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色不早了,咱們都回吧。”
忙了整個下午,大家伙兒都有點吃不消。
本來想著排水這活輕松,卻沒想到這么累人。
葉臨他們一隊十人,負責八塊田,整整一個下午,才排完了一塊田的水,接下來的幾天有的忙了。
葉臨和許俊是鄰居,自然結伴同行,離著葉臨家不遠時,空氣中隱隱浮動著肉香味。
許俊的小兒子用力嗅了嗅,不可思議地大叫:
“肉,這是肉香,還是豬肉!”
許俊早就聞到了,他心里正納悶,這個時節,村里竟然還有人吃得起豬肉!
礙著葉臨父子在旁邊,他忍不住教訓小兒子:
“大喊大叫像什么樣子?肉香就肉香唄。”
他小兒子將頭深深埋進頸窩,“咱家一年都沒吃肉了。”
葉臨聽了不免心酸,剛過新年才兩個月,許家一年沒吃肉,說明就連過年也沒吃上肉。
他上午剛買了豬肉,他猜到這肉香,一定是從自家灶房內飄出來的。
肉香味越近越濃,許俊故作鎮定,卻見小兒子的喉嚨滾了又滾。
葉臨勾了勾嘴角,說道:“最近找了個賣山貨的門路,掙錢買了點豬肉,給孩子解解饞。”
原身的記憶中,許俊是個勤快人,葉臨狀似無心的一句話,實際是想拉攏許俊找資源賣給他。
許俊果然感興趣,急忙問道:
“都賣些啥呀?竟然能買得起豬肉吃。”
“河蚌、梨花木、野物,很多東西我都收,品質不同,價格不同。”
葉臨蹲下身撿起腳邊的松果,“這個也收,只不過便宜些,一斤一個銅板。”
許俊看著葉臨手中的松果非常震驚,這不就是家中老小常常撿著玩兒的東西嗎,一斤竟然值一個銅板。
許俊的小兒子拉了拉父親的衣袖,說道:
“爹,咱們去找這些東西賣給臨叔吧,我想吃豬肉。”
許俊有些難為情地看著葉臨,“你,你看這孩子……”
葉臨拍了拍許俊的肩膀,“許大哥,有想賣的山珍野味你盡管給我送來。”
“唉,唉。”許俊開心地應著。
去鎮上累死累活扛一天大包才能賺二十文,現在撿二十斤松果就能換來,要是能撿到更值錢的,家里說不定能經常吃上肉。
很快到了葉臨家門口,肉香味已經非常濃郁。
葉臨眼見著許俊的三個兒子不住咽口水的樣子,對他們發出邀請。
“要不,進來一起吃一口?”
許俊兒子們充滿渴望的眼神齊刷刷望向父親,許俊卻連連擺手,“謝了葉臨大兄弟,俺,俺們回了。”
葉臨家的鐵鍋里,咕嘟咕嘟燉著豬肉。
葉三海趴在桌子邊,眼神緊緊盯在豬肉上。
看到父親和哥哥們回來,葉三海立刻起身,指了指身后的四袋子松果,驕傲地說道:
“爹你看,我帶回來四袋松果。”
那四袋松果滿滿當當,幾乎快溢出來。
系統提示音瞬間響起:
【無污染松果二十三斤,價值二百三十元。】
葉臨心中不免歡喜。
老三一個下午撿到的松果,不比老大老二好幾天撿的梨花木和松脂價值低,不過他明明拿兩個布袋子出去的,怎么拿回來四袋松果?
“這都是你自己撿的嗎?”葉臨問。
“不是。”葉三海神情透著驕傲,“我讓小虎和飛飛幫我撿的。不過……”
葉三海想到了什么,語氣變得猶豫。
葉臨摸了摸葉三海的頭,語氣盡量溫和:“不過什么?”
“我答應他們撿一袋就給他們一個黑面饃饃。”葉三海的聲音越來越小。
“好小子。”葉三海沒想到葉三海小小年紀,竟會用人。
“明天告訴你的小伙伴,撿一斤松果給一塊銅板。”
葉臨為了激勵葉三海,又加了一句,“松果越多,咱家買肉的錢越多。”
青石村山上的松果多,小孩子更多,如果把周邊幾座山的松果都撿來,那便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
“行!”葉三海小臉兒志氣滿滿,“我明天多找幾個人來撿。”
這時,肉燉好了,方希將滿滿一瓦盆肉端上桌。
瓦盆落桌的瞬間,醬紅色的豬肉顫巍巍閃著光澤,冒著香氣,讓人忍不住流口水。
葉臨拿出一個粗瓷碗裝上一碗肉,遞給葉三海:
“三海,去給外公外婆送去,記著,外婆給什么都別要。”
葉三海點點頭,捧著碗朝老李家狂奔。
天色將晚,老李家的人還挺齊整,男人在休息,女人在縫補漿洗,孩子蹲在地上清理草根。
“外公外婆!”葉三海沖進院門,“我爹讓我送來的。”
一碗燉肉,香氣直往鼻子里鉆,院子里的孩子齊刷刷抬起頭,狠狠地吸著空氣里的肉香味。
高氏是真的驚了。
她老人家放下手中的針線,走過去,看到真的是滿滿一碗豬肉,肉塊泛著油光,湯汁濃稠,顏色特別好看。
“這才幾天,你們家吃了三頓肉了?”
“我爹去鎮上賣東西換的錢。”葉三海將碗遞過去,“松果也能賣錢,我今天撿了四袋松果。”
他舔了舔嘴唇,放下碗就往回跑,生怕回去晚了吃不上香噴噴的燉肉。
高氏拿著碗,滿臉問號:
“三海這意思是,這沒人要的東西讓葉臨賣出錢了?”
李鶴年敲了敲煙袋鍋,“嗯,葉炎說葉臨用兩百文收了他一只野兔,興許是找到了什么賺錢的門路。”
“就算有了賺錢的門路也不能這么禍害!”高氏滿臉痛惜,“今兒吃飽了肉,明個兒吃什么?這敗家子從來就不會為后面的日子打算。真是愁死人。”
“妹夫以前有什么好東西,可從來不會孝敬爹娘。”李三媳婦緩聲開口道,“我在想,妹夫是不是想搬來與我們同住。”
現在家家戶戶缺糧,妹夫家里肯定也沒糧食了,葉家大哥不愿借糧,那只能打李家的主意。
三番兩次送肉把兩位老人哄好,然后順勢住到李家來,這樣就不擔心餓肚子了。
李三媳婦抿緊了嘴唇,家里地窖的糧食也不多了,公公雖說在鎮上教書能賺些銀兩,但糧價越來越貴,要是妹夫一家五口人搬過來住,現在能吃五分飽,往后怕是只能吃三分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