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天亮之后,老中開啟自己載人登月工程的新聞就傳進了千家萬戶。
這下世界又鼓噪了起來。
雖然老美五十多年前執行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任務,后來幾年又進行了好幾次,但那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
當時的電視直播糊得跟鬼影似的,根本看不清。
各次任務都有現場攝影機錄像,登月宇航員返回之后會有高清攝像和照片,可好萊塢也拍了不少載人登月的電影,所以很多人就把真實攝影和電影畫面混淆了。
這導致很多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當代年輕人不信聯邦去過月球,連一些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老年人也不怎么信。
很多人說老中的一些人搞載人登月陰謀論是為了可憐的自尊心,可這種陰謀論在老美自己內部有更大的市場。
老中這邊的登月陰謀論就是老美傳過來的。
當然,地平論也一樣。
老中古代的“天圓地方”理論都不是純脆的“地平論”,更別說還是衛星、航天員統統去過太空的“當代地平論”。
所以在各種各樣的聲音中,很大一部分聲音是在慶幸老美二四年載人登月,老中是二六年載人登月,這個“人類的第一次載人登月”的名頭肯定是老美的。
“我聯邦天下無敵??!”
另外一部分人雖然相信老美五十多年前進行過載人登月,但半個世紀的時間足夠把當時的影響力抹平了。
加上現在是信息化時代,有高清直播加持的第二次載人登月任務甚至可能超過第一次載人登月的“價值”。
畢竟高清影像是一種相當強勢的力量!
幸虧聯邦是二四年重返月球,而老中要等到二六年才進行載人登月。
至于什么航天專家、航天愛好者說的老中是在釋放煙霧彈,老中有可能比聯邦還早進行載人登月計劃等等。
聽聽這是人話嗎?
老中是什么地方?
落后國家!
聯邦是什么地方?
山巔之國!
就算現在老中的航天技術追上來了,但聯邦當了這么多年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已經成了他們的思維定式,所以肯定不會被人打敗。
畢竟當初的另一個超級大國就被聯邦干掉了。
而老中現在成為新的超級大國了嗎?
顯然沒有!
不過雖然聯邦沒有外部可以匹敵的對手,但聯邦內部卻有人搗亂!
隨著老中那邊的新聞傳過來,藍色起源向聯邦問責局提交了長達50頁抗議書的事也上了新聞。
世界首富的藍色起源稱NASA給了太空叉修改報價的機會,但沒有把這個機會給藍色起源。
它還認為NASA的這一決定擴大了太空叉在太空探索上的壟斷控制。
NASA的決定誤判了藍色起源給出的提議的優勢,淡化了太空叉那個所謂的超大登月艙研發中的重大技術挑戰,對成本的重視程度超過了預期。
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超大登月艙研發困難,讓聯邦在這次載人登月競賽中處于劣勢地位!
“小企業隊”那邊也同樣向聯邦問責局提出抗議。
他們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對NASA的采購過程和技術評估的部分內容有問題和擔憂,所以向問責局提出抗議,以解決這些問題。
并表示自己其實是很尊重這一過程的,但為了這次月球競賽的成功,期待此事得到公正和明智的解決。
然后兩邊都希望在他們抗議期間凍結NASA的登月艙合同,不要讓違規的合同變成事實合同,那是對聯邦公平精神的踐踏!
這消息一出,有的人贊成,因為他們覺得“大就是好”沒錯,但“大就是困難”也是對的。
現在聯邦只比老中快兩年,但馬一龍的大火箭四飛四炸,一看就不靠譜。
萬一真拖慢了聯邦載人登月的進度,那問題可就大了。
而有的人在狂罵他們已經在拖慢聯邦載人登月的進度了。
那些人覺得他們是嫉妒,他們那些垃圾設計都是過時的,根本不如馬一龍的登月火箭看起來酷!
為此馬一龍可不客氣,它直接無視了“小企業隊”,直接在推特上嘲諷藍色起源飛不起來。
【馬一龍:藍色起源的任何火箭都還沒有將航天器送入軌!】
這指的是藍色起源目前只有亞軌道火箭在無人試飛,所謂的7米直徑“新格倫”火箭更是影子都沒有。
后來馬一龍還覺得不過癮,就在評論區補了一張“藍月”著陸器的圖,但著陸器上的文字“藍月”被改成了“藍氣球”。
嘲諷藍色起源的登月艙只是一個充氣模型,根本就不存在實際的東西。
“藍月亮”是藍色起源公司研發的月球著陸器,它上邊搭載了上升級月球加壓艙,兩者結合就是“國家隊”登月艙。
飛離月球的時候“藍月亮”著陸器不動,只是上升級點火飛離。
(國家隊登月艙飛離藍月亮著陸器CG圖)
它的結構就是100%復刻阿波羅登月艙,只是更大更先進。
藍月亮與上升級摞起來的高度超過10米,而加壓艙又在最頂端,所以艙門高度距離月球表面大概是8米左右。
奇葩的是這么高的高度“國家隊”登月艙只配備了爬梯,需要宇航員穿著笨重的月球宇航服爬上爬下。
藍色起源的大老板是世界首富貝索斯,被馬一龍這樣嘲諷肯定不服氣,所以兩個人就在推特上懟了起來。
貝索斯嘲諷馬一龍造的不是火箭,而是炸彈,試飛火箭四飛四炸。
馬一龍嘲諷貝索斯的想法落伍,成立的航天公司至今都沒有火箭入軌。
小企業隊:都沒人理我的嗎?我也是參與者啊!
四月底的時候,各國航天機構又貢獻了一個航天熱度新聞。
那就是開始搞一年一度“世界航天獎”推薦。
“世界航天獎”是國際宇航聯合會設立的航天領域最高獎項,總部位于巴黎,旨在表彰在全球航天科學、技術、工程管理等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個人或團隊,獲獎成果需對航天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它需要在每年的六月份之前推薦完畢,然后六月份通過國際宇航聯合會兩輪投票評選,等到十月份的國際宇航大會上頒獎,獲獎領域涵蓋航天工程、深空探測及技術創新等方向。
小日子那邊今年推薦的團體獎就是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團隊,因為它采集了5克“龍宮”小行星的樣品并順利返回地球。
不像隼鳥1號那樣“95%成功”。
但是小日子那邊的信心不算很足,因為它們要面對的是路云!
團體獎方面:“木鳶”級太空穿梭機團隊!
個人獎方面:“木鳶”級太空穿梭機的總設計師、人類載人航天新時代的開創者、商業太空旅游大爆發的主要推手、“大技術整合理論”創始人、全球可回收火箭技術大爆發“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