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4月的奉天,春寒料峭。陳樾裹緊棉大衣,快步穿過兵工廠的院子。他的腦海里像過電影一樣閃回著前世見過的各種工程機械——那些鋼鐵巨獸在工地上咆哮的場景。
"陳工,早啊!"門衛(wèi)老張熱情地打招呼,"今兒個又熬夜了吧?我看您實驗室的燈亮到后半夜呢。"
陳樾揉了揉發(fā)酸的眼睛,勉強笑了笑:"有點技術難題要攻克。"實際上,他整晚都在回憶前世見過的各種重型卡車細節(jié),連奔馳卡車的進氣格柵有幾道橫杠都想了半天。
走進辦公室,陳樾立刻反鎖上門,調出科技系統(tǒng)界面。屏幕上立刻顯示出幾十種重型卡車的三維模型,從鷹醬軍的M35到毛熊的烏拉爾375D,應有盡有。
"先從發(fā)動機開始..."陳樾喃喃自語,手指在虛擬鍵盤上快速敲擊。系統(tǒng)立即調出各種柴油機的技術參數(shù),他仔細對比著功率、扭矩和油耗數(shù)據(jù)。
突然,辦公室門被敲響。陳樾趕緊關閉系統(tǒng)界面:"請進!"
趙廠長端著茶缸走了進來:"老陳,西北試驗場又來催設備了。王震山那老家伙在電報里罵娘,說咱們運設備的卡車半路拋錨了三輛。"
陳樾苦笑著接過電報。紙上的措辭確實很不客氣,最后還用紅筆加了句:"你們送來的不是設備,是一堆廢鐵!"
"老趙,咱們現(xiàn)有的卡車確實不行。"陳樾放下電報,"載重小,故障率高,戈壁灘那種環(huán)境..."
趙廠長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茶缸重重砸在桌上:"那怎么辦?現(xiàn)在全國都在搞建設,哪有多余的重卡分給我們?"
陳樾眼睛一亮:"要不...我們自己造?"
"啥?"趙廠長差點被茶水嗆到,"你當造卡車是捏泥巴呢?咱們廠連個像樣的汽車車間都沒有!"
"但有機床,有工人,還有..."陳樾神秘地壓低聲音,"我從國外帶回來的一些資料。"
當天下午,一場秘密會議在兵工廠的小禮堂召開。陳樾在黑板上畫著草圖,向二十多名技術骨干講解他的構想:"我們要造的是一種載重15噸的重型卡車,采用V8柴油發(fā)動機,全時四驅..."
"陳工,這要求太高了!"底盤組長老劉直搖頭,"光是變速箱我們就造不了。"
"別急,"陳樾從公文包里掏出一疊圖紙,"這是我設計的簡化版變速機構,你們看看。"
圖紙在眾人手中傳閱,會議室里的質疑聲漸漸變成了驚嘆。這些圖紙詳細得不可思議,連每個螺栓的規(guī)格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趙廠長拍板決定:"從各車間抽調精兵強將,成立'紅星重卡'項目組,陳樾任總設計師!"
接下來的十天里,陳樾幾乎住在了設計室。他白天帶著技術員們討論方案,晚上則通過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細節(jié)。4月15日凌晨,當他把最后一張傳動系統(tǒng)圖紙完成時,手指已經磨出了血泡。
"陳工,您這圖紙..."年輕技術員小王捧著剛曬好的藍圖,眼睛瞪得溜圓,"連駕駛室的煙灰缸都設計好了?"
陳樾笑了笑:"細節(jié)決定成敗嘛。"實際上,他是故意在這些無關緊要的地方也畫得極其詳細,這樣就不會有人懷疑圖紙的來源了。
4月25日,第一版設計終于完成。在項目評審會上,陳樾展示了"紅星重卡1型"的模型。這個鐵皮打造的小家伙雖然粗糙,卻讓在場的工程師們愛不釋手。
"老陳,你這個發(fā)動機布局太巧妙了!"動力組張工程師指著模型說,"維修空間比毛熊卡車大了一倍不止。"
"油耗數(shù)據(jù)可靠嗎?"財務科長老李推著眼鏡問,"你說比同類車省油30%,這..."
陳樾早有準備,拿出一疊計算稿:"這是根據(jù)發(fā)動機參數(shù)推算的,當然具體還要看實測。"
三天后,趙廠長興沖沖地闖進設計室:"批下來了!上級同意咱們新建卡車分廠,地址就選在鐵西區(qū)那片空地!"
陳樾長舒一口氣。他最擔心的就是生產場地問題,現(xiàn)在總算解決了。
4月30日,陳樾將整理好的全套圖紙移交生產部門。技術部的老工程師們圍著這些圖紙,像鑒賞藝術品一樣嘖嘖稱奇。
"這公差標注...太精細了!"
"看看這個差速器設計,簡直絕了!"
"陳工,您在國外學的真是汽車制造?"
陳樾笑而不答,只是叮囑道:"樣車試制一定要嚴格按圖紙來,每個零件都要質檢。"
五月的奉天春暖花開,新落成的卡車廠房里熱火朝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技術工人聚集在這里,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陳樾穿梭在各個工位之間,隨時解決技術難題。
"陳工,這個缸體鑄造總有氣孔..."
"改用離心鑄造法,溫度控制在720度左右。"
"變速箱齒輪強度不夠..."
"試試滲碳處理,工藝參數(shù)我寫給你。"
5月30日,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第一輛"紅星重卡1型"終于組裝完成。當這輛墨綠色的鋼鐵巨獸緩緩駛出車間時,工人們自發(fā)地鼓起掌來。
"真漂亮!"趙廠長撫摸著卡車前臉的五星標志,像個看到新生兒的老父親。
測試立即開始。載重試驗中,卡車輕松扛起了15噸鋼材;越野測試時,45度的陡坡如履平地;最讓人驚喜的是油耗——實測比毛熊卡車省油35%!
"成功了!"測試員小周興奮地揮舞著記錄本,"所有指標全部達標,部分還超出預期!"
陳樾卻沒有太激動。他蹲在卡車底盤下,仔細檢查著每個關鍵部位的磨損情況,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著什么。
"陳工,您不滿意?"小王好奇地問。
"滿意,但還能更好。"陳樾指著后橋,"這里的設計可以再優(yōu)化,下次改型時..."
6月1日,國際兒童節(jié)這天,"紅星重卡"正式量產。第一批二十輛卡車披紅掛彩,在鑼鼓聲中緩緩駛出廠區(qū)。它們將橫跨半個夏國,直抵羅布泊試驗場。
"老陳,你不跟著去西北看看?"趙廠長問。
陳樾搖搖頭:"這里還有更重要的工作。"他望著遠去的車隊,心里已經開始盤算下一步要研發(fā)的挖掘機了。
當天晚上,陳樾在日記中寫道:"今天'紅星重卡'啟程了。它或許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卡車,但每一顆螺絲都是我們自己的。相信在羅布泊的沙塵中,這些鋼鐵駱駝一定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而在千里之外的河西走廊,車隊正迎著朝陽向西挺進。領頭車的副駕駛位置上,年輕的押運員小張望著窗外連綿的群山,對司機老馬說:"馬師傅,你說咱們這車能比毛熊的強?"
老馬拍了拍方向盤,得意地說:"小子,坐穩(wěn)了!讓你見識見識什么叫夏國制造!"說罷,一腳油門,重卡轟鳴著沖向前方,卷起漫天塵土。
與此同時,在奉天兵工廠的實驗室里,陳樾已經鋪開了新的圖紙。這次他要設計的是一臺能夠適應戈壁環(huán)境的履帶式挖掘機。桌上的茶早已涼透,但他渾然不覺,全神貫注地在圖紙上勾畫著。
"陳工,您該休息了。"值班的警衛(wèi)輕輕敲門提醒。
陳樾這才發(fā)現(xiàn)窗外已經漆黑一片。他伸了個懶腰,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問道:"今天卡車車隊到哪了?"
"剛接到電報,已經過蘭州了。"警衛(wèi)回答,"聽說一路上吸引了不少老百姓圍觀呢!"
陳樾會心一笑。他知道,這些鋼鐵巨獸不僅承載著"邱小姐計劃"的希望,更是一個新生國家工業(yè)實力的象征。想到這里,他又俯下身,繼續(xù)完善挖掘機的液壓系統(tǒng)設計。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奉天兵工廠的卡車分廠晝夜不停地運轉。每下線一輛"紅星重卡",就立即投入西北運輸任務。工人們雖然疲憊,但臉上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聽說咱們的車在戈壁灘上表現(xiàn)特別好!"午休時,裝配車間的工人們熱烈討論著。
"那可不!王將軍專門發(fā)來電報表揚呢!"
"我表哥在運輸連,說毛熊專家看到咱們的車,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這些議論傳到陳樾耳朵里,他只是微微一笑,轉身又鉆進了實驗室。在他心中,這只是一個開始。夏國需要的不只是卡車,還需要更多、更先進的工程機械來支撐這個百廢待興的國家。
六月中旬的一天,陳樾正在檢查新下線的第十輛重卡,突然接到一個意外的電話。
"陳樾同志嗎?我是703所的錢學深。"電話那頭傳來熟悉的聲音,"聽說你們的'紅星重卡'表現(xiàn)很出色啊!"
"錢教授過獎了,都是同志們共同努力的結果。"陳樾謙虛地說。
"是這樣的,我們這邊有個特殊需求..."錢學深的聲音突然壓低,"需要一種能夠運輸特殊材料的密封卡車,你能想想辦法嗎?"
陳樾立刻明白了對方的暗示:"沒問題,我這就著手設計改進型。"
掛斷電話后,陳樾立即召集技術骨干開會。這個新任務意味著"紅星重卡"將承擔更重要的使命——運送那些關乎國家命運的"特殊材料"。
夕陽西下,奉天兵工廠的煙囪依然冒著白煙。在新建的卡車分廠里,機器的轟鳴聲此起彼伏,仿佛在演奏一曲工業(yè)化的交響樂。而在設計室的燈光下,陳樾和他的團隊,正在為夏國制造書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