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舟回到銀魚胡同,自己那間小屋里。
易啟航那些刻薄的話語,一遍遍在她腦海里回放。
不是憤怒,而是一種更深沉的、滲入骨髓的寒意。她以為自己是在憑專業、憑誠意搏一個機會,殊不知在別人構建的規則里,她連同她的創意,都只是可以隨意計量、用于交換的籌碼。
“弱肉強食,愿賭服輸。”
八個字,像鈍刀凌遲著她的天真。
委屈嗎?有的。屈辱嗎?更多。
但哭泣和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易啟航有句話說得對,這就是規則。
她無法立刻改變規則,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足夠強大,強大到別人無法輕易將她視為籌碼,強大到她的創意和才華,必須被正視,被尊重。
“弱小,才是原罪?!彼龥]有背景,沒有資源,連自己的知識產權都無法保護,任人采擷。
必須改變。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構建自己的護城河。
如何強大?
她逐漸冷靜下來,打開電腦。搜索引擎里輸入了今天論壇的新聞,官方頁面立刻跳了出來。她點開“活動相冊”和“媒體報道”,一頁頁翻看著。
冗長的官方合照、嘉賓演講的特寫……她的目光快速掠過,直到,定格在幾張抓拍上。
一張是她手持話筒,向嘉賓提問的瞬間,照片捕捉到了她眼神里的清亮與堅定。而最讓她意外的是,還有一張近距離的抓拍,是她與程征在短暫交談的畫面,兩人臉上都帶著恰到好處的微笑,看起來……竟有幾分相談甚歡的默契。
俗話說,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這些照片,尤其是與程征——華征集團創始人的同框照,不就是現成的、最具說服力的“好風”嗎?
她迅速右鍵,將這幾張高清原圖保存下來。
這是一個機會,但也是一個需要謹慎處理的雷區。未經允許使用他人肖像,后果可大可小。
她點開微信,找到那個剛剛添加不久、備注為“華征-程征”的對話框。指尖在屏幕上方懸停片刻,然后堅定地敲下一行行字。
「程總您好,冒昧打擾。我是設計師南舟。主辦方釋放了一些活動照片,其中有幾張拍到了您和我的同框畫面。我打算甄選一兩張,用于我個人小紅書賬號的內容更新,分享今日參會的一些收獲與感想?!?/p>
她將保存下來的那幾張同框照片一一發送過去。
「不知能否征得您的同意?如果您覺得不便,我完全理解并絕不會使用?!?/p>
無論對方答應與否,都是刷一波存在感的機會。
讓她略微意外的是,回復來得很快。
程征的回復簡潔干脆:
「拍得不錯??梢杂?。」
南舟心頭一松,立刻回復:
「非常感謝程總!您的認可對我而言是莫大的鼓勵。今天聽了您關于城市更新‘有機’與‘微循環’的見解,深受啟發,感覺過往的知識理論,一下子和現實連接起來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機會向您請教,畢竟理論最終還是要落到實踐的土壤里才能生根發芽?!?/p>
她斟酌著詞句,既表達了感謝,也委婉地傳遞了希望進一步聯系的信號。
程征回復了,內容依舊簡短:
「會有機會的。晚安?!?/p>
晚安,代表結束對話的意愿。而會有機會的,又在南舟心里漾開一圈希望的波紋。她定了個備忘,一周后再聯系他。
關掉與程征的對話框,南舟思考著第二件至關重要的事——注冊自己的工作室。
“獨立設計師”的名頭,聽起來自由,但在商業世界的規則里,卻意味著松散、缺乏保障和難以信任。
一個正式注冊的工作室,不僅是合法經營的主體,是簽訂合同、收取款項的必備前提,更是一種姿態,告訴市場和合作伙伴的我的姿態。
她對注冊流程一無所知。需要準備什么材料?去哪里辦理?稅務怎么處理?一個個問題像亂麻一樣纏繞著她。
她煩躁地揉了揉太陽穴,下意識地搜索“北京小微企業注冊流程”。彈出的頁面信息繁雜,充斥著各種代辦廣告,看得她頭暈眼花。
“要是有一個靠譜的指引就好了……”她喃喃道。
忽然,一個名字跳入腦?!獎撘乜臻g!
她猛地想起來了!當初做體驗員時,社區經理王妍向她介紹空間服務時,特意提到過,為了吸引和留住優質的初創團隊和小微企業,創邑空間與相關機構合作,為入駐企業提供包括工商注冊、財稅咨詢、法律顧問等在內的“一條龍”服務!
這簡直是瞌睡遇到了枕頭!
她當即點開了王妍的微信頭像。
*
第二天一早,南舟再次踏入了創邑空間。熟悉的四合院結構,經過她參與優化的聲學環境,此刻顯得更加舒適宜人。她直接找到了王妍的辦公室。
交談的過程非常順利,準備材料就可以了。
四九城出臺新規,終結了過去的"畫大餅"注冊資本現象,小微企業注冊費用在5000元至2萬元之間。
而最大的窘境,莫過于南舟現在囊中羞澀了。她連5000都拿不出。
“沒問題!有什么不清楚的隨時問我。”王妍爽快應承,“期待‘南舟設計工作室’正式入駐我們創邑?。 ?/p>
和王妍談完,南舟心情可謂冰火兩重天,必須盡快接項目,搞錢。
她告別王妍,準備離開。穿過共享辦公區,走向大門時,中庭的一幕吸引了她的注意。
易啟航正和一個穿著格子襯衫、戴著黑框眼鏡、互聯網技術男打扮模樣的年輕人站在一起。距離有點遠,聽不清具體內容,但兩人之間的氣氛明顯不對。
易啟航臉上是她熟悉的那種帶著疏離感的表情,而那個年輕技術男則眉頭緊鎖,肢體語言透著一種激動和……不甘?
很快,易啟航似乎無意多談,擺了擺手,轉身離開,留下那個年輕人獨自站在原地,臉色難看地深吸了一口氣。
南舟認出了這個人——陳哲。在她做共享辦公體驗員的那半個月里,見過他幾次。他好像是一個初創團隊的負責人,主要業務就是給中小企業開發微信小程序,什么商城類、工具類的都做。當時還聽他跟人抱怨過,現在接單難,大公司壓價厲害。
一個……似乎正遇到麻煩的創業者。
雖然沒聽到他們具體爭執什么,但看陳哲此刻的神情,以及易啟航離去時那淡漠的背影,南舟隱隱能猜到幾分。莫不是易啟航又以利益為導向,干卸磨殺驢的事兒了?
敵人的敵人,未必是朋友,但或許是可以關注的潛在合作對象。
這個念頭如同電光火石般在南舟腦海中閃過。
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