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午。
負責監(jiān)工的校尉將開荒的眾人集合起來。
他指著不遠處一條因為暴雨而沖垮的灌溉土渠。
面無表情地說道:“將軍府的新命令。”
“這條渠,要在一日之內(nèi)修復。但是,能用的新土和石料,只有這么多。”
他指了指旁邊一小堆材料。
分量,連修復半條渠都不夠。
“剩下的,你們自己想辦法。天黑之前修不好,所有人,晚飯減半!”
此言一出,人群頓時一片哀嚎。
“這怎么可能!材料就這么點,神仙也修不好啊!”
“這是故意為難我們!不把我們當人看!”
“我不干了!餓死算了!”
“你們對我崔氏族人如此,不怕天下士子口誅筆伐嗎?”
眾人怨聲載道,卻沒人敢真的撂挑子。
因為真的被馬鞭抽怕了!
他們圍著那段垮塌的土渠。
和那點可憐的材料,愁眉苦臉。
“依我之見,當上書將軍,陳明利害,此非人力可為也……”
“非也,當效仿愚公移山,我等九十九人,一人一口袋土,也能將此渠填滿……”
“不不不!我覺得可以雇當?shù)剞r(nóng)戶來做!我們在旁指點,這樣速度更快!”
又開始了。
又是這種空洞無用的高談闊論。
監(jiān)工的校尉抱著胳膊,冷眼旁觀,嘴角掛著一絲嘲諷。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的崔泰,忽然開口了。
“我有辦法。”
聲音不大。
卻像一塊石頭,投入了嘈雜的池塘。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一個平日里與他格格不入的同族。
鄙夷地說道:“崔泰,你別是想出風頭想瘋了吧?這點材料,你能有什么辦法?”
崔泰沒有理他,而是徑直走到那段垮塌的土渠前,仔細觀察著。
片刻之后,他抬起頭,對眾人說道:“材料是不夠,但我們可以就地取材。”
他指著土渠兩岸,那些被水流沖刷下來的,混雜著碎石和草根的泥土。
“將這些土挖出來,混合水邊的韌草,攪拌均勻,可以大大增加泥土的黏性和韌性,用來修補堤壩,效果不比新土差。”
他又指向不遠處一片小竹林。
“砍伐竹子,編成竹排,打入渠底和兩側(cè),作為骨架。如此,便能用最少的土石,起到最穩(wěn)固的效果。這叫,竹籠固基法。”
一番話,說得條理清晰,有理有據(jù)。
那些原本還在嘲諷的崔氏子弟,全都愣住了。
他們雖然四體不勤,但畢竟讀過書,腦子不笨。
崔泰說的法子,他們一聽,就明白是可行的。
只是……
這種辦法,他們連想都沒想到過。
他們滿腦子都是圣賢書,治國策。
何曾想過。
一根竹子,一把韌草,竟還有這等用處。
監(jiān)工的校尉,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他沒想到。
這個看似普通的年輕人,竟然還懂水利之術(shù)。
崔泰見眾人還在發(fā)愣,也不多言。
他直接卷起袖子,拿起鐵鍬。
第一個跳進了垮塌的土渠里,開始挖掘淤泥。
他的行動,像是一道無聲的命令。
有兩三個平日里和崔泰關(guān)系尚可,或是被他之前行為折服的旁支子弟。
猶豫了一下,也跟著跳了下去。
有人帶頭,剩下的人面面相覷。
最后,在晚飯減半的威脅下,也只能不情不愿地開始動手。
一時間。
荒地上,呈現(xiàn)出一幅奇異的景象。
一群曾經(jīng)的世家公子,在崔泰的指揮下。
砍竹子的砍竹子,挖泥的挖泥,和韌草的,忙得不亦樂乎。
雖然動作依舊笨拙,怨言也時有響起。
但,他們第一次,像一個真正的團隊。
在為了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而努力。
夕陽西下。
當最后一鏟混著草根的泥土,被拍實在新修的渠壩上時。
那條垮塌的土渠,竟然真的被修復完成了。
雖然歪歪扭扭,丑陋不堪。
但它確確實實,重新連通了。
看著自己的“杰作”,所有人都累得癱倒在地,大口喘著粗氣。
而這一切,都被遠處一個高大的身影,盡收眼底。
張豹摸著自己的絡(luò)腮胡。
咧開大嘴,無聲地笑了。
他轉(zhuǎn)身對令兵道:“找到金絲雀了!”
“帶崔泰去沐浴更衣,隨后等待將軍召見!”
......
夜色如墨。
臨時搭建的崔氏大通鋪里
崔氏子弟們癱坐在地。
一個個累得像狗,連手指頭都不想動一下。
就在這時。
張豹的令兵騎馬而來,馬蹄聲在寂靜中顯得格外清晰。
“將軍有令!帶崔泰去沐浴更衣,隨后等待召見!”
令兵的聲音洪亮,不帶一絲感情。
卻像一道驚雷,在人群中炸開。
所有人都懵了。
他們用一種混雜著震驚、嫉妒、和難以置信的目光,死死地盯著角落里的身影。
崔泰自己也愣住了。
他抹了一把臉上的泥,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
“看什么看!快跟上!”
令兵不耐煩地催促道。
兩個士兵走上前來,一左一右“請”著崔泰。
態(tài)度雖算不上恭敬,卻也絕非對待苦力。
在九十八道復雜的目光注視下。
崔泰。
這個被他們鄙夷了無數(shù)次的旁支子弟。
就這么跟著士兵。
一步步走向了那座燈火通明的將軍府。
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人群才重新騷動起來。
“憑什么?他憑什么能得將軍召見?”
一個年輕人不服氣地低吼,聲音里滿是酸味。
“不就是修了個破渠嗎?投機取巧,嘩眾取寵!”
“我看他是走了狗屎運!那反賊定是想找個人來羞辱我等,才故意挑了他!”
“等著瞧吧,他一個旁支,能有什么見識?在將軍面前說錯一句話,怕是腦袋怎么掉的都不知道!”
議論聲此起彼伏,大多是嫉妒和不忿。
他們寧愿相信崔泰是走了運。
也不愿承認,是他們自己無能。
他們看不懂,崔泰那幾日埋頭苦干的堅持。
更看不懂。
那條被修復的土渠背后,所代表的經(jīng)世致用之學。
在他們眼中,只有圣賢大道才是正途。
這些奇技淫巧,不過是旁門左道,上不得臺面。
等他們當了官,吩咐便是,自有下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