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璉看著面前的老人:“您老是青石寨的?”
知道的還挺多!
老人家老老實實地搖搖頭,他是隔壁青龍寨的。
寨子里大部分人姓楊,只是與青石寨那邊的關系還不錯。
這些寨主其實就類似于從前的土司,只不過現在你可以將他們理解為,漢人的族長宗老村官之類的。
沒有官方的品級,但是寨子里的人都聽他們的。
李璉拱手告辭:“多謝你老指路。”
說罷他便帶著人朝著老人指的路而去,郭嘯風急的臉色都紅溫了。
“大人,您怎么老這樣?”
老是不按規矩辦事兒,這會兒那知縣肯定都在縣城門口候著了,等他們去寨子里問完了太陽都快要下山了。
這還沒見面呢,就直接將人給得罪了。
再說了那青石寨的寨民,都是侗民也不知讀沒讀書講不講道理。
萬一到時候因為大人也是漢官,情緒激動起來傷了大人可怎么辦?
他們就帶了三十來人,能打的也就八人而已。
偏偏夫人被留在安全的貴陽府,否則夫人在的話還可以勸勸。
沒辦法,他只能多上些心。
若是大人出了什么事兒,京城的李尚書還不得要自己小命。
永從縣城門口。
趙元禮站在城門口等了大半天,都沒看到欽差的轎子,他猶疑地望著沒有動靜的官道。
“不是說午時一刻就能到,這都未時兩刻了。”
不會有什么變故吧?
旁邊的師爺賠笑道:“或許是京里來的御史老爺身邊的車夫,走不慣這兒的路所以就慢了吧。”
只不過就算是再怎么慢,估計也差不多該到了。
趙元禮聞言趕緊攏了攏身上的衣裳,確定沒有失禮的地方。
這才扭頭問道:“都安排好了吧?”
聽說李巡按本月才剛到黔貴地界,別的幾大府都沒有去,一來就往他這兒奔他一猜準沒好事。
想起本縣的書生吳啟雷,前些日子找人遞出去狀紙。
趙元禮就恨的直咬牙,肯定是這缺德貨把御史招來的。
吳啟雷,字時聲,侗族,景和五年的秀才。
要他說。
朝廷就不該讓這些人讀太多書,書讀多了懂得多了居然就敢越級告狀了。
若不是那封狀紙,巡按御史怎么可能來的那么快?
“都安排好了,縣尊放心。”
師爺是跟著趙元禮從江西來的,聞言便笑道。
“事情的真相便是吳為用和吳啟雷這對叔侄狼狽為奸,帶著青石寨里的侗民,欺壓移民過來的漢民強奪土地。”
“吳啟雷這小子仗著自己有文化,還反咬縣尊一口,到時候縣里的漢民都會如此說。”
“至于那幾片地,我也分在了漢民們的名下,那些漢民與大人無親無故,怎么也牽連不到大人的。”
到時候就算巡按御史為了穩定,對侗民有什么寬宥的心思。
那他們也能全身而退。
“嗯。”
趙元禮滿意地點了點頭,對吳啟雷更是不滿。
“本縣原本還想著,他這小子也算有幾分天分,想著放他去鄉試的,沒想到他卻如此不識好歹。”
不過就是要他們寨子幾分地罷了,竟如此不情不愿。
正說著,忽然聽到急促的馬蹄聲,眾人精神一震連忙再次整理衣裳,生怕失了禮數到時候給欽差印象不好。
可卻不見巡按御史的隊伍,只見衙門的快馬神色慌張地下馬拱手道。
“縣尊,巡按御史去了青石寨。”
能不慌張嗎?
他這些年跟著趙元禮,可沒少干壞事兒缺德事兒。
雖然他也是侗族而非漢族,可寨子與寨子之間那也是有利益爭奪的,借漢官的勢力搶奪別寨的利益是常事。
聽說這位巡按御史的來歷不小,他親哥哥可是當朝的刑部尚書啊。
就算人家大方慈悲,不和他們這些小人物計較個什么,可趕出衙門肯定是少不了的吧?
這要是沒了衙門的公職,那曾經被自己欺負過的那些人。
快馬搖搖頭,仿佛看到了自己未來凄慘迷茫的生活。
聞言趙元禮神色大變,倒是他身邊的師爺穩得住。
“縣尊不必著急,事情的真相,也不是青石寨的人說什么就是什么的,死刑犯上了刑場喊冤,還得重新再審呢。”
巡按御史是景和元年的新科進士,這會兒也就二十五六歲。
尚且年輕,幾方忽悠著說不準這事兒也就過了。
事情還沒有到最壞的地步,趙元禮內心定了定便朗聲道。
“走,去青石寨迎接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