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校慶當天,圖書館前的榫卯擺件成了絕對焦點。校友們圍著擺件拍照,孩子們踮著腳觸摸斗拱構件,連校領導都特意駐足,對著描金云紋贊不絕口:“這才是能代表學校底蘊的文創!”流浪站在人群外,看著王伯被幾個老校友圍住請教木工技巧,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浪哥,張館長剛才發消息,讓咱們明天去博物館看那些破損的青銅器。”蘇清瑤拿著手機走過來,屏幕上是青銅器的照片——一只商周時期的青銅尊,底部的榫卯接口斷裂,紋路模糊,“他說這尊‘云雷紋青銅尊’是鎮館之寶之一,修復難度極大。”
秦峰舉著平板電腦擠過來,屏幕上是榫卯微雕飾品的預售頁面:“微雕書簽和吊墜剛上架半小時,就被搶了兩百多件!好多買家留言說要刻上自己的名字,咱們得趕緊加開定制通道。”
三人正討論得熱烈,工作室的老匠人李師傅突然打來電話,聲音發顫:“流浪,剛才來了兩個穿制服的,說有人舉報咱們‘無資質從事非遺制作’,要封停工作室,還把王伯帶走問話了!”
流浪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除了陳坤和趙天宇,沒人會在這個時候搞事。他立刻對秦峰和蘇清瑤說:“清瑤,你聯系周教授和張館長,他們人脈廣,能幫著疏通;秦峰,你立刻整理工作室的資料,包括老匠人的從業證明、擺件的工藝報告,還有之前的訂單合同;我現在回老街處理。”
趕回老街時,工作室門口圍滿了街坊鄰居。兩個執法人員正貼封條,王伯站在一旁,手里緊緊攥著那個“匠”字鎮紙,臉色漲紅:“我做木工五十年,修復過的老家具能擺滿整條街,憑什么說我沒資質?”
“老人家,我們是按規定辦事。”執法人員語氣生硬,“有人舉報你們使用無資質匠人,且產品未經過質量檢測,我們必須調查。”
“規定也要講情理!”流浪快步上前,遞上自己的非遺傳承人登記證和江大的合作認證,“這些老匠人都是江城非遺協會備案的手藝人,只是年紀大了沒辦新的電子資質證。至于產品質量,江大校慶的一百二十個擺件就是最好的證明,現在還在校園里供幾萬人參觀。”
這時,秦峰捧著一摞資料趕來:“這是老匠人們過往修復的古家具照片,有市文物局的鑒定章;這是咱們的產品檢測報告,木料和漆料都符合安全標準;還有這些,是街坊鄰居的聯名證明,都能證明老匠人的技藝和人品。”
執法人員翻看資料時,蘇清瑤帶著周教授和張館長匆匆趕到。張館長一進門就握住執法人員的手:“我是省博物館的張啟明,這些老匠人是我特意邀請的非遺顧問,下個月就要幫我們修復青銅文物。他們的技藝,比所謂的‘資質證’更有說服力。”
周教授也補充道:“我可以作證,匠魂工作室的榫卯工藝達到了古建修復的專業水準。現在國家提倡保護老手藝,不能讓真正的匠人寒心。”
圍觀的街坊也紛紛開口:“王師傅去年還幫我修復了祖傳的梳妝臺,比新的還結實!”“流浪的擺件我們都買過,用料實在,手藝也好!”執法人員見狀,收起封條:“我們會重新調查,在調查期間,你們可以正常經營,但要盡快補全電子資質。”
“叮!完成支線任務‘守護匠人群體’,獎勵匠心值 700,解鎖‘非遺匠人資質代辦’權限,獲得江城非遺協會官方背書。”系統提示音響起,流浪的手機立刻收到了非遺協會的資質代辦鏈接,還附帶了“老匠人綠色通道”的說明。
送走執法人員,王伯抹了把額頭的汗,對流浪說:“都怪我,給你添麻煩了。”流浪搖搖頭,把一杯熱茶遞給他:“您是我的師父,保護老匠人就是保護非遺的根。以后咱們把資質都補全,讓他們沒辮子可抓。”
風波平息后,工作室的直播重新開啟。秦峰對著鏡頭講述了剛才的經歷,展示了老匠人的手工作品和街坊的聯名信,彈幕瞬間刷屏——“支持老匠人!”“資質不能代表手藝!”“我要再買十個微雕書簽,支持真正的非遺!”短短一小時,預售訂單就突破了一千件。
當晚,流浪在工作室研究博物館送來的青銅尊資料。那尊青銅尊的斷裂處有復雜的“燕尾榫”結構,紋路因年代久遠幾乎磨平。他拿出新解鎖的微雕工具,在一塊樟木上練習——毫米級的榫頭在他手中逐漸成型,紋路精細得像螞蟻的觸角。
蘇清瑤端著夜宵走進來,看到桌上的微雕樣品,驚訝地捂住嘴:“這榫頭比指甲蓋還小,你竟然能做到嚴絲合縫?”流浪笑了笑,將兩個微雕構件拼在一起,輕輕一拉紋絲不動:“這是‘扣合榫’,專門用于細小構件的修復。明天去博物館,我就能確定青銅尊的修復方案了。”
而在鼎盛文創的辦公室里,趙天宇把一疊照片摔在陳坤桌上,照片上是流浪工作室恢復經營、直播火爆的場景:“你不是說舉報肯定能封了他的店嗎?現在倒好,他的訂單反而更多了!”
陳坤陰沉著臉,盯著照片上流浪手中的微雕工具:“急什么?我還有后手。博物館的青銅尊修復項目,我已經讓副總去對接了。只要咱們能搶走這個項目,就能徹底壓過流浪的風頭。”他拿起手機,撥通一個號碼,“張館長那邊,你去打點一下,不管花多少錢,都要把修復權拿過來。”
第二天一早,流浪帶著微雕樣品和修復方案趕到省博物館。張館長看著他畫出的榫卯修復圖,還有那個等比例縮小的青銅尊微雕模型,激動地拍了桌子:“就是這個思路!之前找的幾個修復師,都只敢用膠水粘,你卻能復原古法榫卯,太厲害了!”
就在兩人準備簽訂合**議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匆匆進來:“張館長,鼎盛文創的人來了,說他們有更好的修復技術,還帶了海外專家的推薦信。”
流浪抬頭看向門口,陳坤帶著一個西裝革履的外國人走了進來,手里舉著一份文件:“張館長,我們的修復團隊有國際認證資質,能用納米技術修復青銅尊,比這種老掉牙的榫卯工藝靠譜多了。”
張館長皺起眉,看向流浪。流浪卻很平靜,他拿起微雕模型:“納米技術能修復裂痕,卻修不好‘匠魂’。這尊青銅尊的價值,不僅在于文物本身,更在于它承載的榫卯技藝。用古法修復,才能讓它真正‘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