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隊長立馬奪過去,“小孩子家幾句話的事,犯不著送這樣的厚禮,相比之下,還是我自行車功勞大,這禮我收啦。”
柳灣村孫劉兩大姓,明面上沒有矛盾,可暗地里較著勁兒,都想壓倒對方。
得禮物的好事,自然不能輕易讓給孫村長家。
郭攸寧心中直樂,自己可真是個大聰明。
回到沒人的知青點,整理出部分點心、水果糖、水果放入柜中。
再將晚上要送去牛棚的東西準備好,就拿著筐去小朋友們打豬草的地方。
生活規律地運行著,晚上她悄悄將藥、紅糖、奶粉、布匹……送去了牛棚,還順便送了一些自己包的餃子。
郭攸寧在柳灣村的生活慢慢走上了正軌,豬草小朋友們幫著打,她干著更有意義的事,躲在空間里學習、練功、做美食……
還將郵局買的五份報紙細看了一遍。
有兩份報紙上都刊登了招英文翻譯的告示,看來目前英語人才很緊俏。
其實自1972年漂亮國總統訪華后,外交活動增多、經貿合作加強、文化技術交流也日益頻繁,自然對英語人才的需求量就變多了。
她這是趕上了好時候!
郭攸寧按要求寫了兩份英文簡介,讓送信的郵差幫著代寄。
她隔一晚,翻墻去一次牛棚,送吃送喝送生活用品的同時,也開始學習英文,那學習進度真是一日千里。
李奶奶以為遇上了語言天才,事實是李奶奶教的她大部分都學過。
前世大學時,她第二外學的是法語,但學得不精,剛好李奶奶也擅長,好老師不能浪費,認真學起來。
郭攸寧發現服用過仙露后,記憶力增強了很多,幾乎能達到過目不忘,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她的聰明震驚了牛圈里的其他人,大家都起了惜才之心。
祁爺爺拉著她學拳,這個她喜歡,又有基礎,所以上手很快。
軍體拳沒學幾遍,就能打得虎虎生風。
而且她應變能力強、反應快、力道足,還能舉一反三,祁爺爺都想將她訓成特種兵了。
甚至認為,郭攸寧比他一直引以為傲的孫子更有可塑性。
趙國手也來湊熱鬧,拉著她學醫,她不想背丹方、認草藥,就給她講經絡穴位,說這些練功打架時都用得上。
王爺爺李大叔也不甘落后,只要看到她閑著,就會在她耳邊叨叨機械原理。
兩天一次,一次兩個半小時的學習時間,安排得滿滿的,郭攸寧痛并快樂著。
同來的知青們也慢慢適應了上工生活。
種菜三天后,新手保護期結束,全安排上了拔草的工作。
多勞多得,李婉柔在村長的關照下,讓小隊長每天單獨布置兩公分的任務,干一會歇一會,能輕松完成。
雖然大隊里不少人看她笑話,但她自在如風,我行我素,在郭攸寧的陶冶下成了一枚厚臉皮。
彭華就不一樣了,死乞白賴的非要跟廖翰杰他們一隊,結果天天累成狗,還給小隊拖后腿。
小隊里的人都對她意見很大,她希望廖翰杰幫她,可是廖翰杰自己都需要別人幫。
倒是蕭一笑、趙成功、李云風三個老知青,還有村里的小伙子們常去獻殷勤。
當然,彭華也沒讓老知青們白幫,會送零食,會借自行車,甚至還借小錢給他們花,也算互惠互利。
只是接受多了男同志們的幫忙,她的名聲一天天變差。
農活干得最好的人,就數顧衛國和王林,他們每天能干上6工分。
日子不緊不慢的過著,七天后的傍晚,發生了一件大事。
封閉已久,通往后宅的月亮門被打開了!
夕陽西下,殘陽如血,映紅了整個柳灣村大隊,也襯得地主大宅更加詭異。
大隊長、村長帶著兩個一臉正氣的人,進入了塵封多年的后院。
剛吃過晚飯的知青們全圍了上來,膽大的跟著往里走,膽小的站在月亮門外瞧熱鬧。
郭攸寧就是膽大中的一員,她對這里好奇很久了。
好幾次晚上,都沖動得想翻進去看看,但怕鬼也是真的,畢竟她是參觀過地府的人。
想想被十幾個披頭散發,面目蒼白,眼珠外鼓,拖著血紅長舌頭的鬼魂包圍,她就汗毛倒豎,雞皮疙瘩一身。
白無常一直杳無音訊,可能忘了幫她打聽的事,也可能出意外了,不然都十天了,一直沒來入夢。
郭攸寧抬眼仔細打量著這座神秘后院,殘陽照在破敗的屋頂和殘垣斷壁上,更添了幾分凄涼。
整座后院由主屋加東西廂房構成,主體還算完整。
主屋三間青磚到頂,屋況最好,只用換掉壞了的檁子、椽子,蓋上新瓦片就可以住人。
東西廂房各三間,青磚只蓋到橫梁處,所以頂榻了,只剩橫梁以下的磚墻聳立在原地,需要加蓋屋頂才能住人。
其它耳房偏房等泥磚砌成的房子都徹底坍塌了。
結合知青點的屋子,這棟地主宅子應該是一座二進院子。
知青們吃飯的大廳和男女宿舍,是一進的主屋修繕出來的;廚房、柴房、茅廁屬于一進西廂房;大門、倒座房、東廂房可能倒了又拆了,那一片成了他們的院子和自留地。
觀察完整個后院,郭攸寧開始認真聽幾人談話。
大隊長介紹完房屋情況,隨行中的一人說:“這房子可惜了,屋頂剛漏雨時就應該修好,這樣墻體才不會淋壞?!?/p>
村長搖頭:“二十多年前,剛開始還有些大膽的村民住進來,但一直雞犬不寧,甚至還有人慘死在里面,就封起來,往后多年再無人問津了。
房子是好房子,可嚇人也是真嚇人!劉部長真不考慮換個地方?雖說現在不信鬼神,但還是要圖個吉利呀?!?/p>
劉部長反駁,“你都說不信鬼神了,勸阻的話就不用多講,再說你們大隊還能找出比這更好的房子嗎?”
村長啞火了,這里雖然破敗,但就柳灣村最好屋子。
劉部長一錘定音,“馬上將這三間主屋修出來,三天時間夠嗎?火炕也得盤上?!?/p>
大隊長斟酌了一會,“三天肯定不夠,大家只用下工后的時間,過來修繕的話,至少需要五天?!?/p>
劉部長身邊人開口:“三天后人就會到,五天肯定不行?!?/p>
劉部長想起要入住這里的人,嘆了口氣,這事可不能馬虎,必須辦好。
嚴肅道:“三天必須完成,家具都得配齊,你們挪些壯勞力過來干活,每人每天補貼1元?!?/p>
有錢能使鬼推磨,更何況秋收還要幾天才開始,剛好可以讓村民們賺點外快,大隊長爽快答應。
郭攸寧遠遠地跟著,聽了一路,這主屋看來已經有主了。
而且三天后,就會入住。
這后院不再只剩恐怖傳說,有喘氣的人作伴,她也不害怕了。
機會難得,趁著有人開頭修房子,她也申請修繕一間搬進來。
那烏煙瘴氣的宿舍,她一天都不想住了。
人手都是現成的,過了這村沒這店,秋收前就這一次機會了。
眼見眾人談好,撤出了月亮門。
郭攸寧趕緊跑到四人跟前,乖巧開口:“大隊長叔叔好!村長伯伯好!領導們好!我們知青宿舍一間住五人很擠,請問可以自己出錢,修繕一間后院的房間自住嗎?”
大隊長很想批她一頓,這時候出來裹什么亂,難道那是啥好地方!
瞪了她一眼道:“郭知青,你們住了那么多天,不是一直好好的嗎?你剛才也看見了吧,那些房子只剩幾堵墻了,修起來可不便宜,犯不著費那錢。”
劉部長聽到“郭知青”三字,眼睛一亮,“你就是郭攸寧同志吧,好一個鐘靈毓秀的姑娘,修一間單獨住好,是個有主意的孩子。
哦,劉隊長,我今天無意中聽到知青辦的人說,這兩天還有一批知青要分下來,你們應該很快就能得到通知,知青宿舍可得準備起來?!?/p>
孫村長在一邊瞪大了眼,“啥,還有知青要下來,這不要了老命嗎?哪里還有地方住,已經滿員了?!?/p>
郭攸寧趕緊接話,“大隊長,村長你們看我修房子搬后院的做法,簡直就是在幫你們解決知青住房問題,我一搬走,就能給新人騰出地兒?!?/p>
圍在一旁的知青們,聽到他們的談話神情各異。
有新知青要來的事他們波瀾不驚,但郭攸寧要搬去后院住的請求,卻彷如一枚深水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