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陸陽分開后,趙晟獨自站在街邊,臉上的震驚之色久久未能褪去。
雖然陸陽說出“一個億”時語氣平靜,甚至帶著一絲探討的意味,但以趙晟多年與人打交道的經驗判斷,這位年輕的老板絕非信口開河!
他是認真的,極其認真!
這意味著,他這位看似學生氣的老板,是真的打算拿出一個億的巨資,投入中海房地產市場!
這個認知徹底顛覆了趙晟之前的預想。
他原本以為陸陽開房產中介公司,只是大學生創業的一次嘗試,規模可能也就是一家或幾家門店。
他接下這份工作,固然有陸陽開出的年薪十二萬,遠超他上一份工作近80%的優厚條件吸引,但更多是看中一個穩定的管理崗位和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
現在看來,他大大低估了陸陽的格局和實力!
陸陽不僅在薪酬上給予了他遠超預期的回報,更是在公司藍圖規劃上,展現出了令他心跳加速的宏偉野心!
而他趙晟,將作為這家未來可能承載著億級資產投資計劃的房產中介公司的首任總經理!
想到這里,一股久違的、如同年輕時剛踏入行業般的巨大激情和使命感,瞬間充滿了趙晟的胸膛。
即使他已年過三十,此刻也感覺渾身充滿了無窮的動力!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更是一個足以改變他職業生涯軌跡的巨大機遇!
離開的陸陽,自然不知道自己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在趙晟心中掀起了怎樣的驚濤駭浪。
至于拿出一個億投資房產,他絕非戲言。
甚至到那時,他能動用的資金,將遠遠超過一個億!
因為他深知,滬銅期貨這一波的超級行情,還遠未走到盡頭。
他還有巨大的空間,能在其中攫取豐厚的利潤。
他計劃分批從期貨賬戶提取資金,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巨額資金一次性進出對相對體量有限的國內滬銅期貨盤面造成不必要的擾動,雖然6000萬還不足以坐莊,但已能引起波動,另一方面也是為即將到來的房地產大舉收購儲備彈藥。
現在,就看趙晟能否高效地完成調研,并成功聯系上能提供批量貸款便利的大型房地產開發商了。
······
9月13日,上午。
陸陽再次踏入東新區國泰期貨公司大戶室。
開學以來,他只在處理那筆300萬捐款時來過一次。
最近十來天,滬銅期貨指數一直維持著窄幅震蕩的格局,上下波動微小,陸陽幾乎沒有操作,自然也沒什么盈利。
今天,他帶著明確的目標而來。
“洪師兄,”陸陽對迎上來的洪山說道,“我準備從賬戶里提取4000萬出來。”
“4000萬?!”
洪山被這個數額驚了一下,下意識地問,“學弟,這次取這么多錢出來,是有什么大動作嗎?”
除了好奇,作為陸陽的客戶經理,掌握客戶大額資金的動向也是他的工作職責之一,尤其涉及如此巨額的轉出。
陸陽對此心知肚明,考慮到之前兌換美元時楊錦山經理幫過忙,他也不想顯得太過生硬,便解釋道:
“嗯,6000萬的本金放在滬銅期貨里,對于當前的市場流動性來說,有點過大了,操作起來不夠靈活。”
“我決定先轉出一部分。剩下2000萬,足夠我進行后續的操作。”
洪山聽了,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確實如此。6000萬在滬銅上,雖然不能說控盤,但確實會產生一定影響,操作空間也會受限。”
資金到賬需要時間。
陸陽沒有等待,他回到自己的電腦前,目光銳利地掃過滬銅主力合約的分時圖和K線圖。
根據他清晰的未來記憶,今天就是滬銅新一輪回調的起點!接下來的一周左右,將迎來一個幅度相對可觀的下跌。
確認了當前價格約35000點,陸陽沒有絲毫猶豫,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將賬戶內剩余的2000萬資金,全倉建立空單!
指令成交,倉位確立。
陸陽看了一眼屏幕上的持倉信息,確認無誤。
“洪師兄,我先回學校了。”
陸陽對洪山打了個招呼,平靜地離開了大戶室。
······
陸陽和趙晟又一次相約在市中心那家熟悉的咖啡館。
陸陽進來時,自己都覺得有點好笑:他是一家未來可能掌控億級資產公司的老板,趙晟是公司總經理,兩人討論公司大計的地點,卻總是在咖啡館。
看來,必須盡快把第一家實體門店開起來,有個正式的辦公場所了。陸陽在心中暗暗記下。
“陸總!”趙晟看到陸陽走進來,立刻起身相迎。
兩人相對落座。
“怎么樣?有你看上的鋪面了嗎?”
陸陽開門見山。
趙晟作為在房產中介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手,找鋪子這種基礎工作理應不在話下。
如果連這點事都搞不定,陸陽真要懷疑自己那十二萬年薪是否物有所值了。
“陸總,我確實看了幾個位置和條件都非常合適的鋪面。”
趙晟回答得很謹慎,隨即試探著問,“只是不知道您的具體偏好…您看,要不要抽空和我一起去現場看看?”
作為下屬,他選鋪子的首要標準是符合老板的預期和公司戰略方向。
在摸不準陸陽的具體想法前,他不敢輕易拍板。
陸陽看出了趙晟的顧慮,直接點明方向:
“不用太糾結。先隨便找一家位置合適、性價比高的,盡快把公司開起來。”
“記住,這第一家店,對我們來說,主要目的是練兵。”
他身體微微前傾,目光銳利地看向趙晟:
“我們公司的目標,先定個小目標,稱霸中海的房產中介行業!”
“這第一家鋪子,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它的核心價值在于:鍛煉人才、建立規范、磨合流程、打造我們的服務標準和品牌雛形!”
“說白了,它是我們的‘黃埔軍校’和‘試驗田’。”
“只有在這里把基礎打牢,把團隊練出來,把制度建完善,未來當我們開始大規模擴張時,才能快速復制,避免人才斷層和管理失控!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