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康熙年間
也許最先崩潰掉的不是事件的當事人,而是養心殿里某位老人。
“為什么!朕明明吸取了前人的教訓,而我兒卻長成了這般模樣!”
朕把最好的都給了他,他為什么還是分不清是非黑白!
......
甘露殿。
“咣當”一聲清脆的碎瓷響從上首的帝座響起,是李二一個不留神將身前矮桌上的杯子給碰到了地上。
天幕上最后的定格畫面深深的烙印在了每個人的腦海里,李承乾極具張力的反抗,李世民痛失愛子的無奈。
每個人都能感受得到,大唐的那輪烈日身上的散發的溫度越來越低。
廟堂里因為烈日的黯淡,仿佛墜入冰窖中,讓所有人都忍不住通體冰涼,頭皮發麻。
群臣們人都麻了!
為什么?
李世民的心里第一時間就發出了這個疑惑。
朕的罪名為什么不能讓朕一人承擔,這樣的禍事為什么要殃及朕的子孫!
臺下
群臣噤若寒蟬,頭腦仿佛被重錘砸過一樣,暈乎乎的。
這一場太子謀反案所造成的影響力,眾人心知肚明,它將會對后來的大唐造成多么惡劣的影響!
昔年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難道要重演在我貞觀了嗎?
這些年來,被李世民列在了玄武門第一等功的侯君集內心膨脹的同時,又妒忌同僚屢立大功,懷疑陛下待他太薄。
因此不止一次在家茶飯不思,懷疑自己是不是被當舊人給拋棄了。
而天幕曝光出他伙同太子謀反的信息,更是讓他如遭雷擊。
這......
我該不該出來請罪?可是看陛下現在這個狀態,我要是出聲可能會死啊......
另一邊。
乖乖的坐在自己位上的李承乾怔住了許久,腦海里種種回憶斑雜的浮現。
“太子哥哥,前朝好玩不好玩啊?麗質能去嗎?”
“太子哥哥,青雀他欺負我,他搶我的糖......”
“太子哥哥,稚奴他說謊,分明是他的糖吃完了偷我的!”
“哇哦~太子哥哥要帶我們去騎大馬咯!阿耶你去不去?”
“小兕子你剛學會兒跑,還想騎大馬嗎?哈哈哈~”
等到他回神時候,卻已淚流滿面。
......
上首的大唐皇帝身體早已僵硬,一旁的佳人默默垂淚,細如游絲的抽泣聲卻偏偏都精準的落在了耳朵里。
最抱有期待的長子就在臺下,最愛的發妻就在身邊。
最忠心和最具能力的那批才干之臣也還活著。
這樣的大唐充滿了萬籟生機,而李世民的心卻千瘡百孔。
......
【“李承乾應該拿著青雀稚奴的人頭,然后舉著長孫皇后的靈位,穿著李淵賜給他的皇太孫的冕服,嘴里大喊我不做第二個大伯,然后撞死在大殿柱子上。”
“當日的李承乾撞死在柱子上,李家老二就集齊 《囚父》《弒兄》《淫嫂》《殺子》四大成就!直接大滿貫。”
追評:“不是弟妹嗎?”
追評1:“這不是讀著順嘴嘛!”】
【“不能怪李承乾。
因為李承乾翻遍了史書,發現自秦始皇建立封建王朝制度后,歷朝歷代正常順位登基的太子,居然只有晉惠帝司馬衷一人!
甚至更讓李承乾后怕的是,他的前任太子李建成、前前任大隋朝太子楊勇,沒有一個善終或者登基!
你說他眼見親爹復制了那些帝王晚年的操作,寵愛其余兒子,而愈發嚴苛要求自己到挑刺的程度,群臣也恭維諸王而不是太子,他能不慌嗎?”
“李承乾不過蓋個房子,于志寧便上疏批評他過于奢華。
李承乾和宦官玩樂,于志寧又上疏批評他,甚至將他比作秦二世。
說白了!太子諸師沒一個好東西,全把李承乾當成了刷名望的工具,一個個都想學魏征出名。
太子乳母不止一次勸孔穎達,說孩子大了不能當著眾人的面去訓斥。
孔穎達這個畜生直接說:有死而已。
什么意思呢?
他說自己的行為是光明的正義的,是諫臣錚事,太子不能聽話就是昏君。
張志素也不遑多讓,無時無刻不諫,仿佛太子必須言聽計從于他一樣。
而這個時候,魏王李泰練書法、練丹青,玩樂之余修了一部書送給老爹,被李世民大加贊賞,連連夸贊。
《舊唐書·李泰傳》:太宗后嘗持泰所上表謂近臣曰:“泰文辭美麗,豈非才士。我中心念泰,卿等所知。但社稷之計,斷割恩寵,責其居外者,亦是兩全也。”
這樣的錯覺讓李泰認為自己有機會取代李承乾。
晉王李治也在學著魏王去刻意討老爹歡心。
然而,可憐的太子此時修個房子都要被罵,灰心之余看了宮女跳舞也要被罵,你說他能怎么辦?”
追評:“這么看來,皇后死后,李世民還不如奶娘對孩子更關心。”
追評1:“最偏愛的越有恃無恐。”】
......
【“最后,李世民得償所愿,長子死在了流放的路上,魏王抑郁早逝,晉王登基卻身體柔弱,朝政委于婦人之手。
他一手導演的家破人亡的好劇!”】
【“當太子因足疾而跛腳的時候,這個大唐皇帝估計就在想換太子了。”】
【“李世民不理解為何太子要造反!
就好像李承乾無法理解明明自己做的很好的情況下,父皇為何要忽視他的感受,去偏愛魏王和晉王!”】
【“我默默的插一句話哈,我覺得最道心破碎的應該是李綱,老頭子一輩子為人剛正,傾心培養了兩個太子都沒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