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天極宮的紫宸殿,朝霞給雕梁畫棟鑲上了金邊。金甌院使司劉德華身著紫袍,立在大殿中,那袍子在金光里流動著深沉的光澤。殿外古柏參天,晨風吹過,沙沙作響,仿佛在為新生的炎華國低吟淺唱。胡泉站在高高的御案后,看著階下六院重臣齊齊俯首,心頭那股子建基立業的豪氣又涌了上來。這萬里江山,是他和大伙兒用智慧和血汗一寸寸夯筑起來的。
紫檀長案上,十二卷文書按六院方位端正擺放。最扎眼的是金甌院那份《民企股權圖譜》,紅標簽標著的紡織坊、糖寮、鐵鋪子,密密麻麻散落在炎華的疆域圖上,像初春田野里破土而出的點點星火。胡泉的手指劃過“悉尼織錦坊”一行朱砂批注——仿佛聽見了那廠子里織機轟鳴、女工們清亮的號子聲。他開口,聲音沉穩有力,震得殿宇微顫:
“今日,議立民營公司法,這將是咱們強國富民的根本。”
他拿起一方青銅鎮紙,底面刻著的齒輪與橄欖枝在晨光中格外清晰。
“民營企業,根子在‘民有、民治、民享’。股東大會是主心骨,掌著根本大計,這叫‘同源’。但不能讓它一手遮天,”胡泉目光掃過眾人,在樞機院使司李文淵微蹙的眉峰上停頓了一下,“得設一個監事會,股東代表和工人代表平起平坐,再加一個不偏不倚的中立監事來主持公義,這叫‘共生’。就像那織錦坊,股東定方向,工人管干活兒,中立監事看公平,這三條腿立穩了,小舟才禁得起江海風浪!”
李文淵起身,捧著一卷竹簡緩步上前。竹簡上用朱砂勾畫的法條在光線下紅得如血似火,仿佛凝聚著建國先烈的魂魄。他聲如洪鐘:“樞機院以為,民營股份公司,當以股東大會為最高權柄。股東憑所持股份投票,一股一票,多數為定。然,為防奸商壞我國本,必設監督董事會!其人選由股東大會推選、罷免,以此制衡股東之權。”
胡泉微微頷首。他知道這民營公司法的命門,就在如何箍住資本逐利的野性,讓它既能為國謀利,又不至于禍亂天下。李文淵續道:“公司的賬本、每年怎么分利,都須經股東大會定奪;章程改易、分分合合等大事,更離不得股東點頭。如此,既保股東權益,又防奸佞獨霸企業。”
“大統領此言極是!”衡鑒院使司陳啟明以指節輕叩腰間佩劍,劍身輕吟,似應和著殿外遠處的打鐵聲。“依《同澤基本法》,企業非一人之私器,乃萬民共享的飯碗。若監事會全是股東的人,將來若有不良商家勾結起來坑害國家,工人如何自保?昨日審的那件鐵鋪案子,工頭克扣工錢,導致工匠斷手!這等慘事,若有工人選出的監事在中間盯著,怎會鬧到如此地步?”
金甌院使司劉德華推過算盤,噼啪的珠響仿佛暗合著鑄幣廠有節奏的沖壓聲。“中立監事必不可少,得由民間明白人擔任,此為‘同輝’關鍵。算過賬,若行此法,工人和老板的糾紛能降七成,稅收收繳效率能提三成。”他袖口銅戒的紋路,與胡泉案上的大印隱約呼應,如陰陽流轉。
都察院使司王天行霍然起身,獬豸紋官袍的下擺拂過金磚,颯颯作響。他眼中寒光迸射:“為保企業清明,監事會非設不可!成員三分之二為股東代表,三分之一為工人代表,最后還得添一位坐中持衡的中立監事!此人選由勞資雙方公推賢良充任,關鍵時刻可決斷僵局,權力甚重!”
胡泉起身,踱至殿心,指節輕叩玄鐵御案,目光如電,掃過群臣:
“我們基業初成,然炎華若想真正傲立東方,需得——工業立根基、貿易擴門路、農業保安穩、金融活血脈、民生安民心!諸策并施,缺一不可!”
“工業是命脈!”政務院使司張子軒朗聲道,“關乎國運命脈的鋼鐵、機械、化工,必由國家掌控經營,戰略物資不容有失。臥龍崗鋼鐵廠已成氣候,當以此為核心,廣招賢才,用新法管理,鑄造國之重器!”
劉德華撥弄著算盤珠:“官家也不能一家獨大,得跟民間作坊擰成一股繩!”他展開一張桑皮紙繪制的工坊分布圖,“輕工、手藝活兒,國家給免稅、低息貸款扶持,讓民間的工坊鋪子像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給官家工廠做左膀右臂。”
陳啟明展開一卷朱批的《炎華教育憲章》竹簡:“要長遠,就得‘引進’加‘自創’,兩條腿走路。”他指點著條文,“設‘工業技術研究院’,延請番匠能人主事,結合咱們自家學堂培養的人才,埋頭鉆研。現下要緊的,是引進那西洋最新的煉鋼造炮的法子。”
胡泉撫摸著御案上刻有龍鼠交融圖案的玄鐵劍鞘:“貿易興國,同樣緊要!”他轉身望向殿外,工坊上空蒸騰的煙霧在朝霞中如同金龍騰躍,轟鳴聲地動山搖,心中氣象萬千:“用咱們的寶貝資源換人家的精巧技術,拿咱們的好貨去闖外面的大碼頭!該護著時就設關立卡,該放開了就大方迎客!”
此時殿外傳來鋪設鐵路的哐當聲——“自強鐵路”正從堪培拉鋪向墨爾本。胡泉凝視著地圖上蜿蜒如龍蛇的線條,想起昨夜“工業共生”的靈機觸動,聲音如洪鐘:
“官家富貴不獨吞,紅利當與民共享!所有官家工廠都設‘勞工會’,用工分賬本白紙黑字記清,嚴禁監工盤剝!另,悉尼鑄幣廠新鑄的‘龍元’,背面加刻‘共享’暗紋,昭告天下,錢里有民的血汗!”
“農業是根!”張子軒再次起身,他手中竹簡的字跡由朱砂混著袋鼠血寫成,別有一種厚重,“新南威爾士廣推行‘貝塞麥農社’,用新奇的鐵牛犁耙(拖拉機),把小塊地攏成大田,種麥子用機器!昆士蘭那兒,還按土人的老法子養牛,朝廷派獸醫、送好牛種,幫扶他們腰桿子硬起來。”
都察院使司王天行按劍鏗鏘補充:“設‘儲糧局’,由金甌院監管!強令農民留十分之一余糧充公倉,做備荒之本!推行‘糧票制’,城里的百姓憑票買平價‘救命糧’,管夠,超出部分按市價來,此乃制衡之道。”
“血脈要活,非錢不能轉!”陳啟明指向竹簡,“銀行搞雙軌制:國有銀行管著發龍元、控利息、做國債根基;放民間錢莊經營小本借貸,但得按規矩向國有銀行上繳準備金。悉尼那邊開‘交易所’,試著發‘工業債券’,釣民間的大錢來投重工大事!”
胡泉抬頭望見殿柱上懸著的一支古舊骨笛,那是喬治湖大戰的戰利品:“民安,國方穩。征收礦產‘累進稅’、工商稅,這筆錢的四成,拿來起官家醫館和學塾!設‘工傷錢匣子’——廠子每雇一工人,每月須存其工錢一成半到我金甌院賬戶。工人若因工致殘,錢匣子保他后半生衣食!”
“工人得有‘抱團講價權’,”政務院使司張子軒緊跟道,“許他們推代表去和東家談工時,爭個吃飯的底價!再設‘匠造創新賞’——哪個廠家先搗鼓出省力省人的機器,官家補你買機器錢的兩成!”
胡泉話音落下,大殿一時靜極。唯有殿角那座系統鑄造的“自由鐘”猛地自鳴起來,鐘聲里裹挾著鐵水奔涌、槍栓碰撞、骨笛嗚咽的混響,古老而又嶄新。
三日后的臥龍崗,鋼水如火。
胡泉策馬來到國營鋼鐵大廠。巨獸般的轉爐噴吐著赤龍般的鋼水,映紅了工匠們汗津津的臉膛。那位金發碧眼的番邦大匠(奧托·克虜伯),戴著護目鏡,用生硬的官話吼著:“盯住火候!一千五百度!鋼和鐵,就隔這一條線!”
“督帥,”張子軒展開工業圖,圖上官廠的紅與民坊的藍互相勾嵌,猶如國徽上的龍鼠對稱,“官辦大爐已月出精鋼千噸,足供兵工。民間的織錦坊、糖寮子也雨后春筍般冒頭,布里斯班那家昨天獻上了新式榨糖機,出糖陡增兩成!”
胡泉駐足在技術研院的沙盤前。沙盤上精巧的“克虜伯炮鋼”模型正徐徐運轉,番邦匠人領著炎華學子們,圍著圖紙爭論不休。
“這就是‘技利相生’!”胡泉對身旁的李文淵頷首,“哪家民坊有了好手藝獻上來抵稅捐,官廠民坊,就能像車子的雙輪,鳥兒的兩翼,一齊騰飛!”
悉尼港,海風腥咸。
海霧濛濛,“同澤號”三桅商船正在裝卸羊毛和袋鼠皮。胡泉踏上船頭,見船東陳敬之正和一位紅須拂胸的“漢薩國”(德意志)商人漢斯·施密特比劃手指。
“二十車鐵礦石,換你們造炮的圖樣!”陳敬之抖開一張羊皮紙,“再加十箱祁門紅茶,換機造的密法!”
施密特摩挲著金須,笑容狡黠:“貴國的羊毛纖細,袋鼠皮鞣制功夫更是獨步。看那新開的免稅碼頭(自貿區),機器能自由進出……”他指著港口,“有此氣度,炎華商船直下爪哇,指日可待啊!”
胡泉望向海關署,稅務正丈量一船從倭國(腳盆)來的高爐焦炭。
“暫時用關稅作盾,開門做買賣當矛,”他對劉德華道,“待民間行商翅膀硬了,南洋便是他們的新獵場!”
新南威爾士的麥田里,鐵牛犁地。
貝塞麥農社的“鐵牛”(拖拉機)隆隆犁地,驚飛了一群七彩鸚鵡。老農王大爺摸著冰冷的犁鏵,聲音發顫:“這牲口……一天能耕我老漢一年的地喲!”一位系統派下的農技員遞過一袋麥種:“大爺,試試這個!耐旱耐水,還不怕倒伏,一畝能多打三成糧!”
昆士蘭牧場,鹽磚喂牛。
土著卡魯長老正給混了良種的牛犢喂鹽磚。“官家派來的白人郎中學了咱們治牛瘟的方子,”他指著一頭壯實的公牛犢,“如今一頭牛犢,能多賣五塊龍元咧!”胡泉翻看著牧民的賬本,上面蓋著儲糧局收糧一成的紅印。
“糧票護住城里人的口腹,農社牧社養壯了鄉下人的筋骨,”胡泉對陳啟明道,“這才是長治久安的根子!”
悉尼交易所,銅錘敲響。
高大的穹頂下,劉德華敲響銅錘:“臥龍崗鋼鐵廠,五年債!百元一張,九十元起拍!”商賈們舉牌如林,最終被華人巨商黃阿福以九十九元喊下。
“債以鋼廠未來出息作保,”劉德華對胡泉低語,“錢活絡了,市場才算真正活了!”
小錢莊、紡織廠。
街頭巷尾的民營錢莊前,賬房先生撥著算盤對主顧喊:“存銀百龍元,年利五分!不過,要扣存十元官家作押金……”胡泉走過時,聽見小販們正議論“股民護身法”,報童脆聲吆喝:“新報——!東家工錢要見光啦——!”
紡織廠的布告欄前,女工們一片歡呼。“爭到了!爭到了!”工會代表李姐指著新章程,“一天干不長過十個鐘點!最低工錢三塊龍元!”胡泉走進車間,嶄新的自動換梭機正流暢運轉。坊主滿面紅光,正從工頭手里接過一塊寫有“創新賞”的銀牌。
“這玩意兒省了四成人工呢!”坊主笑道,“官家補了兩成本錢,我這小作坊,能多養二十個閨女哩!”
衡鑒院刑房,畫押認罪。
冰冷的石室里,一個克扣工錢、導致礦工重傷的礦主正顫巍巍畫押。陳啟明將判決書重重拍在案上:“判賠工匠終身養傷錢!已從礦主戶頭劃扣入‘工傷錢匣子’!此例一開,誰還敢拿工人當牛馬使喚!”
此刻,大洋之外。
英倫唐寧街,首相將一份炎華商法抄本狠狠摔進壁爐。“該死的胡泉!”他盯著竄高的火苗,“他這套‘民企制衡’‘勞資共治’,是要挖空咱們殖民地的老根啊!”而在俄京圣彼得堡的冬宮深殿,沙皇卻命人密譯那份炎華法典:“這炎華新法……或能解開咱們農奴這死疙瘩……”
紫宸殿的銅鈴在夜風中又輕輕搖響。鈴舌內那枚英國炮栓碎鐵片,正吸吮著冥冥中的能量,靜待下一次震驚世界的大鳴唱。胡泉仰望南天銀河,群星仿佛都為這部新法悄然生輝。炎華國,這艘載滿民間希望的大船,已鼓滿“同澤”的風帆,向著那片浩瀚洶涌的未來之海,穩穩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