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賣出去了,宋老爹第二天便從隔壁村找來井匠開始挖井。
宋今昭盯著逐漸成型的井口,“井臺修高一些,家里有孩子,太低不注意容易掉下去。”
宋大郎指著旁邊一圈:“就像村里的井口一樣在旁邊修一圈圍欄,孩子就不會掉進去了。”
修井臺用的是青磚,越高越費錢。
宋今昭搖頭:“圍欄不堅固,還是用磚砌。”
“再在上面裝一個井轆轤,方便提水上來。”
井匠說道:“那得多花二百文錢。”
宋今昭頷首:“可以,麻煩幫我修的牢固一點。”
旁邊拿著鋤頭的宋二郎此刻除了羨慕她不用每天跑村里的水井挑水之外,還有喪氣。
本想著蘑菇采完后自己就能天天給三房挑水,三天兩頭有肉吃。
沒想到宋今昭第二天就要打井,挑水的活大房干不了,自己也沒撈著。
倒霉透了!
……
“筆要握直,慢慢來不要急。”
宋今昭左手抱著宋安好,右手握住宋詩雪的手在麻紙上寫下‘人之初性本善’六個字。
幸虧上大學的時候參加過書法社,否則自己還真不會寫毛筆字。
宋詩雪圓嘟嘟的小臉皺成苦瓜狀,明明自己用炭筆在石頭上寫的時候很好看。
現在卻跟螃蟹的八條腿似的,張牙舞爪,七拐八彎不能見人。
宋啟明嘟起嘴唇將紙上的墨跡吹干,舉起筆眼神中裝著期待,“阿姐,我寫好了。”
宋今昭俯身查看,毫不吝嗇地開始夸獎:“寫的不錯,非常棒。”
筆畫一筆成型,沒有描寫的痕跡,雖不具線條風骨,卻勝在清晰板正。
短短幾天能練成這樣,足見有天賦。
假以時日,肯定能寫的一手好字。
“這是在做什么?”宋老太進門看到她們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好奇地走過來。
宋啟明抬首,開心地炫耀:“阿婆,阿姐在教我們寫字。”
宋老太望著桌上的筆墨紙硯,第一反應是:“買這些花了不少錢吧?”
村長的小孫子宋高力就在西寧城的私塾里讀書,每個月要花一兩銀子在筆墨紙硯上。
宋今昭莞爾一笑,“是不便宜,值得就行。”
宋老太移開目光,她不懂宋今昭是怎么想的。
這些東西哪里是他們這些農戶生出來的孩子能碰的,到最后學個皮毛還不是要下地種田,其中的花費就全浪費了。
“明天晚上到你大伯家吃飯,所有人都去。”
宋今昭掀開眼皮,瞳孔透著疑惑。
宋老太見狀解釋道:“明天是中秋節。”
往年這個時候,宋家三房都會去老屋團聚。
宋今昭恍然大悟,沒有手機,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時候過節了。
這么算來,宋安好已經出生四十多天了,滿月酒還沒辦。
回到老屋,宋老太盤腿坐在炕上神色有異,“我剛才過去的時候今昭正在教啟明和詩雪寫字。”
瞇眼靠在被褥上的宋老爹睜開眼迅速坐起身:“怎么教?”
宋老太手指用力戳桌面,“正正經經把桌子搬到院子里,擺上筆墨紙硯一筆一劃的寫,桌上還有書,想必花了不少錢。”
宋老爹雙手揉搓發麻的臉龐,肯定是上次回來的時候買的。
“三郎媳婦識字,今昭是她教的。”
宋老太挺直上半身,“村長家的小孫子宋高力讀了三年書,光銀子花出去幾十兩,到現在都沒考上童生。”
“我就是覺得沒什么用,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是下田種地的苦命。”
宋老爹側低著頭,神情飄忽喃喃道:“今昭這段時間應該掙了不少,村里人誰家不想讓孩子讀書,還不是供不起,她想教就讓她教。”
宋老太心里不舒服,說話時頭顱不自覺的左右晃動。
“真要學啟明一個就夠了,詩雪是個女娃,讀書又沒用,什么東西都買兩份,多浪費銀子。”
宋老爹抬頭看向妻子,呼口氣吐出來,“誰說女娃沒用,今昭就特別有出息。”
宋老太斂眉反駁:“詩雪和今昭不一樣,她是個性子弱的。”
隔天太陽剛下山,宋今昭就帶著三個弟弟妹妹來到老屋吃飯。
宋大嬸望著他們端過來的砂鍋羊奶和蒜苗炒肉片臉上滿意極了。
她一邊把東西接過來一邊熱情地寒暄道:“來就來帶什么東西。”
宋啟明和宋詩雪在院子里和宋永年他們玩,房間里宋老爹抱著宋安好逗弄。
嬰兒裹著柔軟的大紅色布兜,臉蛋白嫩有肉,嘴里咿咿呀呀地淌著口水,和剛出生時瘦弱的樣子完全是兩個人。
宋老爹:“這孩子養的真好。”
至今為止沒有生過病,或許長大后身體也能和正常人一樣健康。
宋今昭頷首:“詩雪很細心,我和啟明不在家的時候她把安好照顧的很好。”
自己是個醫生,只要科學養娃,吃喝不愁,早產兒滿月后和足月生的孩子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阿爺,前些天太忙忘記了安好滿月的日子,我準備過兩天給他補辦一個滿月酒。”
宋老爹抱緊孩子,眉眼間若有所思。
三郎夫婦驟然去世,剛出生的時候穩婆又說老幺難養活,他覺得孩子熬不過多少天,就沒把滿月酒放在心上。
這些天忙著挑水采蘑菇,也沒想起來這回事。
“這是喜事,你打算哪天辦?我讓你阿婆和兩個伯娘去幫忙。”
來之前宋今昭已經想好了時間,“后天,再晚到秋收大家都忙。”
宋二嬸提著籃子進門,看見院子的四個孩子都穿著新衣裳,眼底的笑容逐漸變淡。
宋耀祖沒注意到自家親娘的臉色,開心地跑過去和宋啟明他們一起玩。
宋來娣連忙牽起宋盼娣的手跟上。
再不走,挨罵的又是自己和妹妹。
走進廚房,宋老太看見她籃子里裝的是野菜和雜糧團子,心里別扭。
前段時間采蘑菇三家都賺了錢,二房來吃飯的人最多,還這么摳門,打發誰呢!
坐在門口發呆的宋大郎見宋二郎來了,立刻拉上人去村中心的水井挑水。
家里嘰嘰喳喳全是孩子,吵都要吵死人。
抱的時間長了,宋安好藕節似的雙手從襁褓中伸出來掙扎。
宋今昭將他抱回來放在自己腿上哄。
想到昨天宋老太說的事情,宋老爹開口問道:“你教啟明讀書寫字,是打算讓他考科舉?”
宋今昭:“是有這個想法,能走科舉的路子最好,考不上多讀點書對他也有好處。”
宋老爹的神色變得鄭重,雙手握住放在大腿上緊張地摩擦。
“村長的孫子在城里念私塾,一年束脩六兩銀子,加上筆墨紙硯和書本其他花銷,一年在讀書上要花出去十幾兩。”
宋今昭眉頭輕聳,有點小驚訝。
一年束脩要六兩銀子,是有點多。
宋老爹見她這副表情就知道她沒打聽過。
“鎮上也有一家私塾,教書的是個童生老爺,一年束脩只收二兩銀子,啟明若是真想讀書,可以先送到鎮上。”
宋今昭沒繼續接話,只道:“我再想想。”
宋家村和云橋鎮中間隔著一條河,繞路過橋比去西寧城要多出小一個時辰的路程。
尤其碰到發大水、橋被淹了,人根本過不去。
真要把宋啟明送到私塾念書,她更傾向去城里。
鎮上讀書是便宜,可一來一回要多花一倍時間。
西寧城的私塾先生都是秀才,肯定要比童生學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