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魁輕聲安慰著母親,畢竟他娘今年才二十三歲而已,與那李巡檢可是差了二十歲。
當然若是年齡相仿,人李巡檢肯定也會有更好的選擇。
張三娘輕輕地搖搖頭:“四十多歲又怎么樣?就算是六十歲、七十歲我也一樣愿意嫁給他,盡心盡力地伺候他。”
就憑他那一句送她兒去學堂,她就愿意!
沈大魁沒有再說話!
李巡檢的名字叫李綱,字伯群,媒人說他雖然是只考中了秀才,但卻是縣里出了名的正直善良之人。
他那位原配妻子死于五年前,是得了痢疾走的。
李巡檢與原配妻子沒有兒子只有一女,今年才剛剛八歲,他當時問媒人為何李巡檢年紀那么大才生長女。
媒人說是先頭那位娘子身體不好,一直吃藥折騰給耽誤了。
媒人又說他求娶張三娘一是聽說她為夫君守孝三年,不愿意丟下兒女嫁人覺得她是有情有義之人,這樣的人定然會善待亡妻留下的女兒。
二是聽說張三娘連生二子,覺得她是個好生養(yǎng)的婦人,他年逾四十也想再努力努力。
現(xiàn)代女子帶兩個兒子人家會撇嘴搖頭,古代女子生了兩兒子就很吃香,因為這說明這個女人能生兒子……
聽說隔壁縣有個陳員外,就是專門求娶生了三個兒子的寡婦回去做續(xù)弦,連三個兒子一起養(yǎng)著了。
像北宋范仲淹就是隨母改嫁,然后改姓名為朱說。
至于為何會改回范姓則是因為,雖然繼父對他特別好。
但是繼父的兩個兒子怕他爭奪朱家財產(chǎn)很是排斥,還有就是認祖歸宗的傳統(tǒng)思想在。
沈大魁沒有這個傳統(tǒng)思想,何況在現(xiàn)代他就姓李不姓沈。
三來他們文人娶妻之事,往往看重妻子家中女性長輩是何模樣,他不能讓他女兒因為沒有女性長輩教養(yǎng),從而耽誤了將來的親事。
所以綜上所述,李巡檢看上她娘主要是為了他女兒著想,其次是想再生個兒子延續(xù)香火。
總結(jié)對著人家姑娘要客氣些,不管好不好相處都得客氣些。
李巡檢的房子縣城東街四興巷里,因為大家都是二婚也沒有興師動眾,只有李家的族人和親近好友擺了四五桌而已。
他果然如媒婆所說的那般,周身都透著文質(zhì)彬彬與正直之氣,將他娘從轎子里扶出來的時候也是盡顯風度。
待拜過天地高堂后,李綱才看向站在妻子身邊的大魁。
見他雖然穿的沒什么補丁,可是卻瘦得皮包骨頭的模樣,再拉起他的手一看上面全布滿了繭子。
而身上的那件好衣裳,也像是自己著人送去的布制成。
針線細密,上面還繡了朵玉蘭花,說明妻子不但年輕好看能生兒子,女工應該也相當不錯。
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李綱心中對這孩子有些憐憫,他伸手輕輕揉了揉沈大魁的腦袋。
“大魁這個名字雖然好,但是卻不太適合你以后讀書人的身份,不如我給你取一個字如何?
瑜,有美玉的意思,美玉無瑕,懷瑾握瑜。
你的戶籍在衙門已經(jīng)過了文書,從今以后你就跟著我姓李。
叫李瑜,可好?”
沈大魁有些激動地看向母親,他早就對自己的名字很不滿了,覺得這名字簡直又土又糙。
比他在現(xiàn)代叫那……李軍還不如。
文人就是會說話啊,把不好聽的名字說成是不適合讀書人的名字,多么的委婉多么的有情商啊。
張三娘雖然不認識字,也不懂什么錦啊玉啊的。
但她覺得兒子喜歡就好了,而且她也覺得李瑜更好聽一些,夫君是文化人肯定說什么都是對的。
“妾都聽夫君的,夫君為自己兒子取名本也是天經(jīng)地義。”
兒子還要人家?guī)兔︷B(yǎng)呢,改個名字又怎么樣呢?
沈大魁……不李瑜也很是上道,立刻就朝著李綱跪下行大禮。
“孩兒李瑜見過父親大人。”
愿意給別人養(yǎng)兒子的大好人,他這一跪跪得心甘情愿,這一聲父親也喊得心甘情愿。
“誒,好孩子,快起來,快起來,瑛兒過來。”
本來還擔心繼子會不好相處,沒想到如此知禮。
李綱心里頭的大石頭也算是落了地,他忙將身后滿臉好奇、卻站得規(guī)規(guī)矩矩的女兒叫上前來。
“見過你母親,還有你弟弟。”
若他還能有兒子當然最好,若是沒有女兒若能與繼子關(guān)系良好,將來也不至于說是身后無人。
“女兒見過母親。”
李瑛先朝著張三娘屈膝行禮,拿出自己繡的帕子當見面禮,又對著沈瑜點了點頭拿出自己用壓歲錢的新毛筆。
“弟弟好,這筆送給你,希望你今后寫文章筆下生輝,妙筆生花,筆走龍蛇,登科及第。”
她覺得這個新弟弟雖然瘦,雖然看起來可憐兮兮的,但是長的不討人厭,還挺懂禮貌的。
“謝謝瑛姐姐。”
本以為會是個性格不好的嬌氣包,沒想到是個彬彬有禮的小姑娘,李瑜接過筆后又拿出自己準備的禮物。
“我沒啥能拿得出手的,這個雕像還希望姐姐別嫌棄。”
他又沒有銀子也沒來過縣里,只能用木頭雕了一只小貍奴。
女孩子大多都喜歡貓貓狗狗,應該是不會出錯的吧?
好在李瑛的確喜歡,還夸他手藝好當場就跑回屋,說要將這玩意兒擺在她的書案上。
見他還知道給女兒帶見面禮,李綱對這個繼子的印象更好了。
誰也不愿意養(yǎng)個不知禮數(shù),又不是自家血脈的孩子。
吃飯的時候,桌上有豬肉羊肉魚肉還有大白米飯和雞蛋湯,還都是用豬油炒的香氣撲鼻,看得李瑜沒出息地兩眼冒星星。
在沈家待了三年的李瑜,就連大白米飯都沒吃過。
雞蛋也沒有吃過幾個,肉啊什么就更別提了。
也就過年能嘗嘗肉味兒。
在現(xiàn)代的時候家人嫌棄豬油不健康,都是用植物油炒的菜,可是植物油炒的菜是真沒豬油炒的好吃。
李瑜也不敢吃得太快了,更加不敢吃得多了。
吃了個七分飽就放下了筷子,怕吃多了出丑給他娘丟臉。
只是眼睛還盯著那些菜看,覺得這些菜是絕世美味。
見他眼睛盯著飯菜手卻放了下去,李綱心里就更加滿意了。
小小年紀誘惑就擺在面前,卻能穩(wěn)住自己不去貪多。
這心性就很好啊,就是不知道讀書的天賦如何。
李家共有七間屋子,家里甚至還有個做粗使婆子陳婆婆。
帶閣樓的繡房是李瑛的,主屋當然是李綱和他娘住。
他則被安排在了東邊的房間,陳婆婆說是李巡檢說的這屋子采光最好,適合他以后讀書。
屋子里還給他準備了幾身衣裳,還有嶄新布鞋與新被子還有啟蒙的書籍,文房四寶都準備了兩套。
陳婆婆拿過他帶來的破衣裳笑道:“本以為是你和你弟弟都來,巡檢大人便準備了兩套。”
“誰知只你一個,只好等有機會給你弟弟捎回去了,哥兒早些睡吧,這些衣裳我給你拿去扔了啊。”
補了又補的衣裳,怎么能穿在讀書人的身上呢?
李瑜紅著眼點了點頭:“陳婆婆早些歇息。”
這繼父……是不是也太好了點兒啊?
望著整整齊齊的兩套文房四寶,李瑜又想起了那個坐在地上嗷嗷大哭的弟弟,心中泛起許多怨氣。
明明他和弟弟兩個,都能夠有光明未來的……
他發(fā)誓,他以后就算功成名就,也不會讓那一家子人除了他弟弟,占到他一絲一毫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