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霧水的趙陽跟著來到會議室,進門就看到郭坤正在與一位棕發碧眼的外國友人“熱聊”。
“來,趙陽,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烏斯懷亞海關的卡洛斯·雨果先生。”
有朋自遠方來,自是不亦樂乎。
趙陽禮貌微笑并上前握手,但臉上的疑惑卻沒減輕半分。
他只知道寫巴黎圣母院和悲慘世界的雨果,但對眼前這位阿根廷的雨果先生則是沒有半點印象。
“趙先生,我是來給你還手表的。”
雨果一口極具拉丁美風格的西班牙語,趙陽是聽不懂,全靠郭坤翻譯。
“手表?啊!我的手表怎么不見了。”
被這么一提醒,趙陽下意識地就往手腕去看,結果發現原本應該戴著手表的地方此刻卻空空如也。
“你和老羅在公園火車站的時候手表掉了,正好被雨果先生撿到,他本來想立馬歸還,但當時火車已經啟動,語言又不通,喊了幾次你都沒反應,所以他才親自送到船上來。”
經郭坤這么一解釋,趙陽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這塊印著南極洲地圖的“海鷗”牌手表雖然并不貴重,但意義卻非常重要。
在異國他鄉能遇到這樣一位不辭辛勞只為物歸原主的好心人,此刻的趙陽說不出的感動。
他熱情地與雨果擁抱,臨別前還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兩枚稀有紀念章相贈,并相約等考察隊返航途經烏斯懷亞的時候再見面。
其實像這樣“中阿一家親”的畫面在烏斯懷亞時常上演。
比如阿根廷的青年學生們會圍著中國的科學家簽字留念;當地空軍部隊會主動幫助中國考察隊的隊員開展重力測量并提供數據;市民們在街上偶遇中國人還會大喊“CHINA”。
這座亞馬納語中的“美麗海灣”以最淳樸的方式展現了極大的善意,同時也為中國南極考察隊奔赴南極大陸提供了最堅實的支持與幫助。
看著失而復得的手表,趙陽的心情格外美麗,他哼著小曲走下舷梯,打算去活動室撰寫今天的“每日通訊”黑板報。
“哎喲,這不是趙陽嗎?又這么清閑啊?到底是新華社的大記者,我們在這累死累活地加固物資,你倒可以上岸去看風景,嘖嘖,有背景來鍍金的就是不一樣。”
通過一個彎角時,趙陽與來人撞了個滿懷,對方不但沒有道歉,反而開口就是“陰陽怪氣”的調侃。
“王威,我們好像沒什么過節吧?為啥總來找茬。”
趙陽定睛一看,發現堵住通道不讓他過去的三人都是裝備運輸班的,領頭的叫王威,一米八幾大高個,留著個短寸,一身腱子肉。
就這模樣和氣質,不知道的還真會誤以為他是“混社會”的。
南極考察隊總共591人,撇開“J121”船上的308名海軍官兵,還剩下兩百多號。
這些隊員和船員們從不同的單位抽調而來,又在相對壓抑的封閉環境下共同生活了這么久,彼此間有些摩擦是避免不了的。
而往往大家又都會親近“有共同語言”的人,于是乎一個個“小團體”應運而生。
有按地域劃分的“老鄉組”,有按工作單位劃分的“同僚組”,以及按從事領域來劃分的“興趣組”。
平日里“小團體”的成員會一起吃飯、洗澡和工作,但只要遇到了矛盾沖突,就會立馬“一致對外”。
當然這種“拉幫結伙”的行為只要在規章制度下發展并不是什么壞事,相反還能提升凝聚力和戰斗力。
就好像老王、老賈和老許,他們三個也是“小團體”,但除了那次冒險搶救設備捅了簍子外,平日里都矜矜業業待在實驗室互幫互助,從出發到現在一個月,光是科研成果就拿出了十幾件。
不過也有些隊員,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和對事情的判斷轉化為負面情緒,并且做出一些影響團結的舉動。
這王威三人組就是其中的典型。
他們都是工人子弟,又在同一個單位上班,所以在還沒進入考察隊的時候就已經稱兄道弟。
這三人干活是把好手,思想覺悟也沒問題,但是卻有個共同的壞習慣,那就是看不慣搞“筆桿子”工作的人。
按照他們的理解,革命是靠槍桿子、鐵錘子和鐮刀子打出來的,什么文人墨客對社會主義建設只會拖后腿。
這其實就和中國歷代王朝里文官和武官向來不對付的邏輯一樣。
總之王威三人從上船開始就沒把新聞班的隊員當做戰友,甚至還多次在各種場合針鋒相對,而其中他們最“討厭”的非趙陽莫屬。
這事情說起來還真有點冤枉,趙陽因為和郭坤的“老關系”,所以在考察隊幾個領導身邊的“出鏡率”頗高。
加上黑板報、赤道狂歡、采訪“J121”船這些額外工作,就讓王威他們產生了一種錯覺。
認為趙陽是有背景的人,跟隊去南極單純是為了給履歷鍍金,回國后就能立馬平步青云。
真是心里黑暗的人看啥都是臟的。
趙陽就這么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王威三人的“眼中釘”,平時找到機會就會用言語“冷嘲熱諷”一番。
“我們都是平頭老百姓,可不敢和趙大記者有過節,只是你無緣無故撞了我,難道不該道個歉嗎?”
明明是王威自己跑得太快躲閃不及,現在卻惡人先告狀,那咄咄逼人的氣勢,好像只要趙陽不服軟就要直接上拳頭一般。
趙陽雖然脾氣好,但也知道如果一味忍讓只會讓王威這種人的氣焰更加囂張。
所以哪怕現在以一敵三,依然不肯后退半步。
“你們幾個,干嘛呢?沒事情做就去碼頭幫忙搬運補給,在這斗什么狠?”
正當局勢一觸即發時,嚴奇的出現讓現場的火藥味沒有演變成真正的“戰斗”。
畢竟是科考班的班長,又是資歷頗深的專家,王威三人不敢造次,但是在離開的時候還是故意撞了下趙陽的肩膀,那眼神中的“威脅”意味是那么的**裸。
“趙陽,沒事吧?這三個小兔崽子越來越不像話了,回頭我就去找他們孫班長反應反應。”
嚴奇過來拍了拍趙陽的后背,他參加過很多次類似的集體野外科考工作,對于這種“內部矛盾”也是見怪不怪。
一場不怎么讓人愉快的插曲就這樣過去了,所有當事人看起來都像沒有事情發生過一樣。
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在烏斯懷亞停靠了五天,進行了油、水、食品和蔬菜的補給;兩條船完成了大規模的檢修;所有的物資又被加固了數次。
隨著租用的直升飛機和聘請的船顧問到位,隊員們再次整裝待發。
從“世界的盡頭”起航,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將直指南極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