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出身高麗王族。」
「唐高宗李治派李??、契苾何力滅高句麗后,因舊地仍叛亂不斷,遂遷內(nèi)地漢民填高句麗,高句麗百姓俱遷河西、中原、江淮等地,高姓家族亦遷大唐腹地。」
「高仙芝自幼擅騎射,勇猛剛毅,隨父高舍雞在安西生活,因父親有功而被授予游擊將軍,二十余歲時即拜為將軍,與父親班秩相同。」
「開元二十九年,累功至安西副都護、四鎮(zhèn)都知兵馬使,威懾河西以西、蔥嶺以西長達十五年。」
「因平定達奚部叛亂、平定小勃律國、擊破揭?guī)焽⒐テ剖瘒戎T功,于天寶十四年被授密云郡公。」
「當(dāng)時世界上有三大帝國,羅馬帝國自漢代起便與中原王朝交好,另有新興的大食國對東西兩大帝國瓜分的勢力范圍虎視眈眈。」
恒羅斯之戰(zhàn),高仙芝率領(lǐng)數(shù)千安西軍、兩萬王國仆從軍與蔥嶺以西,入侵波斯都護府的大食帝國交戰(zhàn)。
鏖戰(zhàn)五日,大食人派間諜收買王國仆從軍,第六日葛邏祿突然反派,夾擊高仙芝部。
唐軍大敗而歸,高仙芝部眾死傷大半,僅剩千余人逃回。
這是大唐自太宗皇帝被上尊號“天可汗”以來,對外戰(zhàn)爭最慘烈的一次。
幾千正規(guī)唐軍的損失,足以轟動整個帝國。
朝廷沸騰,長安憤怒。
多少年了,沒有人敢這樣觸動大唐的虎須!
放在唐初,以幾千人對戰(zhàn)十倍之?dāng)常心茴I(lǐng)一千余人而還,沒人會說你,還要夸你有本事。
但前輩們里面神人多了,就不顯得厲害了。
打了勝仗,打多大?
反正不會有凌煙閣里面的人物功勞大。
但是敗仗,還是損失了一大半人!
高仙芝,你特么庸人啊!
因此他被解除了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之職,由封常清接任其職,本人入京任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
......
「蔥嶺的雪山上,高仙芝駐足很久,他看向西方,以為自己會回來復(fù)仇。」
「天寶十四年的冬夜,高仙芝回望安西方向,眸中的火焰漸漸熄滅。」
「為唐帝國奉獻了一生的安西軍名將高仙芝,再也未能回到中亞大地。」
「自此之后,河西以西的這片土地,淪為胡腥一千余年,不見諸夏文明之種。」
「蔥嶺以西,更是再無半點諸夏模樣。」
「高仙芝沒有死在戰(zhàn)場上,和他的學(xué)生封常清,一起死在了玄宗晚年朝廷的傾軋構(gòu)陷中,成為了小人上爬的墊腳石。」
「安西軍節(jié)帥的故事,是獨屬于大唐的莫須有」
西漢時期
劉徹眼睛瞪大了,不可置信的看著天幕里皇帝眨眼間就斬殺了兩名大將。
他雖然沒有李世民那樣軍陣廝殺的經(jīng)驗,可作為古老帝國的繼承者和統(tǒng)治者,劉徹的軍事素養(yǎng)并不低。
連他這種“半個外行”都能看出來,高仙芝二人的決議沒錯。
優(yōu)勢在唐!
可是,唐玄宗卻聽信讒言,害死了兩名大將。
難道為國奉獻幾十年都不夠證明他們的忠誠嗎?
霍去病心有戚戚,為兩位死不瞑目的宿將感到悲憫:“沒有死在戰(zhàn)場上,死在了朝堂的傾軋里,這是對武將最大的侮辱了!”
“唐玄宗,如此昏君怎么開創(chuàng)的盛世呢?”
漢武帝在震驚之后很快冷靜下來,將自己代入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視角里。
河北四鎮(zhèn)節(jié)度使,手握十五萬精銳大軍的邊關(guān)總司令,必然受盡信賴和恩寵。
那么這樣一個受盡信賴的將領(lǐng)都叛國謀反了,他還能信賴其他將領(lǐng)嗎?
劉徹?fù)u了搖頭,眼神復(fù)雜:“風(fēng)聲鶴唳,一點的動靜都讓彼時的唐皇害怕了啊!”
【“根據(jù)《舊唐書》等史料記載,當(dāng)時高仙芝率領(lǐng)的天武軍是在長安臨時招募的,封常清率領(lǐng)的新兵是在洛陽招募的,按照史書評價:皆不受甲。
連甲胄都沒有的新兵蛋子,這種爛兵,別說高封倆人頭疼了,你讓李靖復(fù)生去帶著他們打十五萬精銳很難啊!
所以,倆人一合計,決定死守潼關(guān),等待安西各節(jié)度使回防和關(guān)東勤王軍夾擊。
這倆人可是沙場宿將,立功無數(shù),對大唐四境邊軍的實力一清二楚,盡管安祿山手下的邊軍雜胡眾多,實力強悍,可他們在安西帶的兵也不遜色!
一個是之雜胡彪悍,一個是開拓西域,誰說我比你差了?
他倆在中原吃了個不緊要的敗仗,然后下了死守潼關(guān)的命令,用白話解釋就是:
政治上授人以柄,軍事里無可摘指!
邊令誠是唐玄宗的監(jiān)軍,他和高仙芝有著極大的矛盾,多次想要插手軍務(wù),都讓高仙芝以國事為重給搪塞過去了,新唐書說是邊令誠有私事想求被拒才記恨的。
總之,就是這個宦官嫉妒和忌恨二人,給皇帝打小報告,于是李隆基下達了手諭,于萬軍陣前斬殺二人,士氣大落!
按照人類心理學(xué)的說法,此時的李隆基內(nèi)心是嫉妒敏感的,被他寵愛的胡人安祿山的反叛間接導(dǎo)致了他對所以武將的極度不信賴,而邊令誠這個死閹人,又精妙的把控了此時皇帝的心態(tài)報了私仇,借皇權(quán)的力量斬殺異己,也就是謀害了兩位大唐名將。
詩曰:玄宗一怒斬三子,玄宗二怒殺二將,玄宗再怒斷臂膀!”】
貞觀年間
群臣看懵了,他們剛剛怎么看都是優(yōu)勢在我的局面,怎么霎時就變了?
自斷臂膀,還是一次性斬兩個,這不就沒胳膊了!
沒手了,就剩腳了,只能跑了唄?
剛剛對李世民附和的眾將眼前一黑,人暈乎乎的想要傾倒在地。
老房二人早有準(zhǔn)備,太子爺這會也帶著整個太醫(yī)院過來了。
霎時間,甘露殿里一個個倒的歪七扭八,不省人事。
上面的李世民還好點,可能是剛才老太醫(yī)給的藥足。
盡管如此,此時大唐皇帝的臉色也不太好。
臺上的李世民想笑。
笑這大唐玄宗皇帝咎由自取,自己埋沒了自己。
笑這大唐后世后人,不知珍惜祖宗基業(yè),不知善待天下百姓,不知仁遇名臣將相,自己將著大唐社稷摧折如此地步。
荒唐如此!
李世民苦笑著,笑完之后又想哭。
他在哭忠臣良將,哭那承平日久突遭兵戈之禍的大唐黎民眾生。
百姓何其無辜也?
“莫須有,哈!好一個大唐版莫須有!”李世民抿了抿嘴,只覺得苦澀散溢,心底難受:
“想當(dāng)初,朕還嘲諷那宋朝只會蹉跎良臣良將,搞莫須有。”
“如今朕的大唐也出現(xiàn)這樣荒唐的事兒來!”
這讓朕如何心甘!
驕傲的二鳳陛下,受不了這樣的打擊,心里窩著難泄的無名火。
到了最后,李世民覺得眼前已經(jīng)沒什么能讓他開心的事兒了,自暴自棄道:
“好好好!那就讓朕來看看叛軍如何攻克天下雄關(guān),如何兵禍兩京的吧!”
大唐皇帝的話里話外,充斥了咬牙切齒的意味。
話雖然是這么說的,可李世民的內(nèi)心還是希冀能有反轉(zhuǎn),盡管連他自己也忍不住扣一個問號。
良將都沒了,這個潼關(guān)還能守嗎?
還守得住嗎?
這個“好”孫子,還能力挽狂瀾嗎?
“之前天幕稱他唐明皇,又稱他為唐玄宗,朕當(dāng)時就該意識到怎么會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尊號的。”李世民話語苦澀。
杜如晦思忖了下,道:“玄者,道門稱之玄之又玄也,玄,幽也,隱也,奧也,妙也。”
“饒是這個廟號,道盡了人們對他復(fù)雜的一生了。”
眾人聞言內(nèi)心同樣的復(fù)雜,一個開創(chuàng)了盛世的皇帝,一個治下出現(xiàn)邊軍造反的皇帝。
難評啊!
......
甘露殿里死氣沉沉?xí)r候,小光幕忽然煥發(fā)強烈的光彩,之前一直在加載的畫面,終于頂格了。
上面卡殼的字跡也逐一浮現(xiàn)新的:
當(dāng)前可連線開元年間的唐玄宗李隆基,是否連線?
殿中的視線全都被吸引了過去,李世民大喜,這天幕真是他打了瞌睡就遞上了枕頭。
“快連!朕是一刻都等不下去了!”
與此同時,各朝時空的天幕也發(fā)生了變化,沒有再播放新的視頻畫面,而是由一道白線分成了兩塊,左上角上書幾個大字,表明了各自的身份和所處的時空。
明朝
朱元璋見到自己跟前的小光幕終于能說話了,直接把積壓許久的話寫在紙上投遞過去。
【朱元璋:唐太宗,你家三兒偷他小娘,你教訓(xùn)了沒有?】
劉徹等人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身前的光幕上漂浮過一段文字,好奇心濃烈的他也想學(xué)老朱說話,張望著殿下群臣:
“朕怎么說話?”
“去病,來,你是年輕人,過來幫朕看看。”
“好嘞!”
霍去病直接走到了臺上,蹲在劉徹身側(cè)研究著光幕。
“陛下,這個服務(wù)條款里好像寫著將話寫在紙上往光幕投遞即可。”
“哦!”
劉徹弄懂了之后揮手讓霍去病下去,剛寫完自己想說的話,就見天幕上飄過:
明太祖朱元璋違反服務(wù)條款,肆意挑釁他人,已被禁言十分鐘。
洪武年間
朱元璋:“??????”
大唐
“這朱重八,好沒有禮貌!”
“呵!沒文化!粗鄙!”
貞觀群臣同仇敵愾,紛紛出聲指責(zé)老朱看笑話。
李世民現(xiàn)在沒有心情和老朱去掰扯其他事,只想和李隆基視頻,然后臭罵他一頓泄泄肝火。
開元時期
大明宮里的李隆基蹙著眉看向出現(xiàn)在身前的小光幕,又抬頭看了看天上的那塊大光幕,秒懂了這是要干什么了。
“您接收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視頻請求。”
“拒絕。”
李二:???
————
——
(二鳳OS:大膽李隆基,居然敢掛朕的電話!欺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