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開幕詞有稿子,昨日就已準備好了。
邱主任在臺下捏著下巴得意地笑,對身邊的胡翻譯小聲道:“怎么樣?服不服?”
胡翻譯臉露敬佩,“強!太強了!郭同志說英語跟說母語一樣?!?/p>
坐在觀眾席后排的愛華機械廠代表,宮老、顧衛國、段玉等人瞟到郭攸寧全笑瞇了眼。
有她在,他們擔心了一路,語言不通的問題迎刃而解。
領導講話結束,三國代表也做了簡短發言,郭攸寧只負責給漂亮國代表翻譯。
那是個黑發碧眼,180以上,二十多歲,自稱李的帥哥。
他的講話除了感謝主辦方,介紹公司,字里行間還流露出對華國文化的熱愛。
比另兩國眼高于頂,口出狂言的代表,給人的感觀好多了。
最后還字正腔圓地用中文說了句:“謝謝大家!”
郭攸寧對漂亮國印象不好,但對這位男士感覺不錯。
開幕式結束,大家有序退場,進入展廳看機器設備。
郭攸寧接下來的工作相對靈活,主要服務點是漂亮國展廳。
一般來參展,打算預定進口機器的國內廠家,都會自帶翻譯,能力強不強不知道,但簡單溝通肯定沒問題。
下臺后,她喝了口自帶的檸檬蜂蜜水潤喉,又聽了幾句邱主任和同事們的夸贊。
想著等人走得差不多再出去,突然聽到“寧寧寧寧”的喊聲。
循著聲音望去,正是她猜想可能會來參會的顧衛國和宮老師徒。
見到熟人自是高興。
郭攸寧迎了上去,笑意盈盈地問好。
寒暄過后,顧衛國皺眉說出了他們的困難:“寧寧,我們沒翻譯,接下來若是有看中的展品,得麻煩你幫忙溝通?!?/p>
郭攸寧笑意盈盈,“說啥幫忙,服務好你們是我的工作,但我也就英文好些,需要我的時候盡管吩咐,咱們一起去看展吧。”
宮老心情很是不錯,拄著拐杖走得飛快,“那就謝謝寧寧啦,我們廠去年改進的萬能銑床也有幸參與了這次展出,萬一有國際友人感興趣,還得請寧寧幫著解說。”
郭攸寧自是應好,第一站就是漂亮國的展廳。
里面展出的五臺機器,瞧著很不錯,看展的人特別多,價格也貴到離譜。
三位金發碧眼的工作人員,以及發言的李先生,正連說帶比劃回答著眾人的問題。
宮老看著簡介上的各種參數,點頭贊嘆,“咱們不得不承認,他們在精度、穩定性、耐用性等方面甩了我們好幾條街。
那精度來說吧,他們發展到以絲(0.01毫米)為單位了,我們只能用道(0.1毫米)?!?/p>
在宮老細看一臺精密萬能磨床時,那位李代表來了。
熱情耐心地展示,并認真回答每一個問題,郭攸寧的翻譯也準確無誤。
遇到特別難解說的專業詞匯,他偶爾還能蹦出幾句中文。
讓郭攸寧有種他中文很好的錯覺。
他們這邊專業的講解和翻譯,將周邊的人全吸引了過來。
講完磨床,講銑床,講數控機床……
連著翻譯了兩個小時,到飯點時人才慢慢減少。
郭攸寧忙灌了兩口茶潤喉,尋了張椅子坐下休息。
那位黑發碧眼的李代表,挨著她坐下直豎大拇指,夸她英語水平高。
感謝她的無私幫助,讓大家正確了解到了他們公司機器的品質。
郭攸寧擺擺手,“這是我分內之事,李先生不厭其煩地詳細解說更值得感謝,你是彬彬有禮的紳士。”
李代表用中文回話,“謝謝?!?/p>
哎喲,她也就隨便一試,沒想到他真能聽懂中文,對他興趣又濃厚了一分。
本來累到不想說話的人,跟他攀談起來,“李先生中文不錯,特意學過?”
他擺擺手,“錯,會聽,講不好。”
接著就是一大段英語,意思是他爸爸和爺爺是三十年代移民去漂亮國的華人。
爺爺有故土情懷,要求小輩們學中文,所以能聽懂,但說不好。
三十年代鬼子侵華,國內動蕩,不少精英選擇移民,難道他爺爺是其中一員?
有一半華國血統,看著更順眼了,好奇地問:“所以你是真姓李?不是圖方便臨時取的?!?/p>
他點頭,“中文名,李鴻文,鴻字輩?!?/p>
他家爺爺還沿用輩字,看來不是忘本之人。
李鴻文身上有幾分華國人的溫和謙讓,待人接物不高高在上,這應該也有他爺爺的功勞。
郭攸寧夸道:“你有個優秀的爺爺!”
他笑了,“小老頭,想回來,沒辦法,我尋人。”
這三字經聽得有些費解呀!
剛想問是否需要自己幫忙,他助理來請他去吃飯。
外事辦的同事也來喊郭攸寧。
兩人揮手告別。
展館食堂有兩個,外賓在小食堂,工作人員和各地機械廠人員吃大食堂。
她剛坐下,顧衛國就湊了上來,還自來熟的跟外事辦的同志們打招呼。
郭攸寧見他飯盒里有大雞腿,有紅燒魚塊,打趣道:“大廠就是大廠,看來差旅費足呀,你吃這么好,奔著改善伙食來的吧!”
顧衛國呵呵笑,“還不是托了你的福,沒有你給我介紹老師,我還在地里刨土呢,哦,是養殖場喂豬,哪有機會參展長見識?!?/p>
說完,擱下飯盒,拿出身邊的布包遞給她,“李奶奶給你的,以為得送去軍區,沒想到能在這里碰到?!?/p>
郭攸寧放下筷子,將包袱打開一條小縫,里面除了小寶寶的衣服,還有兩條系帶孕婦褲。
奶奶這是把自己留下的布料,全做成衣服帶來了吧。
她正愁在百貨商店沒尋到合適的孕婦褲,奶奶就貼心的給自己準備好了,能有這樣的婆家人,是她的幸福。
唉,他們如果能早日平反回京就好了!
暫時只能想想,如果沒有意外,他們還得在鄉下辛苦兩年多。
不過可以讓顧衛國幫著捎些東西回去。
系好包袱,邊吃飯,邊打聽長輩們、好友們的情況,一頓便飯吃了半個多小時。
經過小食堂門口時,遇到了李鴻友。
他禮貌地邀請,“喝咖啡,請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