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小報《東周刊》,今天出了個大新聞——
“‘小神女’宋家千金疑遭綁架,綁匪索要九位數天價贖金!”
照片上,是宋瀟因出席慈善晚宴時的側臉。
她微垂著眼,頸項纖長,仿若菩薩低眉。
港城入夏,一場雷暴雨,將維港與太平山都澆得愁云慘淡。
此刻,這位照片上“被綁架”的宋家千金,正安然坐在慈山寺的禪房里。
“因姐,按計劃,消息已經放出去了。”
一個染著黃毛的青年,表情卻十足恭敬,“我二叔那邊,肯定已經急得火燒眉毛了。”
宋瀟因慢條斯理品了口明前龍井。
“阿炮,告訴兄弟們,拿到錢,立刻從西貢的碼頭走,去臺灣的船已經備好了。”
她的聲音像雨打芭蕉,泠泠悅耳,“錢,三七分。我七,你們三。有意見嗎?”
叫阿炮的青年趕忙搖頭:“沒意見!全聽因姐的!要不是因姐你,我們哪有這種發大財的機會。”
誰能想到,轟動全港的綁架案,不過是正主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
目的,自然是從她那位好二叔宋兆季口袋里,拿回本該屬于她的錢。
她那位好二叔,把她當成貨物,想用她去聯姻鄭家那個傻子,換取鄭家的支持,好坐穩宋氏集團主席的位置。
他大概做夢也想不到,他眼中這只溫順柔弱的金絲雀,會反過來狠狠啄他一口。
-
雨勢更大了。
禪房的木門“吱呀”一聲,被風吹開一道縫。
一股夾雜著雨水和寒意的煞氣,猛地灌了進來,吹得香爐里的青煙都紊亂了。
阿炮幾人立刻警覺地站了起來,手下意識地摸向腰后。
宋瀟因卻依舊穩坐著,只抬起眼,朝門口望去。
門口立著一個男人。
雨水順著他漆黑的發梢滴落,淌過高挺的鼻梁,最終在他輪廓分明的下頜聚成一顆水珠,墜落。
那張臉,生得過分風雅漂亮了。
是一張標準的桃花面,眉眼精致,唇色偏淡。
最奪目的,是他眉心一點朱砂美人痣。
極好的富貴命相。
若是不看他眼底那股子化不開的戾氣,簡直比畫報上的明星還要俊朗幾分。
美人面,修羅心。
慈山寺地處偏僻,香火冷清,港城本地人求神拜佛,都去更出名的黃大仙或者文武廟。
會摸到這里來的,十有**是外地人。
阿炮已經色厲內荏地喝道:“你乜誰啊?”
男人沒理他,視線穿過昏暗的禪房,徑直落在了宋瀟因的身上。
宋瀟因迎著他的目光,非但沒有閃躲,反而輕輕放下了茶盞。
她開了口,用的是純正的粵語,聲線溫軟,像吳儂軟語:
“先生,拜神啊?唔似本地人?。”
賀尋眉峰幾不可察地一蹙。
顯然,他沒聽懂。
下一秒,一道冷質的嗓音響起,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
“我找人。”
宋瀟因也換了普通話:“這間廟,很冷的。”
“香火不旺,求不來姻緣,也求不來財。”
她的言下之意是,這里什么都沒有,你來錯地方了。
賀尋卻像是沒聽出她的逐客令,反而朝她走近了一步。
雨水的氣息,和一種陌生的男性荷爾蒙,瞬間將宋瀟因籠罩。
“是嗎?”他反問。
那雙浸著寒雨的桃花眼,就這么直直地鎖住了她。
“可我聽說,港城最值錢的‘觀音像’,就藏在這里。”
禪房內的空氣,因賀尋那句話而陡然凝滯。
他不是無意闖入。
他是沖著她來的。
宋瀟因心中警鈴大作,面上未變。
“先生真會開玩笑,這廟里只有泥塑的菩薩,沒有金身的觀音。”
賀尋的目光,卻像黏在她身上一般,帶著一種近乎無禮的審視。
他從她的眉眼,看到她纖細的頸,再到她藏在素色旗袍下的玲瓏身段。
這張臉,確實擔得起“小神女”的稱號。
但他見過的美人太多,這張臉最有趣的,是藏在皮相下那股子不馴狠戾的野勁兒。
賀尋不置可否地揚了揚眉,“可我看著,不像。”
他話音未落,身后的阿炮等人已得了宋瀟因的眼色,驟然發難!
幾人都是在九龍城寨里打滾出來的亡命徒,動作快如貍貓。
一人鎖喉,一人反剪他雙臂,冰冷的刀刃瞬間就抵上了賀尋的后腰。
然而,本該被制住的男人,卻只是笑了一聲。
那笑聲在喉間滾動,沉沉的,帶著一股子嘲弄。
他甚至沒有反抗,任由那幾人將他用麻繩捆了個結實。
仿佛他不是階下囚,而是來看戲的座上賓。
這份從容,讓阿炮心里發毛。
宋瀟因揮手讓眾人退下,禪房內又恢復了先前的對峙。
只是現在,一人坐,一人被綁著坐。
“說吧,”她呷了一口茶,慢條斯理地開口,“我二叔宋兆季,給了你多少錢?”
賀尋被綁著,姿態卻依舊舒展。
他聞言,偏了偏頭,漆黑的眼珠在昏黃的燈火下,像兩丸浸在水中的黑曜石。
“宋兆季?”他隨意地念著這個名字,“不認識。”
“不認識?”宋瀟因的笑意里帶了鋒芒,“那就是鄭家了?怎么,鄭家那傻兒子等不及了,要直接把我搶回去?”
她的語氣輕描淡寫,話里的內容卻足夠驚世駭俗。
賀尋看著她那雙看似澄澈、實則深不見底的眼睛。
貌若觀音,心似夜叉。
有趣。實在有趣。
“你似乎誤會了什么。”
“我來這里,不為宋家,也不為鄭家。”
他目光掃過這間古樸的禪房,最終又回到她身上。
“我在黃大仙,求了支簽。”
只聽他繼續用那冷質的嗓音,說著荒誕不經的話。
“簽文說,我此行港城所求之事的答案,就在這慈山寺。解簽的道士講,答案在一尊‘活觀音’的身上。”
宋瀟因端著茶盞的手,幾不可察地一頓。
她自導自演這出戲,藏身之處千挑萬選,最終定了這間幾乎被人遺忘的慈山寺,就是看中它的冷清。
除了阿炮幾個心腹,絕不可能有外人知曉。
可眼前這個男人,竟憑著一支虛無縹緲的簽文,就精準地找上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