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上,有一座宛若安徒生童話世界的城市。
沒有一星半點繁華都市的氣息,只有色彩明亮的小屋、綿延的雪山以及帆船片片的港灣。
在這里無論是酒店、餐館還是商場,即便是一家探戈俱樂部里都能隨處可見一句西班牙語的口號:“El fin del mundo”。
意思是“世界的盡頭”。
“舒舒姐,你知道為什么這里被稱作火地島嗎?這要從麥哲倫探險船隊第一次發(fā)現(xiàn)它的時候說起……”
溫暖和煦的陽光下,楊明又在馬舒舒面前“賣弄學(xué)識”,可惜口水都快說干了也沒得到一句贊揚,只能委屈巴巴地來找趙陽求救。
“哥給你指條明路,烏斯懷亞有一間‘世界盡頭的郵局’,那里售賣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明信片,你去買一張寫上想對馬舒舒說的話,再蓋上郵戳送給她,事就成了。”
趙陽說得信誓旦旦,但其實他根本就是在胡謅。
可憐楊明這單細胞生物完全沒有起疑,屁顛屁顛地說著“以后你就是我親哥”的感謝話,隨后便把自己關(guān)在住艙里開始構(gòu)思表白文案。
清凈下來的甲板海風(fēng)徐徐,這是考察隊通過合恩角后遇到的第一個晴天。
幾個小時后,“向陽紅10”號船和“J121”船將駛?cè)牒匠讨械牡谝粋€外港,也是眾多南極科考隊的首選補給站——阿根廷烏斯懷亞。
這座小城距離本國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足足有3200公里,但到南極卻只有800公里。
從這里出發(fā),穿過德雷克海峽,兩天時間就能夠登上南極大陸,相比于澳大利亞或是新西蘭的港口不但縮短了航程,而且也降低了遭遇惡劣天氣和海況的風(fēng)險。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烏斯懷亞從50、60年代開始就成為了全世界南極科考隊的“指定中轉(zhuǎn)站”,不管是補充物資、檢修設(shè)備還是招募船員,凡是能想到的業(yè)務(wù)這里應(yīng)有盡有。
只要預(yù)算充足,不光能采購到食物、淡水和各種極地科考設(shè)備,甚至連直升機都可以租賃。
中國南極科學(xué)考察隊在出發(fā)前也是做了細致的排摸和調(diào)研,綜合考慮地理位置、風(fēng)險因素和國家關(guān)系等條件后,才把烏斯懷亞定為抵達南極大陸前唯一的后勤保障點。
但是對于591名考察隊的隊員而言,抵達烏斯懷亞只代表著一件事,那就是終于可以再次把雙腳踩在陸地了。
從11月20日駛離上海,到12月19日進入烏港,航行28天7小時30分,航程近2萬公里,穿越了幾乎整個太平洋。
當兩艘船在阿根廷引水員的指揮下緩緩?fù)?吭诖a頭上時,幾乎每一名隊員的眼眶都變得濕潤起來。
戰(zhàn)狂風(fēng)、斗惡浪,克服了全員暈船、機械故障、心靈孤寂等一系列的困難,終于來到了南極大陸的門戶前。
只要再進一步,將五星紅旗插到南極洲的夢想就能成真!
“聽我指令,升國旗,奏國歌。”
按照國際航海禮儀,“向陽紅10”號船早早就掛了滿旗,隨著船長張向晚一聲令下,中國與阿根廷的國旗也在船首徐徐升起。
而此時的碼頭上,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專程趕來的中國駐阿根廷大使夫婦以及使館工作人員正搖動著五顏六色的小旗幟,用最熱烈的歡呼和笑容歡迎著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的隊員們。
除此之外,當?shù)睾\娀厮玖罟佟⒏⒛蠘O局副局長等一眾外國友人也紛紛到場,雖然語言不通,但他們表達出的善意仍然讓隊員們感動。
短暫的歡迎儀式很快結(jié)束,兩艘船的補給和整備工作即刻開始。
依照預(yù)先制定的計劃方案,考察隊兵分多路,郭坤帶著張松、董乾明兩位副隊長與從北京飛過來的南極考察委員會辦公室的副主任匯合,一起聯(lián)系安排船代理、租賃直升機和補給的問題。
船員們則是對所有設(shè)施和機械部件展開了全面檢查,尤其是“J121”船,急需更換斷裂的冷卻管支架。
畢竟封缸航行了整整26天,超過一萬海里的航程,如此奇跡就連阿根廷海軍官兵們在聽聞后也是連說“了不起”。
所有人都在忙碌著,包括馬舒舒都跟著醫(yī)生們下了船,直奔當?shù)厣痰耆パa充藥品和醫(yī)療器材。
反倒是趙陽所在的新聞班成了最空閑的人,大家都把相機掛到了脖子上,走到哪拍到哪。
烏斯懷亞市依山傍水,背后是翠綠的馬歇爾山山坡,海拔走到一千米以上后則是皚皚的白雪,在它的正對面則是著名的比格爾水道。
每天這里都會迎來很多游客,但對當?shù)厝硕裕S皮膚、黑頭發(fā)的中國人卻是第一次見。
其實在中國考察隊到來前,阿根廷方面就做好了防火和安全保障的措施。
但隊員們在碼頭展現(xiàn)出的熱情禮貌和高素養(yǎng)很快就打消了他們的顧慮,官方不但取消了進出碼頭的限制時間,甚至連趙陽和羅宇一起走到街上閑逛也沒派人跟蹤。
要知道凡是外國船員進入市中心都是會有人專門“照看”的,而中國人這次卻成了例外。
趙陽和羅宇兩個人并沒有制定目的地,他們只是想要給這座迷人愜意的小城拍幾張照,沿著三號公路一直走,沿途隨意按下快門,根本無需刻意構(gòu)圖,張張都是能直接登報的佳作。
“趙陽,你看前面,應(yīng)該就是烏斯懷亞歷史悠久的窄軌小火車了,聽說它的歷史比火地島公園都要悠久,當年阿根廷流放的犯人在深山老林里砍伐樹木,就是靠著這條鐵軌把木材運出來,怎么樣?要不要坐一坐?”
陽光明媚,空氣怡人,長途跋涉后短暫的放松讓羅宇都起了興致。
對于能領(lǐng)略美好風(fēng)景的機會,趙陽自然是不會放過,兩人坐著火車穿山越嶺,沒過多久就來到了公園的盡頭。
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這里交匯,形成一片海灣,波光粼粼,美不勝收。
從火車站走下來,趙陽的鏡頭里出現(xiàn)了一座小小的建筑,起先他還沒注意,后來在羅宇的介紹下才知道這就是他忽悠楊明一定要來的那間郵局。
說是郵局,其實就是一間用簡易材料打起來的小棚屋,孤零零地坐落在木質(zhì)碼頭的中間。
郵局真的很小,小到只能容納一名工作人員,趙陽上前試圖閑聊幾句,卻意外發(fā)現(xiàn)老爺子竟然會說英語。
攀談中才知道老人是當?shù)剜]局的退休員工,憑著熱愛創(chuàng)辦了這間私人郵局。
原本官方早就想將其撤銷,他卻認了死理,許諾說會一直經(jīng)營直到自己去世,這才保住了郵局。
異國他鄉(xiāng)的故事同樣能夠感動人,臨走的時候趙陽特地為老人拍了一張照片,他說等回國后會把它沖洗出來再寄到烏斯懷亞,就當是一位中國朋友跨越千里的祝福。
計劃外的一次閑逛卻收獲滿滿,返程的路上趙陽甚至在腦子里已經(jīng)打好了報道的草稿。
可當兩人剛回到船上,就看到副隊長張松跑了過來,不由分說拉著趙陽就往會議室走,并說有位“外國朋友”在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