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
正慶賀江東終究還是智取了荊州的孫權臉上的笑容僵住,手里的杯子也啪嗒一下掉落在地。
建業(yè)城吳王宮中,原本其樂融融的氛圍,霎時因為天幕的言論而溫度驟降,恍若嚴冬。
魯肅不由緊了緊衣袍,總感覺六月的天里,屋子里刮起了冷風。
“天幕宵小后人,又在惡意貶低我江東!”孫權暴跳如雷,猛然抽劍向前,剛換上的新桌案又斷了。
魯肅只覺得頭大,早知周郎早逝,他就不那么早加入孫吳了,成天解不完的累。
“主公莫慌啊!”魯肅溫聲勸道:
“既然已知天幕所言是未發(fā)生的未來,為何我等不能提前分析,早做措施得以規(guī)避呢?”
心中嘆了一口大氣,上前好一番相勸,魯肅才止住了暴怒的孫權。
讓英氣的吳侯智商暫時回到了正常。
「奪取荊州,無論仁義與否,咱們尚且不論。
從江東斬殺關羽,孫權派人將其首級送給曹操時,孫吳已經(jīng)出局了,成為了三家最早失去一統(tǒng)可能性的一方。」
劉備憂心再演,回頭看了看二弟的脖子才算安撫好自己。
之前天幕里演繹的畫面,讓他差點當場去世。
二弟可不能沒了。
「關羽死后,劉備大怒,季漢上下亦是群情激憤:
好你個孫仲謀,玩陰的玩臟的是吧!
眼見劉備失控,智商秒降為負,諸葛亮雖知道不合時宜,仍是盡職勸解。
群臣亦是如此。
他們都知道,季漢的理想就是興復漢室。
此時盤踞北方的曹操就是頭號大敵,倘若他們與吳國真的開戰(zhàn),無論勝敗都會讓北方摘桃子。
君臣從徐州一路而來,顛沛流離幾十年的心心念的大業(yè),屆時化作灰灰,再不復希望。
這時候。
張飛直接來了一手泣血發(fā)問:陛下可是早就忘了桃園盟誓?
二哥之仇為何不報?
陛下不愿為我二哥報仇,我愿自領兵前去,拼著一死,也定要為二哥報仇。
此仇不報,臣寧死不見陛下!」
天幕上畫面一轉,一副巨大的三國時期坤輿圖出現(xiàn),光標從成都方向幾次挪移,有益州其他州郡,有荊州,有揚州,有徐州,最后來到了幽州涿郡停下。
與此同時,畫面的左側出現(xiàn)一個小畫面,右側則是顯示公元220年。
隨著音樂的遞進,兩處同時開始浮動。
一處演繹了劉關張三兄弟過往的一幕幕畫面,一處則是從公元220年如指針倒流的形式顯現(xiàn)到了公元184年。
“從此之后,關某之命既是劉兄之命,關某之軀即為劉兄之軀。”
“某誓與兄長患難與共,終身相隨,生死相伴。”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
壞了!
從草莽出身的劉邦心中咯噔一下,他最是了解兄弟情誼了。
也是因為他的兄弟義氣,樊噲,盧綰等人才能從沛縣一路追隨他,生死不棄。
兄弟情誼固然金貴,但放在了國家上,這時候動了義氣就是禍事啊!
“哎,后人自有后人福!”
劉邦想了半天,還是自我開解了。
天下之事何其繁多,我大漢有乃公以兄弟義氣被捧上了王座,歷經(jīng)磨難成了皇帝。
如今季漢以兄弟義氣體面的落幕,豈不是另一種輪回?
“有趣!我大漢家的人,骨子里還是有一股情義的。”
天幕下,各朝時空的古人們再見到劉關張昔年結拜的感情,忍不住為之失神。
也有不少義結金蘭的人,借著天幕里的桃園結義再演繹,當即下跪模仿起來。
他們想要讓關二爺為見證人,見證他們的兄弟義氣。
遍覽諸夏的史書,也只有劉關張的感情才算真正的義薄云天。
「也有不少人認為,劉備伐吳只是假借著關羽之死的由頭,目的是奪回荊州,與東吳劃江而治,從而使得季漢陣營地盤加多。
有此觀點,自然就有反駁,請問劉備為何不能等一等再發(fā)兵呢?
而是聞關羽死訊后即刻伐吳呢?
此時剛剛打完了漢中之戰(zhàn),都沒來得及消化新地盤,就要發(fā)兵攻吳,劉備難道沒有軍事常識嗎?
史書記載,群臣勸諫,劉備“不許”。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
時間線上,關羽是公元220年2月死的。
三月曹操去世,曹丕繼位后于12月篡漢。
劉備于成都為獻帝發(fā)喪,次年四月登基,七月發(fā)兵。
“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
「所以,愛江山還是愛兄弟這個辯論,主播認為,只有趙光義能夠完美的進行回答:
愛兄弟的江山。」
「劉備的出發(fā)點究竟是什么?
我們?nèi)收咭娙剩贿^主播依照最廣泛認可的為兄弟繼續(xù)為大家講解。」
「其后,便發(fā)生了三國三大戰(zhàn)役的最后一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
夷陵之戰(zhàn),劉備號稱八十萬大軍伐吳,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蜀軍,致使季漢損失慘重,不但喪失了百戰(zhàn)勁卒,還讓馬良等人于此戰(zhàn)身亡。
益州中青一代俊杰俱是身隕,季漢人才斷層!
劉備也是不久后于白帝城將劉禪托孤諸葛亮,在不甘中病逝。」
......
劉備有些恍然出神,他看到了天幕里的未來。
一表人才,玉樹臨風、霸氣威武的另一個“劉備”走完了他的一生。
“劉備”在成都加冕登基,成為漢皇。
在二弟被斬后,怒而發(fā)兵,舉國備戰(zhàn)。
結果“劉備”面如死灰,無能的看著八百里連營的大火燒滅了他的理想。
畫面一轉,又是奄奄一息的“劉備”臉色蒼白的握著孔明的手,交代遺言:
“若嗣子可輔,則輔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的一生走完了,劉備卻恍惚了。
這就是我的一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