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對呀,大半年前就說要舉辦交流會了,師公還是因為這事平反的。
不過當時沒說是國際交流會。
難道是港城那邊的人,得知大陸要舉辦醫術盛會,就以CT機做籌碼換取名醫治病?
從而升級成了國際會議,所有才對這三位病患如此厚待?
唉,瞎琢磨啥呢,多思無益,還是將心思全花在治病上吧。
既能賺錢賺名聲,還能為國做貢獻,這病治得有意義!
想到這是在為國出力,趙國手臉上終于露出了一絲笑容,沉聲道:“定不負所托!”
事情談完,汪局長帶著兩人來到嗜睡癥患者的病房。
在那位溫奶奶的熱情接待下,師徒倆仔細查看了過往病歷,給正在睡覺的溫少爺做了全面診脈,還詢問了一些細節。
但是對于這種基因缺陷形成的家族病,趙國手搖頭,郭攸寧也倍感無力。
“仙露”能治病救人,能提高身體素質,甚至有輕微的洗筋伐髓功效,但改變基因只怕無能為力。
面對老人期盼的眼神,兩人對視一眼,趙國手無奈地開口:“溫女士,這病我們治不了,不好意思。”
郭攸寧瞟了眼床上沉睡的帥哥,和慈善的老奶奶,不忍心地從藥箱里拿出一小瓶靈芝酒遞給她。
禮貌地說:“這藥酒能提神醒腦,增強免疫力,試試看,也許能讓他清醒的時間延長一些。”
老人抹著淚接過,“小姑娘,溫奶奶謝謝你,我還想求兩粒奇藥,對別人有效的,我家瑞兒服用后,說不定也能出現轉機。
治不好沒事,只要不惡化就行,瑞兒還那么年輕,沒成家立業,沒體會過世間的美好……”
郭攸寧剛才只考慮到了能否治愈的問題,若是只想保持現狀,那補元丹應該還是有效的。
不過如果需要長時間服藥,就算對方家大業大出得起錢,她也沒有過多的補元丹提供,畢竟“仙露”是有限的。
治標不治本的事不好干呀,唉,一個頭兩個大。
奶奶見他們猶豫,立馬從身邊的手提包里掏出六張500面值的港幣遞給他們。
低聲懇求,“兩位神醫,拜托啦!”
郭攸寧望了眼師公,只收下四張,從藥箱里拿出一個小瓷瓶遞給她。
繃著小臉,鄭重道:“奶奶,這藥丸極其珍稀,一般只用來救命,若用于日常保健,請恕我們沒有能力提供。”
老人寶貝般接過,緩緩出聲:“謝謝,我知道了,先試試再說。”
郭攸寧點頭,此間事了,兩人告辭離開。
她抬腕看了眼手表,已是下午三點半。
師徒倆沒打算去交流會湊熱鬧,先去看了501辦公室,此處窗明幾凈,空間開闊,連辦公桌都是全新的。
三位患者的病情記錄,入院檢查報告等都整齊地擺在桌面上。
趙國手是位負責任的老醫生,既然接手了,那病案就得認真看,治療記錄也不能馬虎。
坐在辦公桌前,很快就進入了工作狀態。
無聊的郭攸寧知會了一聲,轉去了502休息室。
這里房間不大,但桌子、衣柜、床齊全,床上還鋪好了被褥。
午覺沒睡好的她,立馬有了躺上去的**。
不過還是空間的大床更有吸引力,門窗一關,閃了進去。
坐在柔軟的大床上,愜意地清點起今日的收獲,兩個大信封里全是五百元的港幣,加起來共三萬。
這兩年匯率比較低,一百港幣只能兌五十元左右,但過個三四年就能升到一百兌一百了。
這藥丸一千一顆,比泡酒賣劃算多了。
就算分一半給師公,這賺錢的速度也是杠杠的。
她美滋滋地將錢收好,心想等過幾年改革開放了去港城玩,都不用兌錢就能出發。
又拿起兩只金表欣賞、試戴了一番,金黃鑲鉆的小巧表盤,跟自己白皙的皓腕相得益彰。
可惜暫時不合適佩戴,再等個兩年就能隨便臭美了。
想著想著沉入了夢鄉。
再次被敲門聲驚醒時,已是五點多了,師公在門外喊她去吃飯。
走出房門,見到袁先生和冷議員全跟在師公身后。
郭攸寧微笑著跟他們打招呼。
在他們的感謝聲中,詢問起兩位病患的情況。
袁先生率先開口:“我們家姬哥自一年前車禍至今,第一次睡得如此安穩,大費周章的來這邊治病,真是來對了!再次謝謝兩位大小神醫!”
冷議員笑得如沐春風,“我家謹兒雖然失憶,但醒后狀況不錯,遵照少食多餐的原則,醒后已進食三次,能下床緩慢行動了。”
郭攸寧豎起大拇指,連聲稱好。
多叮囑了幾句注意事項,揮揮手跟師公離去。
兩人經過溫家病房時,溫奶奶扶著她二十歲的孫子出現在門口。
大男孩笑得一臉純真,“感謝兩位名醫給的藥酒和藥丸,讓我連著清醒了兩個多小時,能不間斷的享受完一頓晚餐,可以一口氣看完一本雜志的感覺真好。”
郭攸寧笑得眉眼眼彎彎,“那就好,可以適當運動,有益于身心健康。”
趙國手瞟了眼他豆芽菜般的身軀,趕緊補充了一句,“溫和運動。”
路過護士站時,交代他們用心工作,才下樓離開。
去食堂的路上,郭攸寧湊到趙國手身邊,說起了悄悄話,“師公,今天收獲滿滿,錢財咱們二一添作五怎樣?”
趙國手背著手,邁著八字步,斜睨了她一眼,低聲說:“你全收著吧,我要那些沒用,再說功效卓絕的藥丸是你提供的,無功不受祿。”
郭攸寧也不跟他拉扯,嘴角上翹著說:“那我先幫您收著,差錢隨時跟我說,那金表也先放我這,現在不適合帶,說到這您還沒手表呢,待會就幫您去買一塊。”
趙國手樂呵著提出自己的要求,“買滬牌7120款,簡約大方,我喜歡。”
“收到!”
聊著天到了小食堂,跟不少熟識的人打過招呼后,吃了頓飽飯。
剛走出友誼醫院的大門,就見到了一個熟悉的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