看了素芬嬸子。
回來路過劉大飛家,聽到咒罵聲不絕于耳:
“死老太婆,生蛆臭一屋了,非留口氣磨人!”
“吃吃吃,就知道吃,吃不死你!”
……
全是吳月娥厭棄的聲音,看來吳婆子快不行了,不然以她那德性,哪容得下兒媳婦辱罵不還嘴。
郭攸寧快步離開,遠離負能量,也是胎教的重要環節。
回到家,用大灶做雜糧飯,壇子肉燒土豆、空間砂鍋現煲野雞湯……
中午她請了李婉柔和王林來家吃告別飯。
還從空間拿出兩百個蛋、大米白面各一百斤、野豬肉三十斤、蘋果三十個。
這些全是給他倆備的,甚至還數出五塊二毛錢,這是王林小黃魚剩下的。
她掐著點擺好飯菜,兩人準時進屋。
李婉柔拿著海島哥哥寄的干海鮮,王林抱著一個小布包。
郭攸寧笑著收起海鮮打開布包,里面是兩頂做工精湛的虎頭帽和虎頭鞋。
她打趣道:“小林林,手藝了得呀,寧寧姐甘拜下風!”
王林臉微紅,“我哪有這本事,姥姥知道你有孕后,讓我備材料做的。”
郭攸寧輕撫著堪稱工藝品的小物件,眼神里透著喜愛:“代我謝謝姥姥,這禮物貼心又稱心。”
接著小聲嘀咕了一句,“如果是三套就更好了。”
王林耳尖,立馬反應過來,接了句,“姐,難道你懷的是三胞胎?”
聽到這話,李婉柔把玩虎頭帽的動作停了,一臉不敢置信,眼神灼灼地凝望著她,靜等答案。
郭攸寧嘴角上翹,“大概率是。”
李婉柔摟住她的胳膊,笑得花枝招展,“我一下就能擁有三個外甥?難怪你要提前回京,軍區總院的婦產科很有名,回去生產更有保障。”
王林眼中迸發出喜悅,嘴角上翹,“我讓姥姥再做一套,好了給姐郵寄過去,我也算是舅舅吧,肯定不能厚此薄彼。”
“那我代寶寶們先謝過了,好啦,都餓壞了吧,開餐!”
三人吃著美食,暢聊人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李婉柔待不了多久,就能回城;王林成了養豬場骨干,不再是一年前的落魄孩子,算是小有前途;忙著上班的顧衛國,更是踏上了夢想之路。
大家日子越過越好,生活也越來越有奔頭。
飯罷,郭攸寧領他們去廚房,讓他們自己搬東西。
兩人見到這么多物資大喜,李婉柔付過錢后,王林先幫她搬。
走最后一趟時,郭攸寧將孔勝意的地址給了他們。
叮囑道:“以后缺啥去這地方找大有或孔哥,別往黑市跑不安全。孔哥是大隊長表弟,人踏實可靠。他來院子里找我時,你們應該見過。”
兩人湊一起看了看,王林如獲至寶般小心收好。
在李婉柔走后,低聲說:“他那里也能用小黃魚換東西嗎?”
郭攸寧撫額,斜睨了他一眼,“知人知面不知心,財不外露謹慎為好。你還有多少小黃魚?我幫你兌成錢,再去他那換東西。”
王林緊鎖的眉頭松開,“還有幾根,搬完東西來找你。”
沒多久,他送來了一個沾滿泥土的油紙包。
一看就知,是剛從地里挖出來的,里面包裹著七條小黃魚。
他悄聲說:“一共十根,用掉三根了,這些全換成錢,你有這么多現金嗎?不夠的話先給兩百,剩下的以后再匯也行。”
郭攸寧重重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恨鐵不成鋼,“關系再好,也得提防幾分,你就不怕我一走杳無音信,貪了你的救命黃金?你還有三位長輩要照顧呢。”
王林將布包塞她手里,“寧寧姐是救我們一家出苦海的貴人,比親姐還親不用提防,你需要的話白給也行。”
郭攸寧暗暗嘆氣,這孩子曾經不知被苛待成啥樣了,真心待他的人,一分好愿意用十分還。
她嘖嘖兩聲,收好小黃魚,走進臥室。
沒一會拿出一千四百塊,外加五塊二,還有一個記賬的小本子一起給到王林手里。
王林壓根沒看,零錢也不打算要。
郭攸寧給了他一記白眼,“親兄弟還明算賬呢,好朋友之間更不能有糊涂賬,不然容易成仇人。
你記住了,與人相處可以光明正大贈予,但該算的賬目必須清晰。”
王林被說得一愣一愣的,但知道寧寧姐比他有本事,記住且照做沒壞處。
拿起賬本認真核對,并按要求在尾頁簽上余款已結清的字樣,才算完事。
收回賬本時,郭攸寧繼續教他,“往后你若是當上養豬場副場長,手中過錢,一定要做好記錄。
該簽字時讓人簽字,免得被騙或落人把柄,世上壞人不少,防人之心不可無。還有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王林反思,好似搬來小院后,所遇之人皆好,差點忘了曾經惡劣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