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中的!
日頭爬上樹梢,陳瑤心焦地站在院子里張望,還不忘回頭囑咐胡禾,“紅封,紅封準備好了么?”
“早準備好了。”胡禾拍了拍自己的荷包,“放心吧,小姐。”
“那......”陳瑤想起什么,準備繼續問,胡禾已經把話接了過去,“鞭炮準備好了,賞錢也準備好了,盧嬸子還準備了兩桌席面。”
陳瑤,“咱們準備的是不是有些早了,萬一......我是說萬一,阿偉落榜了,我準備這些不是給他壓力么?”
胡禾扶額,她家小姐又開始不正常了。
第一個回來的是盧大柱,還沒等馬停穩,他就跳了下來,大喊道,“中了,少爺中了,官差......報喜的官差馬上就要到了。”
他的聲音如同平地一聲驚雷,瞬間在見山小筑的上空炸響!
“快,準備。”
盧月紅指揮著人把鞭炮拿出來,她看到站在院子里的王阿翠和趙歲歲,勸道,“阿翠,一會兒這里人多,你們要不避避?”
“去我屋里吧!”陳瑤讓胡禾帶她們進二進院。
“哐——哐哐哐!”一陣銅鑼聲響起,兩個穿著衙門衣服的捕快朝著站在院子外的人拱了拱手,問,“這里可是陳偉,陳秀才家?”
“是,是,就是這家。”旁邊圍觀的人已經幫著回答了。
“陳秀才可在,我們是來送喜報的。”領頭的捕快拿著一張用紅布綁著的宣紙大聲喊道。
陳偉上前一步,雙手接過,把喜報遞給站在旁邊的陳前,他順手拿出兩個紅封塞給二人。
把兩名官差送走,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起,胡禾端了一個簸箕走到院子外,朝著空地上撒錢。
來湊熱鬧的佃農沒想到還有這等好事,一窩蜂地搶了起來。
在這片歡騰忙碌中,陳猛卻微微蹙起了濃眉。
他嘆了一口氣,低聲道:“這喜報……按理該送到陳家村的。”
陳家村是他們的根,族譜祠堂都在那里,秀才功名是榮耀,應該讓祖宗和族親們第一個知曉。
如今這喜報落在莊子上,總讓他覺得有幾分名不正言不順。
李巧在他的背上輕輕拍了一下,柔聲勸解:“孩他爹,想那么多作甚?”
她頓了頓,聲音壓得更低,“你還沒看出來么,他們兩兄妹認定的家是這里。”
說來說去還是陳勇的錯,傷了阿瑤的心,連他出錢蓋的房子,阿瑤都不愿意住了,他們只是叔伯輩,也不好說太多。
“放心,阿瑤做事向來有分寸。”
站在兩人身后的陳前笑著接口,“方才阿瑤還同我說,過幾日在咱們老宅擺流水席,請全族人好好慶祝!”
“擺流水席?!”
陳猛先是一驚,隨即一股巨大的驚喜襲來,他猛地一拍大腿,“好!好哇!這才是正理!考上秀才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怎能不昭告鄉里”
他背著手在原地踱了兩步,立刻做了一個決定,“不成,我和你娘今兒下午就趕回去!
得提前知會族長、族老們,嗯,還得把祠堂打掃干凈,至于流水席,就安排祠堂前面吧,那里地方大。
阿瑤這丫頭手面大,這席面必定要辦得漂漂亮亮,不能讓人看輕了咱們陳家!”
說著他就風風火火地去找陳瑤商量細節。
看著陳猛急匆匆的背影,李巧笑著搖搖頭,對陳前道:“你爹呀,就喜歡炫耀。”
陳前看著父親充滿干勁的背影,溫聲道:“娘,一門兩秀才一進士,在咱們這十里八鄉也是頭一份的榮耀了。爹高興,也是人之常情。”
多好的孩子,偏偏生在他們家了,李巧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娘?”陳前敏銳地察覺到母親的欲言又止,“您可是有什么話要說?”
李巧拉著陳前的手,“爹娘沒用,讓我兒受苦了,上次你中秀才,咱們只請了至親,這次恐怕會被阿偉比下去。”
陳前微微一怔,隨即啞然失笑。
他握住母親有些粗糙的手,眼神清澈坦然:“娘,您多慮了。古話說得好,有多大的手,才能端多大的碗。
幾年前,咱家是什么光景?才將將能吃飽飯?那時若硬要打腫臉充胖子去擺那流水席,不過是徒惹人笑話罷了。
阿娘要是也想辦流水席,待我來日高中,咱辦個更大的,怎么樣?”
李巧看著兒子真誠坦蕩的眼睛,心頭那點細微的酸澀瞬間煙消云散,只剩下滿滿的欣慰。
她用力回握了一下兒子的手,眼圈微紅,“好,娘聽你的。”
中午把隔壁的劉管事也請了過來,大家一起吃了一頓席面。
陳猛就準備趕著牛車和李巧一起回家。
只是離開前,他特意把陳瑤喊到一邊,小聲問,“阿瑤,要不要給榆陽送封信?”
陳瑤愣了一下,“我聽阿偉的。”
晚飯后,兩兄妹坐在天井處乘涼,陳瑤提出了這個問題。
陳偉沉默了片刻,他抬眼望向北方,沉聲道,“我想去一趟榆陽。”
這么多年過去了,他還是有些意難平,想去尋個結果。
陳瑤當即點頭:“好!那就去!”
頓了頓她繼續說道,“阿爺、阿奶也走了好幾年了,最近來信越來越少,咱們去看看,要是過得不舒服,正好把他們接回來。”
第二日,陳前帶著陳偉,趕早進城去拜訪他的師長和幾位相熟的同窗,并在酒樓里擺了謝師宴。
流水席定在兩日后,時間緊任務重。
盧大柱提前兩日定了的肉食、酒水,并趕車送去陳家村,至于宴席所需的海鮮,由陳猛負責采購。
一門兩秀才一進士!這消息如同長了翅膀,早已在陳家村及周圍的村落傳開了。
陳瑤他們的兩輛馬車剛進陳家村,等著村口那株老槐樹下族老就站了起來。
陳瑤和陳偉跳下馬車,“三爺爺,五爺爺,你們怎么在這里?”
“我們也幫不上什么忙,索性就在這里等等你們。”三爺爺拄著拐杖,看著姐弟倆,連夸了幾聲好。
老宅的院子里人頭攢動,院子外也站了很多人,看到馬車,立刻就有人圍了上來,“回來了,阿偉和阿瑤回來了。”
陳大伯聽到喊聲跑出來,把人扒拉開,“別擋路,讓車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