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若有所思地點頭:“確實,每年寒冬,諸多百姓因缺柴受凍而死。”
江義軍不由的想到剛建國之初,自己的老家,雖地處偏僻的山溝溝里,但村落周圍的山都光禿禿的,之后的青山綠水,那都是當年響應號召全村人一起努力種植,養護才恢復的青山綠水。他所處的江南地區都如此,更別說其他地方。
“木材有限,可隨著人口增長以及日積月累的使用,千年之后,太多山林因為過度砍伐,很多地方已經變得光禿禿,導致水土流失,土質惡化等各種問題。”
他頓了頓,接著道:“而這種煤炭,經過加工后燃燒效率更高,時間更久,且燃燒溫度更高,對鍛造兵器也大有好處。”
“此物的缺點便是,燃燒時,若不通風,容易產生毒煙。”
不等嬴政等人發問,江義軍將早就準備好的圖紙拿出。
“不過,配合煙囪使用,就能把煙氣安全排出屋外。”他指著圖紙詳細解釋,“這是通風原理。”
“我還為陛下,準備了一份如何簡單精煉煤炭技術,以及煤礦的分布圖。”江義軍取出精心準備冊子,上面詳細標注著山西、陜西等地的煤礦分布:“這些地方都蘊藏著豐富的煤炭。”
嬴政接過地圖,仔細端詳,眼中的疑惑漸漸被驚嘆取代。
“若真如你所說,我大秦百姓將不再受寒冬之苦!”
江義軍又補充道:“開采時要注意安全,我這里還準備了井下支撐的技術圖紙。”
說著又取出一疊資料。
這些資料,那可是連夜讓公司里的人準備好。至于文字略有不同,無傷大雅,反正有江導在,他肯定時常來此,屆時問他就是。
蒙毅湊近觀察那些圖紙,驚嘆道:“這些結構,精妙絕倫!”
江義軍言辭懇切的說道:“陛下,我只有一個小小的請求,希望此煤炭開采后,能以最低廉的價格售賣于百姓。能讓百姓買得起,用的起。”
說著江義軍雙膝彎下,準備跪拜請求。
只是身軀剛下彎一半時,便被嬴政親自扶起身,“江卿,大義。朕記下了。”
江義軍獻完禮后,林如款款上前,向嬴政行了一禮:“陛下,民女林如也有一物相獻。”
她打開行李箱,從中取出一個精致的布袋,解開系繩,倒出里面的東西。
“此乃‘棉花’種子。”
殿內燭火搖曳,映照著她手中那些細小的褐色種子。
嬴政微微前傾身體,冕旒上的玉珠輕輕晃動:“此物有何妙用?”
林如又從箱中取出一團雪白的棉花:“這是棉花成熟后的樣子。它比麻更柔軟,比絲更易得。”
她將棉花遞給蒙毅呈上,嬴政接過輕輕一捏,眼中閃過一絲訝異:“如此輕盈柔軟?”
“正是。”林如點頭,“此物耐旱,可在北方干旱之地種植。一畝棉田所產,可制二十床棉被。”
李斯聞言,略感驚訝,“二十床?!”
林如繼續展示,取出一塊細膩的棉布:“這是用棉花紡織而成的布料。冬可保暖,夏可透氣,遠勝葛麻。”
趙高伸手觸摸,眼中閃過驚艷之色:“竟如此細軟。”
最后,林如取出一個巴掌大小的精致棉被模型:“這是縮小版的棉被。真正的棉被蓬松溫暖,寒冬時節蓋上一床,可抵三床麻被。若裁剪成衣服,可做冬衣,保暖性好。”
嬴政的目光在幾樣物品間來回掃視,“所言若真,此物可救活無數百姓。”
“千真萬確。”林如肯定道,“棉花渾身是寶。棉籽可榨油,棉稈可作燃料。若推廣種植,大秦百姓將不再畏懼寒冬。”
蒙毅激動地開口,“陛下!此物若用于軍中,邊關將士再不會凍傷手足!”
馮劫撫摸著棉布,感嘆出聲,“此物若能普及,必將改變天下黎民的衣著習慣。”
林如又補充道:“民女已整理出完整的種植、紡織之法。”
她取出一個整理好的小冊子,“包括如何紡線、織布,如何制作棉被、棉服,以及織布機的圖紙詳情,一一記錄在冊。”
嬴政接過小冊子,快速瀏覽著上面的圖文,心情大好,“此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張懷明穩步上前,向嬴政深深一揖:“陛下,草民張懷明,亦有一物相獻。”
他打開行李箱,從中拿出一個木匣子,取出數十個精致的小方塊,整齊地排列在御案上。每個方塊頂端都刻著一個反寫的秦篆,在燭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
這玩意他讓下面的人連夜搞來,花費了大價錢。
“此乃‘活字印刷術’。”張懷明拿起一個‘秦’字印塊,鄭重解釋道:“將這些字塊排列組合,涂上墨汁,覆以白紙按壓,便可快速印制書冊。”
他邊說邊現場演示,將‘大秦’、‘皇帝’等字塊排列好,取來馮一鳴先前獻上的白紙,輕輕一壓。
轉眼間,幾個工整的墨字便躍然紙上。
嬴政的瞳孔驟然收縮,“此物能印多少?”
“回陛下,一套活字可反復使用,一日能印千張。”張懷明又從匣中取出一本裝訂好的小冊子,“這是臣整理的《印刷術詳解》與《造紙新法》,詳細記載了活字鑄造、排版技巧,以及改良后的造紙工藝。”
喬文柏四人見張懷明準備得如此齊全,整個人都麻了。
尼瑪的,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
李斯才翻了幾頁神色震動,顫聲嘆道:“此物橫絕古今,當為萬世開先河!”
馮劫胡子微顫,“文人雅士,再不必謄抄之苦!”
在場之人,更意識到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知識將不再被少數人壟斷!
張懷明繼續道:“配合白紙使用,書籍造價將降至原來的百分之一。尋常百姓家,也能買得起《秦律》讀本。”
嬴政緩緩撫過那些字塊,眼中閃爍著駭人的光芒。
他突然放聲大笑,“彩!大彩!”
嬴政又轉向張懷明,目光如炬:“張卿可知,你今日所獻,將改變天下文教格局?”
張懷明深深一揖:“只愿大秦子民,皆能明法知禮。”
嬴政對張懷明微微頷首:“朕代天下讀書人,謝過張卿。”
張懷明受寵若驚的回禮,鄭重的說道:“陛下,草民不敢貪功。這兩項技藝,并非我所創作,此乃后世先賢嘔心瀝血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