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有伯約相助,復有何懼?”
“伯約疲敵之策,吾亦精擅!”
“吾與伯約之智,必可無虞。”
“旦施小計,以襄伯約之謀。”
“吾得伯約之心,大事必成!”
“伯約,我已無力回天,愧你一心!”
「鐘會在臨死之前都沒有懷疑過姜維的用心,他覺得自己算有遺漏,沒有司馬師技高一籌,只覺辜負了姜維的信任。」
【“鐘會這么聰明的人,怎么可能看不破姜維的用心?要我說,這只是兩個聰明人之間的相互利用罷了。”
“鐘會我哭死,好一個女頻外冷霸道內心炙熱的男主哇。”
追評:“???這也磕?”
“鐘會的謀反還是失敗了,姜維之計也未能成功。”
“甚至姜維因此背負了幾十年的罵名,直到劉禪死去,直到他的后人翻到了劉禪私藏的書信。”】
天幕畫面一轉,悠悠的悲愴音樂響起。
“伯約,對不起,吾讓你失望了。”
滿臉是血的鐘會掙扎著站起身,面對謀局的失敗他凄慘一笑,坦然接受了自己的結局。
下一刻,軍士令下萬箭齊發將鐘會活活射死。
畫面一轉,另一處。
姜維手持長劍來回迎戰,手刃五六個上前的魏軍。
即使姜維血勇如此,可包圍他的眾將士卻沒有絲毫的畏縮,相反一個個面目火熱的盯著姜維。
這個場景他們可太熟悉了!
前有弘農楊氏一根霸王腿升級蛻變成了天下名門。
如今的魏軍士兵誰不想復刻前輩故事,分一杯美羹?
死?
那有何懼!!?
比死更可怕的是在這個時代里,你那低下的門楣!
縱然姜維再是悍勇,面對不怕死的士卒進攻終究是會力竭不敵。
大殿上,到處都是倒下的尸體。
姜維背靠著梁柱,早已渾身鮮血的他望著眼前局面縱然心有不甘,可事到如此也只得悲憤道:
“我計不成,乃天命也!!!”
話罷毅然拔劍切腹從容赴死。
劍入骨肉,鮮血從姜維的口中大口的噴涌四濺。
恍惚中,他好像又回到了那年的天水郡。
“老將軍,可知天水姜伯約?”
意氣風發的少年朗朗開口,記憶如同走馬觀花般回到了冀縣城外,他和丞相最初相遇的地方。
“當然認識。”對面的諸葛丞相風采綽約,溫和的笑道:
“伯約,我當然記得你。”
英武的小將駭然的看著丞相一步作三步的飄來他的近前。
姜維目瞪口呆的望著丞相伸來的手拍在了他的肩上,身體居然也不聽使喚的不能行動。
歲月的記憶宛如一道璀璨的白光,也霎時間一股腦的涌入腦海里。
“伯約,我來了。”
“我來接你了...”
眼前天水郡的沙場消散,一陣轉場的破空聲后,四周寂寥寥的只剩下丞相和他一人。
記憶都回來了。
姜維的淚水再也把持不住地奪眶而出:“丞相!”
“伯約無能啊!”
“既沒有守護先帝基業,又沒有繼您之志光復漢室!”
丞相如春風沐面溫和的開口:“伯約,不怪你。”
“你做得已經夠好了。”
“走吧,跟我來......”
姜維木訥的跟隨丞相的腳步向前挪動,天地也變成了白色,既沒有聲音也沒有任何景象。
“伯約!”
“大將軍!”
一道道熟悉又陌生的聲音忽然從身側響起,姜維回首看去,那一個個若隱若現在白地上的赫然是過去的同僚、上司們。
“廖化將軍,你也來了...”
“子...子龍將軍?”
“你...你是關將軍?!”
姜維豁然抬眼向前看去,卻發現領路的丞相早已不在身前,他的前方兩側站滿了一個個熟悉又陌生的文臣武將們,而丞相正笑著站在最前方的左側等著他。
而最中央的位置則是....
“先...先帝!”
“伯約,朕等你很久了。”
姜維之死
「公元264年,魏咸熙元年,姜維卒于亂軍之中,時六十二。」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魏軍的將士們爭先恐后的持刀上前分尸,他們把姜維碎尸剖腹,取出了他的膽卻驚駭發現,姜伯約的膽有斗大!
「漢大將軍自淮陰侯韓信始,至姜維終。」
「煌煌炎漢,威嚴至此!」
【“世人都說關羽忠義,然而在我看來姜維才是忠義的極致代表,他用自己的命詮釋了何為忠義!”
“這就是水晶爆炸也擋不住其秀操作的男人嗎?”
“中原有土都歸魏,左袒無人復為劉。斗膽盡儲亡國恨,九泉應訴武鄉侯。”
“誰規定了皇帝投降就算亡國?我姜伯約不服!”
“開局:我有一計定可生擒諸葛亮
結尾:我有一計可使漢室幽而復明”
“九伐中原空長嘆,半生戎馬付西川。身死宗滅全無悔,方知摔琴為哪般。”
“幾千年的諸夏青史里,能得到臣死國滅評價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姜維,一個是孫傳庭。”】
秦朝
“可算死了。”
秦始皇心中如此嘆然。
他也知道這話有點不合時宜,只能心中暗嘆了。
天幕一直喊什么“煌煌大漢四百年,天命不該就此絕”,什么羈絆啊,什么天命啊。
這一個個口號,喊得他一個秦皇都快魔怔了。
他真怕漢室死而不僵,繼續詐尸。
哪有你這么能蹦噠的?
漢統沒了,還能有一個季漢一直在蒸蒸日上!
你也是某三字游戲附體了?
如釋重負的吐出一口濁氣后,嬴政覺得自己應該彰顯一下肚量,清了清嗓子:
“漢室能有如此體面落幕,不失我諸夏之王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