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福打開自己的行李箱,從中拿出了三個沉甸甸的袋子。
在確定要來秦朝,且有機會面見秦始皇。
他便在琢磨著送什么禮物為好。
縱觀歷史,歷朝歷代有太多的底層百姓死于饑荒,他們忙忙碌碌一生,為得就是吃一口飽飯。可太多太多人,到死都不一定能吃一頓飽飯。
自古以來,整個華夏民族講究得便是‘民以食為天’,可見糧食多重要。
在眾人好奇的目光中,他先拿起最左邊的一個灰布口袋,緩緩打開。
他知道,自己接下來要獻上的,是足以改變整個華夏文明進程的珍寶。
“陛下,請看此物。”周興福解開第一個口袋,倒出一把飽滿的稻谷在掌心,“這是后世培育的優質稻種。”
燭光下一顆顆稻谷飽滿圓潤,比秦朝現有的稻種大了整整一圈。
嬴政微微前傾身體,玄色冕旒垂下的玉珠輕輕晃動。
“此稻種耐旱抗病,畝產可達……”周興福頓了頓,聲音不自覺地提高,“十石以上。”
“十石?!”縱然是李斯這等人物,在聽到這個畝產,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
蒙毅、馮劫二人猛地瞪大眼睛,連呼吸都為之一滯。
趙高藏在袖中的手指,無意識地握緊。
十石,這是何等的高產!
趙高趕忙從周興福的手中接過稻谷。
嬴政緩緩站起身,冕旒上的玉珠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從趙高手中接過稻種,在指尖輕輕摩挲:“當真?”
周興福鄭重點頭:“只多不少。此稻最適合在江南水鄉種植,若配合適當的灌溉之法,一年可收兩季。”
殿內一片死寂,只有粗重的呼吸聲此起彼伏。
嬴政的指尖微微發顫,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大秦的糧倉將充盈,意味著再不會有饑民造反,意味著他的江山將固若金湯!
“繼續。”嬴政的聲音低沉得可怕。
在他們還未消化時,周興福解開第二個黃布口袋。
這次倒出來的是一堆奇特的塊莖,表皮呈淡黃色,形狀不規則。
“此物名喚‘土豆’,耐寒耐貧瘠,可在北方干旱之地種植。”
他將一個土豆托在掌心:“畝產約三十石。”
“三、三十石?!”蒙毅失聲驚呼,聲音都變了調。
李斯顧不得形象,急急的向前,小心翼翼的從周興福手中拿過一個土豆,仔細觀摩起來。
就連一向不輕易流露真實情緒的趙高都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不自覺地向前邁了半步。
嬴政目光如炬,緊盯著那些其貌不揚的塊莖:“此物,當真能有此產量?”
“千真萬確。”周興福肯定道,“此物不僅高產,而且營養豐富,可作主食。寒冬時節埋在地窖,能儲存半年不壞。”
最后一個紅布口袋被解開時,周興福已經輕車熟路。
他取出一把暗紅色的塊根:“此乃‘紅薯’,耐旱抗蟲,山坡旱地皆可種植。”
趙高接過手,將紅薯輕輕放在御案上。
周興福繼續說:“畝產二十石起步。且藤蔓可作飼料,塊根甘甜可口,生熟皆可食用。”
李斯的胡子劇烈顫抖著,這位向來沉穩的丞相此刻竟說不出話來。
馮劫情緒激蕩,聲音哽咽:“陛下!這當真是天佑我大秦!”
嬴政緩緩坐回龍椅,冕旒下的面容晦暗不明。但所有人都能看到,這位千古一帝的胸口正在劇烈起伏。半晌,他低沉的聲音在大殿內回蕩:“這些可都能在大秦種活?”
周興福深深一揖:“回陛下,只要掌握正確的種植方法,定能豐收。我已經將種植的方法,施肥之法,儲藏之法,整理成冊。”
嬴政突然大笑出聲,笑聲回蕩在大殿內,“好!好!好!”
他一連說了三個‘好’字,轉頭看向李斯,“李斯!”
“老臣在!”李斯跪伏在地。
“即日起,在驪山劃出良田,專司試種此三物!”
嬴政的眼中閃爍著駭人的光芒,“若有半分差池……”
“老臣提頭來見!”李斯重重叩首。
周興福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自己獻上的不只是一袋種子,而是改變整個華夏民族命運的鑰匙。
從今往后,或許大秦的百姓再也不用擔心饑荒。
往后的歷朝歷代,或許不會再出現‘易子而食’的慘狀。
嬴政從王座上起身,慢慢走到周興福面前,竟微微俯身:“周卿,朕代天下蒼生謝過了。”
這一禮,重若千鈞。
這一聲“周卿”,承載著帝王少有的敬意,更似跨越千年的認可。
這一幕看得江葉等人動容萬分。
待嬴政直起身,江義軍上前一步,開口道:“草民江義軍,亦有禮物送于陛下。”
嬴政溫和的目光轉向江義軍,“哦,何物?”
江義軍打開自己的行李箱,取出幾塊黑黝黝的礦石和幾塊經過加工的精煤,整齊地擺放在御案上。
他開始解釋:“陛下,這‘煤炭’,一種比木柴更高效的燃料。”
嬴政拿起一塊原煤,在手中掂了掂:“此物朕倒是見過,但民間鮮少使用。”
“這正是我想說的。”江義軍語氣誠懇,“在我們那個時代,此物已普及到千家萬戶,用于取暖、燒火做飯。古之有云‘柴米油鹽醬醋茶’,把柴放在第一位,因為生火做飯、取暖御寒都離不開它。”
江義軍在準備此物時,專門查過資料,知道秦朝已經少量使用露天開采的煤,用以高溫鍛造,但因為技術和社會條件的限制,并未成為主流燃料,那就更別提普及到百姓。
普通老百姓要取暖,得用木柴。
但木柴并不是,你隨便到哪座山頭砍柴,就有得砍。但凡城池附近,或者村落附近的山頭都是有主之物,你但凡敢上山砍柴,等待你的便是牢獄之災。
故而,古時形成了一種職業,柴夫。這些人都是窮苦百姓,到幾十里外,或者無主的深山之中砍柴,再放到集市上販賣。
可見柴之難,柴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