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進成婚后,僅僅膩歪了兩日,便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在媯州的政務上,陳從進提拔錄事參軍陶師琯為刺史別駕,又從原先的六曹參軍中,選人升遷長史,錄事參軍等職。
陳從進也知道這是前任留下來的隊伍,不過奈何陳從進自己身邊沒有什么得力的讀書人,只能因地制宜,先把架構填滿,讓刺史府可以正常運轉。
而負責軍事方面的司馬一職,陳從進想了想,最后還是決定由郭崇景兼任。
司馬之職,主要是管理地方州兵,以及和維護治安方面,比如招募,訓練,打擊盜賊等等。
陳從進心頭感慨,自己現在缺什么,什么都缺,但最重要的,還是缺人才啊。
時間來到九月末,在媯州政務一切太平后,陳從進帶著陶師琯,李豐以及親兵,離開懷戎,巡視地方,他要看一看自己的治下。
文書中,用文字描繪,終究沒有現實中親眼所見來的更清晰,只有親眼所見,才能知道百姓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樣子的。
在陳從進的構思中,他先去媯川,縉山二縣,在之后,則去巡視廣邊軍城。
媯州,在盧龍鎮中,地處西北面,而媯州境內,可以大略分為兩部分,廣邊軍城,寧武軍城,懷安軍城,這三座軍城,以一條直線般,將媯州分為兩半。
軍城以東,基本上都是農耕地區,就是胡人在此處定居,也是以農耕為主,而在軍城以西,則為各部牧民放牧為生。
其實以實際而言,在這個時候,胡漢之間,真正的差異化,只在生活習俗的不同,漢人從事放牧,時間一久,生活習俗不可避免的轉向游牧,而胡人種地,時間越久,也就越像漢人。
就好比西北地區,在大唐覆滅后,宋無力收復西域,那么原先的漢人,也就逐漸胡化了。
媯川,縉山二縣,緊鄰清夷大河,而從北面順流而下的則是順義河,在大河兩岸,耕地面積十分廣闊,可以說,媯州的軍糧,近半都是這兩縣所產出。
行至路上,陳從進側頭向著陶師琯問道:“陶別駕久在媯州,某有一事請教。”
陶師琯聞言,連忙躬身行禮道:“使君請說,屬下但有所知,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陳從進緩緩說道:“某是武人,戰陣搏殺,自然是當仁不讓,可如今上任刺史,為政一方,每日所思所想,便是如何能讓媯州數十萬百姓,安居樂業,不知陶別駕有何教我?”
這問題太大了,陶師琯久在基層,他知道說些空話,自然是簡單的,但是要真正去辦成這件事,那困難何止是百倍。
見陶師琯面露難色,陳從進笑了笑,隨即又道:“陶別駕可是為難?”
“……使君。”陶師琯略一思忖,隨后拱手答道:“欲使百姓安居樂業,其策有二,首在農事,當勸課農桑,丈量田畝,察水利之況,若有淤塞,組織民力疏浚河道,修筑堤壩,掘引水之渠。
其二在于商貿,媯州地處要沖,草原胡部多牛羊馬匹,中原則多絹帛鐵器,若能善用其利,整飭道路,打擊匪盜,庇護商旅往來,再于城中設市,規范交易之序,許以便利,如此,既增百姓營生之機,又充府庫之財。”
陶師琯說的話,有道理嗎?有,而且是對的,只是世間之事,對的卻未必能做成,若都能按制而走的話,天下早已大同了。
丈量田畝是麻煩事,興修水利,所動用的民力也不是一個小數字,至于商貿,倒是挺好,但可惜的是,大宗商品,很少從媯州流出,天德,振武,大同,都在分潤著草原的貿易,而且草原諸部,實在是太多了,商人沒有強力的保護,根本不敢走太遠。
陳從進聽完后,點了點頭,贊道:“陶別駕,果然大才也,昔日為錄事參軍,可真是屈才了,依我看,日后當個宰執也不為過。”
在旁邊的李豐聽到這,那是一臉詫異的盯著陶師琯,他沒想到,都將居然如此看中這個人,竟然還認為他以后可以當宰相,李豐心中暗自思量,看來以后要對陶別駕客氣一點了。
陶師琯也看到了李豐的眼神,連忙對著陳從進作揖道:“使君折煞屬下了,屬下如今能高居別駕之職,已是使君抬愛了,至于宰執之貴,陶某實不敢奢求。”
陳從進笑了笑,過了一會,又問了一個問題,這一次,陳從進問的更細節點,就是問如何才能得到更多的錢。
養軍,足糧,也要足餉,唐初時,以府兵制,國家平日里無需養兵,只有逢戰時,賞賜,撫恤才有金錢支出。
可府兵制最重要的根源,便是土地,唐時不禁土地買賣,時間一久,土地不可避免的兼并,府兵制也就逐漸敗壞,到了唐末時,府兵制已經可以說是名存實亡了。
募兵制大行其道,若平日里不發軍餉,僅靠不定制的賞賜,那么士兵鬧事,索要賞賜的事,便會不時發生,而這種事只要起了個頭,那么之后,絕對收不住。
陳從進的問話,其核心意思絕不是掠奪民財,搞刮地皮那一套,那是飲鴆止渴,絕不可行。
而陶師琯聽后,半點思索都無,立刻脫口而出:“若要得錢而不傷民力,最好大種桑樹,三年后,可得大利!”
陳從進聞言,虛心求教,這些年都在軍中,不事生產,突然間治政一方,他確實有些不知道第一步該從何處下手。
待聽完陶師琯細說之后,陳從進心中一動,桑樹多了,桑蠶業就會興起,屆時可以在各地形成規模化,而不是當下的家庭作坊,這年頭,絹帛可以當錢用,無論是草原還是內地軍州,對絹帛都是認可的。
陳從進想到這,立刻停下馬車,命陶師琯立刻寫下勸桑令,陶師琯聞言,當即鋪紙研墨。
而就在陶師琯準備書寫時,陳從進忽然問道:“大種桑樹,是否會侵占田畝,而至糧食減產?”
陶師琯當即回道:“桑樹可在坡地,及半旱水田下種植,不過,屬下會行文各縣,糧田嚴禁侵占。”
陳從進點了點頭,陶師琯見狀,當即奮筆疾書,很快,文書便寫完。
“……自即日起,各地速選宜地,遍種桑樹,然不得侵占農田。”陳從進接過來,看了一遍,確定沒有問題后,隨即蓋下自己的刺史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