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幾天里,考察隊兵分兩路。
郭坤和嚴奇帶著其他幾個班組的班長輪流乘坐“海豚號”和“超黃蜂”號直升機對南設得蘭群島所有可能的建站點進行大范圍排摸。
而其他隊員則是通過“長城I”號和“長城II”號兩艘登陸艇上岸,對初步篩選好的建站地點展開更為細致的勘察。
建筑、地質、通訊、測繪、氣象、生物等各學科的科學家輪番上陣,就連南大洋考察隊的隊員也都趕來幫忙,大家充分發表意見,力爭做到不遺漏任何一個環節。
最先進入候選名單的是位于菲爾德斯半島中部的一塊平坦、廣闊的裸露地帶,各方面的條件完全符合考察隊的要求。
但在仔細核對后發現這塊區域屬于《南極條約》歷屆協商國會議所確定的“南極科學感興趣區”,編號13,按照條約規定該類地區不允許任何國家建立考察站,于是只能放棄。
“這座島估計也沒戲了,趁著還早要不咱直接去波蘭的考察站看看,聽說他們那背山面水,還有企鵝和海豹,多半是個好地方。”
楊明年紀最小,講話總是嘴上沒把門,這次好不容易找的地方卻因為《南極條約》而被劃作“禁區”,心里多少有些喪氣。
“我看你就是太輕松了,要不我這包也給你背吧,多干點活少發點牢騷才是好同志。”
趙陽毫不客氣,這一個多月的相處讓他對楊明的個性有了充分的了解,專業知識過硬,思想覺悟足夠,就是一張嘴太欠。
“人家就說兩句嘛,兇啥,真是的,就算要背包我也是去幫舒舒姐背嘛。”
楊明那“委屈巴巴”的表情也是把趙陽逗樂了,心想自己20歲的時候也沒好到哪去,在學校運動會參加跳遠比賽,膝蓋蹭破了皮,當時還痛到哭了鼻子。
“我倒是覺得這座島不錯,你們這些鵝卵石,質地堅硬,如果沒猜錯的話,附近應該類似卵石形成的海灘或者是坡地,這種卵石灘型的地質很適合修蓋建筑,可以重點關注。”
一道聲音從趙陽和楊明的背后冷不丁冒了出來,把兩人嚇了一大跳,回頭一看才發現是劉天莊,他是留過洋的地質學家,對于石頭、泥土這些東西最是在行。
“這種卵石只有第三紀玄武巖片狀風華帶才會有,這也是我在南極第一次見到,所以才會由此推斷。”
劉天莊看趙陽兩人光是盯著他不說話,心想應該是自己沒解釋透徹,于是又加上了這么一句。
“劉博士,以后您還是別講專業術語了,我是搞海洋科學的,陽哥是新聞記者,真聽不懂什么玄武巖和卵石灘。”
楊明把手搭在劉天莊的肩膀上,語重心長的建議讓這位內向的博士整張臉漲得通紅。
“先等等在討論什么玄武巖吧,我怎么感覺腳底在震,天吶,看那座山,有一道巨浪從上面滾下來了。”
幾乎是同一時間,所有的考察隊隊員都感覺腳下的地面開始晃動,而且幅度越來越大,領頭的副隊長張松趕緊拿起望遠鏡朝著遠方查看,恐怖的一幕頓時映入眼簾。
“快撤!前面雪崩了,快往山坡上跑!”
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傳來,讓隊員們都看到了雪崩的發生,大家甚至都來不及尖叫,就連滾帶爬地掉頭朝著地勢較高的山坡跑去。
南極大陸雖然地震極少,但動輒幾百米高的冰蓋很容易互相擠壓從而引發內部崩塌,只要聽到雷鳴般的爆響,基本就代表附近發生了雪崩。
這種雪崩和其他地區略有不同,規模之大甚至可以綿延幾十公里。
在人類的南極科考史上,因為雪崩災害而獻出生命的探險家和科學家大有人在,他們的軀體將永遠被封存在這片神秘大陸,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都不會腐化。
四十多號人就這樣以沖鋒的姿態“逃跑”,但整個隊伍的陣型卻并未散亂。
這得益于嚴格的訓練和充分的應急預案,大家互幫互助,女隊員若實在跑不動了,身邊的男隊員就會拉著甚至背著她跑,有人不小心摔倒了馬上就會被扶起來,總之原則就是“一個都不能少”。
所幸趙陽他們這次遭遇的并不是超大型雪崩,白色的“浪頭”翻滾了幾十秒后便偃旗息鼓,但剛才劉天莊撿鵝卵石的那塊平地還是給完全淹沒了。
“這也太危險了,如果選擇這里建考察站的話豈不是很容易被雪崩掩埋?”
楊明心有余悸,他把同樣嚇得花容失色的馬舒舒拉到自己的身后,指著雪崩后的一片狼藉說道。
“所以站址附近最好沒有高山或者大型冰川,平坦的地面越大越好,日本之前就有一座臨時站是被雪崩摧毀的,還好當時是冬季,沒有人員在站里,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卞林的總結讓剛才還斗志高昂的考察隊隊員們再次領略到了南極美麗風光后的可怕之處,大家少了許多嘻嘻哈哈,就連走路都變得小心謹慎起來。
大部隊這里剛遭遇完雪崩險情,乘坐直升機的郭坤就也遇上了麻煩。
“海豚號”載著他和張松正盤旋在阿根廷尤巴尼站附近,這里有一處伸向海里的舌角,非常適合小艇登陸和運輸物資,所以成為了兩人的目標之一。
但飛機剛進入波特爾灣,一團低云便從北部突然襲來,飛行員經驗豐富,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刻降低高度從彎角繞過朝著拉塞爾灣的方向飛去,試圖擺脫云團。
可誰知那烏云就好像長了眼睛,追著“海豚號”就是一個加速,隨之而來的是猛烈的狂風和暴雨,讓直升機出現了劇烈的晃動。
如此危機之下,郭坤他們能做的只有把自己牢牢固定在座椅上,然后選擇相信直升機的駕駛員。
與趙陽那邊的情況一樣,幸運女神眷顧了中國考察隊。
云團在與“海豚號”糾纏了幾分鐘后終于后繼乏力,駕駛員果斷操作,以幾位高超的技術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兩次低空轉向,終于擺脫了風語的追逐。
當直升機重新降落在“向陽紅10”號船的飛行平臺上時,一向沉穩冷靜的郭坤滿脖子都是冷汗,死亡剛才與他只有咫尺之遙。
雖然接連遇險,但長城站站址的勘察工作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兩天后在菲爾德斯半島的南部,真的如劉天莊所言發現了一片平整開闊的卵石海灘。
灘涂區域的面積很大,海岸線綿延幾公里,而在它的北面有足足三個淡水湖,經過水樣化驗分析發現水質良好,能顧滿足飲用需求。
最難得的是整片地區沒有任何建筑物,甚至連一個木樁、一面旗幟都沒有,在此建站完全是獨門獨戶,不用擔心與其他國家發生共用資源的情況。
找到如此寶地,中國考察隊自然不愿放過,召集了各個領域的專家再次實地勘察,主要研究了卵石下方永久凍土層的承受力等問題,為建筑施工提前做準備。
當天夜里,大量的資料被匯總到“向陽紅10”號船的會議室,考察隊全體隊員都沒有休息,大家有的整理數據,有的編寫書面材料。
最后將這幾天勘察站址的情況和研究分析后的意見全部成文,報告給了北京的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
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最終在晚上21點30分,北京方面以衛星電話的形式通知了最后決定:經研究,同意中國南極長征站建在喬治王島的菲爾德斯半島南部。
中國第一座南極科學考察站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