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朱胖胖面帶同情的神色,擰眉張口地看著天幕里漢武帝獨斷專權(quán),漢臣們也一再退讓。
曾幾何時,何曾相像!
‘陛下啊,實在不行,非要打的話讓衛(wèi)帥去吧。’
曾經(jīng)的裙底之臣如今變成了漢臣們值得信賴的擎天白玉柱。
可天幕上的劉徹卻堅信自己的選擇。
一意孤行的出征和選將。
漢臣心里的苦,沒有人比我朱高熾更了解了。
每次出征,都要跪著哭著說沒錢,都勸不住叛逆的老爹。
“漢臣心中也有難言的痛啊。”
皇帝只管著自己逍遙快活和出征賺功名了,壓根就沒想過底下拿著算盤,每天敲鑼打鼓過日子的人。
「漢武帝早期多才氣,中年多霸氣,晚節(jié)多戾氣,性格中的自信更可說是剛愎自用。
然而,正是他的這種極端自信,也塑造了武帝朝許多不可模仿的故事。
剛愎自用用在任何皇帝身上,都是要亡國壞事的地步。
放在漢武帝身上,卻如同開了掛一樣。
誰也不知,御宇多年的劉徹為何這般信任一個十九歲的少年。
這一年的春天,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出擊河西走廊。」
“?咴咴”的駿馬嘶鳴聲伴隨著揚起的黃沙,一萬騎軍奔陣的恢宏畫面映入到了各朝觀眾眼中。
霍去病率領(lǐng)著一萬精騎,聲勢浩大如風(fēng)雷卷地,其震如呂撼散云煙,其勢如鐘揮破靄塵。
別說是一萬騎軍奔襲的畫面有多震撼了,只是幾百匹馬在草原上吃草的景象就足以震撼了。
「這一場戰(zhàn)役,霍去病打出了自己的風(fēng)采。
更像是在印證武帝賜予他的稱號:驃騎
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記載:
天子曰:“驃騎將軍率戎士逾烏盭,討遬濮,涉狐奴,歷五王國,輜重人眾懾慴者弗取,冀獲單于子。
轉(zhuǎn)戰(zhàn)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馀里,合短兵,殺折蘭王,斬盧胡王,誅全甲,執(zhí)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首虜八千馀級,收休屠祭天金人,益封去病二千戶。”
霍去病率領(lǐng)著他的騎兵,在長生天下
以匈奴人最擅長的打法
屠殺著匈奴人的鐵騎,踐踏著賊寇尊嚴
僅僅六天時間
這支漢軍便在霍去病的帶領(lǐng)下
一路招降納叛,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
兵力糧草全部取食于敵寇:
匈奴人的牛羊就是他們的軍糧,
匈奴人的帳篷就是他們的營帳。
故而得以疾風(fēng)突進而穿插殲滅,雖行路遠而糧草不絕。」
天幕上
這一支漢軍太快了!
快到匈奴人根本沒有反應(yīng)過來。
投降者被斬了。
反抗的被屠了。
他們宛如地獄歸來的魔鬼軍團,被一個意氣風(fēng)發(fā)的魔王率領(lǐng)著,在草原上肆意橫行。
逃出去的信使歷經(jīng)艱辛來到了王庭報信,可他們的王庭早已血淋淋的被屠殺一空。
“輕騎將軍,我傳你的軍令,為何還不動身。”
“可是將軍,這里還有這么多的俘獲和輜重啊!”
霍去病斜睨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匈奴人,咧嘴一笑。
腰間的寶劍仍滴著溫?zé)岬孽r血。
他的笑容在匈奴人的眼里更像魔鬼的微笑,你,你不要過來啊!
“你們砍著辦吧!”
「臨行前,漢武帝劉徹怕霍去病有心理負擔(dān)
還貼心的告訴他:你們先行,大軍輜重隨后便到
然而,就是在如此的情況下
霍去病的腳步絲毫沒有停頓,他一路翻山越嶺,跨過了焉支山,在皋蘭山處與終于反應(yīng)過來的匈奴人主力展開決戰(zhàn)。
彪悍的漢軍騎兵在深入敵境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與匈奴短兵相接。
這一戰(zhàn),是首戰(zhàn),也是第一次河西之戰(zhàn)的決戰(zhàn)。
此戰(zhàn),霍去病的騎軍軍團共計斬首八千九百多人,相當(dāng)于全員都有斬殺敵人的功勞。
更是斬殺了匈奴折蘭王、盧侯王,渾邪、休屠二王敗走。
也繳獲了匈奴人用來祭祀的祭天金人。」
「此時,漢庭的主力援軍還在趕來的路上......」
「作為先鋒部隊的霍去病,在主力還未趕到戰(zhàn)場的情況下,僅用六天時間拿下了整個河西走廊。」
天幕畫面先從霍去病一路輾轉(zhuǎn)襲殺匈奴人各部落開始,最后定格在了斬首堆成的京觀上。
更有沖擊力的畫面出現(xiàn)了。
當(dāng)漢軍斬獲的戰(zhàn)功京觀堆放在一起時,旁邊匈奴人用來祭祀的圣物祭天金人,顯得無比的渺小和可悲。
原來,八千多個人頭堆起來,居然有這么高啊。
畫面再次閃轉(zhuǎn)。
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jié)束了,王庭里的營帳仍有不少沒有反應(yīng)過來,里面的貴人們還酣睡在夢里。
霍去病執(zhí)著馬鞭,邁入營帳,“你該醒醒了!”
“你是什么人?”
霍去病嘴角揚起,居高臨下的反問對方:“你是什么人?”
【“我乃大漢輔國托孤重臣!”】
對方懵懵的說道:“單于王子金日磾。”
“好,我抓的就是你這個匈奴王子。”
霍去病馬鞭一揮,“來人給他綁了,押回長安!”
“這可是送給陛下的禮物!”
【“送舅舅相國人頭,送姨父托孤大臣是吧?”】
“傳令部隊,繼續(xù)挺進!”
天幕下
由于這段畫面伴隨著彈幕的穿插,一時間,西漢之前的人看得有點懵懵的。
但他們都有一樣的反應(yīng),默默的在心底扣了一個問號。
孫子:誰教你的兵貴神速是這個神速?
各朝的先輩們眉頭擰成了一團,之前天幕說過,霍去病從小被皇帝帶在身邊,悉心培養(yǎng)。
不懂就問,漢帝學(xué)的哪家的兵法,路子這么野。
都是將軍你怎么這樣打仗啊?
東漢末年
南郡公事堂
“冠軍侯的作戰(zhàn)方式,別說是匈奴人無法反應(yīng)了,就連久經(jīng)沙場的宿將也無法應(yīng)對。”
張飛指著天幕吐槽道。
趙云重重的點了點頭,翼德可算說了句對的了。
一萬精騎,用了六天的時間奔襲千里,最終完成了戰(zhàn)略目標,直搗王庭。
還順便在半路滅了五國。
沿途不知多少的匈奴小部落、小王爺被打得“家破人亡”。
公事堂里的眾人一時沉默,別說反應(yīng)過來了,能在夜晚發(fā)起有效進攻的就是狠人名將了。
古代的夜襲往往能夠得手,就是天黑,人都看不見,烏拉拉的就聽到有人喊著要刀了你,擱誰不怕啊?
這也是營嘯被視為軍隊最看重的問題的原因。
一人哭,傳一帳,一帳傳一營。
甚至夜襲都不用損耗人,在外面射幾個火,鬼哭狼嚎幾聲,對面自己就營變了,然后進場收割受降就行了。
所以,古代軍隊在晚上會有專門的守夜偵查的,來避免敵人使用夜襲這一招。
可問題是,匈奴人壓根都沒有想到。
有人能在他們眼皮底下,六天突襲到腹部啊!
亙古未聞的速度,前所未見的打法。
匈奴人是這樣的:
你是說,我在距離長安三千里的自己家里
其中隔著崇山峻嶺和黃河,一路的沙漠無人區(qū)
以及諸多的匈奴部落和王國
等種種情況下
正吃著火鍋,唱著歌兒
突然就成了俘虜
這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