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來到稻花莊和石泉莊,宋今昭站在田埂上盯著那些身體殘缺的士兵看了許久,目光落在他們的妻兒身上,自己要是報官,這些人恐怕也會喪命。
宋今昭思索良久后像是下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
罷了,就算有一天事情爆出來也是內務府的錯,自己當年都還沒出生,就是個無辜的接盤俠。
莊子也是皇上賜的,問罪也問不到她身上,總不至于事情都過去二十多年了還讓這些殘兵婦幼丟了性命。
不過三成租子自己一文錢都賺不到,這些人勞動力又很弱,此事還得想想辦法。
盯著宋今昭騎馬離開的瀟灑背影,曲崖和關年山心里卻沉重極了。
靈慧縣主怎么又來了?是還想揭發他們嗎?
接下來兩人忐忑不安地等了一天又一天,莊子上都一切如常。
要說有什么變化,那便是陳福和李厚挨家挨戶地告知他們莊子換了新主人,讓他們好好干活千萬不能懈怠,爭取多收點糧食交租子。
看來這位靈慧縣主不打算把事情捅出來,兩人不安的心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漸漸放松下來。
宋今昭從莊子上回來沒幾天,工部營繕司主事方知行便上門告知她縣主府已經修繕打掃完畢,他還提醒宋今昭后天是搬家的黃道吉日。
隔天宋今昭便帶著弟弟妹妹出門買了好些禮物感謝葉良玉這段時間讓他們住在葉府。
葉良玉看著桌上的名茶名酒,倒有些舍不得宋今昭他們離開。
自父母去世后他孤家寡人獨住在宅中,別看宋今昭他們只在后院住了十天,可每日下朝回來院子里的嬉鬧聲從能吸引他多說幾句話,就連飯桌上都比以前熱鬧了許多,不像之前冷冷清清只有自己一個人。
但他也知道自己阻止不了,讓云鶴將禮物收下后便說道:“宋姑娘如今身為縣主也算是半只腳踏進了京城的勛貴圈子,府宅又是皇上恩賜,搬家之后理應需要辦一場喬遷宴,邀請京中的達官顯貴前去府中溫居。”
“此事關系到宋府日后在京城的威望,賓客名單一定要全,無論他們來與不來,帖子一定要下,萬不能因此得罪人。”
宋家畢竟是普通百姓出身,簡單的人情來往葉良玉不擔心,但這種高門間的規矩他是真擔心宋今昭不懂。
喬遷宴不僅是感念皇上恩賜,更是宋家在京城站穩腳跟的第一步,尤其不能出差子,否則會被別人說沒規矩,果然是小地方出來的人,骨子里改不掉的低賤,從而更加看輕宋府。
在宋啟明沒入朝為官前,宋府的門楣可以說就靠宋今昭這個靈慧縣主的封號撐著,她必須得撐得起來。
宋今昭眨眨眼,她有過要辦喬遷宴的想法,但只是邀請幾個相熟的人來家里吃個便飯。
遍邀整個京城的達官顯貴,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認識,不僅麻煩,到時候還不知道會出什么亂子。
可對上葉良玉眼底的嚴肅認真,宋今昭不由地開始思考這件事情。
獨木不吃眼前虧,他們既然來了京城,總是要在這里站穩腳跟,該打點結交的還是得做做樣子。
來日啟明入朝為官總不能一點人情往來都沒有,孤臣雖,卻也獨木難支,易斷易折。
宋今昭:“不瞞葉大人,我對京城各府的關系和人情走動確實不了解,喬遷宴怕是不好辦。”
葉良玉伸出手,站在一旁的云鶴當即上前一步。
“我府中沒有女眷,對外的人情關系都是云鶴在打點,讓他和你說,喬遷宴的時候府里的下人你隨意指派,辦完再還回來就是。”
葉良玉沒有子嗣,現在收了宋啟明這個學生,他又如此有出息,自然會想盡辦法給他鋪路,否則也不會數次用自己的人脈關系幫宋今昭,其中固然有治腿的人情,更多還是為了宋啟明。
有家族在身后撐腰,他總能走的穩當些。
何況宋今昭不同于尋常女子,她實在太有本事,未來給宋啟明帶來的助力將是不可預估的。
宋家此次趕路上京帶的行李本就不多,加上這些日子添置的,兩輛馬車就運完了。
縣主府占地十四畝,七十多個房間連個零頭都塞不滿。
加上花園、假山和池塘,宋今昭姐弟帶上藍溪、青霜和負責做飯的輕水一共才八個人,外加一頭老虎。
走在宅子里喊一聲都聽不到人,顯得蕭條極了,而且還沒人打掃。
屋子是大,可收拾起來也麻煩。
搬家當天葉良玉在宅子里走了一圈,止不住地點頭。
“這宅子要不是當初那位吏部侍郎貪污受賄,就算內務府修繕的再好也不會有這樣七步一景的多變景觀,就連面積他當初都私自擴大了幾畝畝,后面那個小菜園原來是附近百姓的房子,后來被他偷偷買下來改成后院,聽說是用來養牛的,就為了自己天天能有新鮮牛肉吃。”
朝廷明令禁止不允許隨意宰殺耕牛,就算是自己養的都不行。
可那位吏部侍郎被查抄的時候府里養了八十頭牛,光是埋在菜地下面牛骸骨就挖出了兩百多頭,要不是證據確鑿,真話說出去都沒人信。
宋今昭也覺得宅子內的景觀好看,可再好的景觀也需要有人打理,否則一個月后鐵定難看的不成樣子。
這次買仆人一兩個肯定不夠,得幾十個幾十個的買。
每個月還得給這些人發月錢,等喬遷宴結束還是得趕緊想辦法開源,賺的錢越多越好。
距離宋啟明進入國子監讀書已經過去了十天,同窗對他最多的議論就是把他和東方昱坤擺在一起比較。
本來明年春闈的狀元郎大部分人都已經認定是東方昱坤,誰讓人家十歲就考中舉人,還是解元。
可現在冒出一個宋啟明,十歲啟蒙,僅僅三年就考中舉人,同樣也是解元。
都是少年天才,此次恩科一下子出現兩個,絕對是神仙打架。
就在眾人觀看他們會互相看不順眼,斗得你死我活的時候,這兩個人關系居然出奇地進展迅速。
僅僅過去十天就已經開始同進同出,就連中午吃飯下課上茅房都要待一起,簡直令人目瞪口呆。
要知道雖然宋啟明的姐姐如今已經是縣主,可宋家終究發跡太快沒有底蘊,除了一個宋今昭后面一個人都沒有。
可東方家不一樣。
東方昱坤的祖父乃是兩朝元老,祖父和親爹都在朝中為官且身居高位,就連英王和齊王都不敢輕易得罪。
家世背景如此懸殊的兩人,互相還是競爭者,卻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處成朋友,著實驚掉了不少人的下巴。
宋高力進入國子監后并沒有按照段延華的吩咐那樣到處結交權貴打探消息,而是選擇寸步不離地跟著宋啟明,時間久了所有人都默認他是宋啟明的狗腿子。
不過宋高力對此并不在意,他現在唯一的目標就是考上進士,被說狗腿子總好過被人欺負。
進入國子監的第一天他隴北省鄉試最后一名的成績就被人知道了,當時所有人鄙夷的眼神仿佛就在眼前。
每次回想起來就像是把當時的場景再經歷一遍,仿佛看見別人指著他的鼻子罵他沒實力還走后門,那種自卑和羞辱感太過糟糕,讓他恨不得挖個地洞當場鉆進去。
而且宋高力進來后發現,國子監里也有很多出身平凡的學生。
他們平時不僅要被那些達官顯貴的少爺當仆人使喚,就連上課答題、作文章都不敢超過他們一頭,隨時隨地被欺壓,他可不想變成那個樣子。
跟在宋啟明身邊他把自己當兄弟,跟在別人身邊那就真是奴才了,每天給他們端茶倒水、阿諛奉承,哪還能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讀書上。
此時此刻站在花壇前,宋啟明和東方昱坤正對著盛開的黃菊吟詩作對,宋高力就站在旁邊觀察。
一邊品味拆解他們的詩,一邊吟誦自己作的,然后等著宋啟明和東方昱坤對他一頓指點。
宋啟明說話比較委婉,但東方昱坤嘴是真毒,只要他看見就會把所有的不足一針見血的指出來,然后再說一句:你只要按照我說的改,保證先生會夸你。
點評完宋高力的詩后,東方昱坤看向宋啟明,“你家要辦喬遷宴?我阿娘說她收到帖子了。”
宋啟明點頭:“老師讓阿姐給所有人都發了帖子,不知道會來多少。”
東方昱坤傲嬌地伸手搭在宋啟明的肩膀上,“你放心,我一定讓我爹娘去,絕不讓你們宋家丟面子。”
宋高力眼睛一亮,東方家要是能去,朝中官員肯定有不少都會給面子,總不至于啟明家擺了十幾桌一半都是空的,那也太丟臉了。
宋啟明微笑道:“伯父伯母能給面子到場最好,到不了場你來就行了,我可是在我阿姐妹妹面前夸贊你驚才絕艷、貌比潘安,這次可得讓她們親眼看看。”
東方昱坤將手從宋啟明的肩膀上放下來,抬起下巴一臉不服氣,“論才華和相貌潘安哪比得上我?”
宋啟明對上他的眼睛,旁邊的宋高力在憋笑。
“我就是舉個例子,你肯定比他好千百倍。”
初次見面宋啟明以為對方是相貌俊美、才高八斗的高嶺之花,接觸下來后發現他不僅傲嬌還自戀,就喜歡別人為他所傾倒。
不僅東方家收到了邀請帖,國子監里不少學生的家里也都收到了。
在聽到東方家會去,不少人都回家告訴了他們父母。
百官之間消息傳遞的飛快,第二天上朝就有相識的臣子詢問吏部尚書是否接到了宋府的帖子。
東方少庭沒有絲毫猶豫就點了頭,不僅承認還倒過來反問其他人。
“聽聞縣主府景致不錯,皇上恩賜縣主相邀,本官自然要帶家眷前去祝賀,幾位大人不去嗎?”
幾人面露無措,扭頭看向站在不遠處的齊王和英王,能去嗎?
蕭容澈和蕭容晏黑臉,誰去就跟本王作對。
宋家想融入京城貴圈,做夢!
喬遷宴當天,葉府所有的下人幾乎都在縣主府幫忙,葉良玉更是就早早到了。
宋今昭甚至花大價錢請來了望月樓的廚師坐鎮,勢必要讓人挑不出錯處。
臨近巳時,陸陸續續開始有人攜禮上門祝賀,大多數都是一些小官,例如司農寺卿董元斌、翰林院編修段延華,宋高力是和他一起來的。
直到巳時過半,工部尚書歐時年、翰林院學士費嚴章帶著家眷一起上門,情況才出現了細微的變化。
正在寒暄的官員詫異地看著滿臉笑意和宋今昭說話的歐時年,“工部尚書居然是第一個到,靈慧縣主什么時候和他搭上關系的,你說其他五個尚書會不會來?”
和他交談的官員小聲議論道:“你孤陋寡聞了吧,吏部肯定會來,至于其他就不一定了。”
歐時年樂呵呵遞上禮物,“不愧是皇上御賜,縣主的府邸比臣的尚書府氣派多了。”
宋今昭莞爾一笑,“歐大人過譽,都是營繕司修繕的好。”
坐在后面桌子上的方知行聽到宋今昭夸他辦事好,得意地抬起下巴,可惜東方尚書還沒來,他要是能親耳聽見就好了。
歐時年見宋今昭面帶微笑,悄無聲息地跨到她的右手邊小聲低語。
“若是縣主下次再發明什么東西要獻給皇上,能否先給本官送個信,我不要功勞,只求皇上質問的時候我能說上兩句,不瞞縣主,本官明年俸祿都被扣完了。”
宋今昭撇嘴玩笑道:“歐尚書還缺這一年俸祿不成?”
歐時年:“……其實挺缺的。”
四目相對兩人笑而不語,好似已經達成共識、又好像沒有。
另一邊費嚴章走到葉良玉的身邊觀望站在門口迎客的宋啟明,舉止文雅,言行妥當,雖說年紀尚小,但進退有度,還算穩重。
面對朝中重臣也不卑不亢,是個有前途的可造之才,好友這個徒弟算是收對了。
見費嚴章的目光始終落在宋啟明身上,葉良玉笑著推搡好友的胳膊,“怎么樣?我這個學生不錯吧。”
費嚴章頷首,“是不錯,若不是你著急讓他入朝,這孩子應該再等三年,十三歲終究太過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