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縣令身后跟著一隊宮中內侍特有的暗青色服色,腰間佩長刀,風塵仆仆,神情肅穆。
李縣令來不及整理自己的衣冠,幾乎是滾鞍下馬,踉蹌了一步才站穩。
“黎訴何在?”李縣令聲音有些喑啞和干澀。
黎訴立即轉頭看向師父,席盛對他點了點頭。
黎訴心中懷著幾分疑惑走上前去,“學生黎訴在此。”黎訴聲音平穩淡然。
李縣令目光死死地鎖在黎訴身上,一邊心驚一邊后悔,當初走了一步臭棋!
早知黎訴這般厲害,他當時就老老實實地上奏,而不是把功勞全部攬在自己身上。
當時他覺得黎訴這么一個農家子,難以有什么大的造化,即便他搶了功,也不會有什么事,黎訴這輩子都不會知道,完全沒有把這個小人物放在心上。
他太想調離這里了,一下子腦子就犯了糊涂,把全部的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了,覺得就這個縣的農家童生,之后大概考上秀才就已經頂天了。
他當初剛來這個縣時也是滿懷雄心壯志,可來了這里后,他折騰來折騰去,這個縣還是整個潭州府最窮的縣,硬是一點政績都沒有做出來。
每次知府大人召見,縣令們齊聚在一起時,他總是受到冷嘲熱諷和貶低打壓。
他大受打擊,覺得可能是這個縣的問題,只要給他調一個地方,他肯定可以有所作為的。
所以在看到曲轅犁時,腦子發昏,就那般做了。
誰知道陛下那邊居然知道得一清二楚,現在別說升官調遷了,連現在的官帽肯定都保不住了。
他悔啊,悔不當初。
現在圣旨已經下來了,由不得他掙扎了。
眾目睽睽之下,這位平日在眾人眼中高高在上的縣太爺,竟當著這么多村民的面,撲通一聲,朝向翻身下馬的內侍雙膝重重地砸在地上,“跪下,都跪下!”
只聽侍衛沉聲道,“圣旨到——”
“圣旨”兩個字,如同九天驚雷炸響。
黎訴咬了一下后槽牙,輕輕地跪下,他師父肯定知道什么,但是都沒有提前告訴他一聲!故意的!
隨著黎訴跪下,院子里面烏泱泱跪了一片,大家都是第一次見識這樣的場面,腦子里面嗡嗡作響,只是下意識的動作,腦子已經暫停思考了。
他們一邊知道這是村子里天大的福氣,一邊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身體,不停地抖抖抖,所有人里面只有黎訴和席盛看起來比較淡定。
一名侍衛動作沉穩地解開黃綾包袱,取出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聞杏花村秀才黎訴,敏思巧構,制曲轅犁以利農耕,此犁省力近三成,破土深耕,功在田畝,澤被蒼生,實乃固本安民之善器,朕心甚慰,賜金百兩,以彰其功,以勵天下!欽此——”
圣旨宣讀完畢,黎訴壓下心中的疑惑,深深叩首,聲音清朗又嚴肅,“草民黎訴,叩謝天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侍衛心中不由高看黎訴一眼,沒想到這位黎秀才大大方方的,沒有出什么丑,別說是這種偏僻鄉野之地的人,就連京城中有些落魄世家接到圣旨都是戰戰兢兢的。
侍衛將圣旨莊嚴地交給黎訴。
圣旨交接完,侍衛們和李縣令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都沒有來得及留他們吃飯,就已經騎著馬離開。
他們離開后,院子里的眾人如夢初醒,天啊,圣旨!訴小子收到圣旨了!陛下還賜金百兩!
黎訴從地上起來,目光緩緩地望向席盛,席盛一臉淡然。
“沒想到我老頭子這輩子有生之年可以見到圣旨!”
“圣旨啊!黃金百兩啊!”
所有人滿臉羨慕,不知道怎么形容他們現在的心情了。
來參加一個秀才宴,還見到了這樣的場面,這輩子都有得吹了!
“我一直都知道訴小子弄的那個曲轅犁很厲害,但沒想到居然這么厲害!”
“連陛下都賜下圣旨和金百兩,那肯定是很好,我還親手用過呢,特別好用!”
孟先生和同窗們也傻眼了,圣旨!那可是圣旨!
孟先生自己讀了一輩子的書,連圣旨的影子都沒見到過,今天居然托自己的學生的福,親眼見到了圣旨!
他的學生得到了陛下的圣旨!
孟先生心里滿滿的自豪,收下黎訴這個學生,是他這輩子最大的幸事!
同窗們是又羨慕又自豪,讀書人這輩子夢寐以求想要的榮耀,黎訴已經得到了。
黎家也好久才反應過來,現在心里都還在撲通撲通地跳,完全抑制不住自己。
“訴小子,我們可以看看圣旨嗎?”村長不由開口問道,眼睛直勾勾的望著圣旨。
黎訴微微點頭,把圣旨展開,所有人湊過來看,看不懂,但不影響他們滿眼欽佩。
村長已經和黎訴商量過把小三元那個牌匾放到村子的祠堂去了,現在看到這個圣旨,不好意思開口了。
黎訴趁著這個機會開口道,“陛下賜下的百兩金我有一個想法,我想拿出一半在村子里面建一個私塾。”
此話一出,村子里的人咽了咽口水,不可思議地望向黎訴。
訴小子這是在開玩笑嗎?用自己的錢來在村子里建私塾?一半可是五十兩金子!五十兩金子用來建私塾?沒聽說過哪個私塾建起來會用這么多的金子!
他們死死盯著黎訴,嘴唇哆嗦著,想說什么,卻又被巨大的震驚堵著喉嚨。
黎訴又繼續道,“金玉雖貴,終有盡時,而用來建立一個私塾,傳授知識,它便無窮無盡,陛下賞下百兩金,用于此才不負陛下的美意!”
黎訴想的是,他和家人到現在其實并不怎么缺錢了,而曲轅犁取之前人,造福百姓,他已經借此要了名,是獲得了最大利益的。
而這賞的百兩金用來建立私塾傳授知識,會更有價值。
另外一方面,對他來說,拿出來建私塾也是利益最大化。
那位剛好在他秀才宴頒發下這道圣旨,肯定不是巧合,不然早就下旨了,而不是等到這個時候。
那位的目的很明顯,是想借此鼓勵天下百姓走讀書這條路。
他反手把這個百兩賞金用來建私塾,正好稱那位的心,合那位的意。
黎訴心想,他若是沒有考上秀才,怕是就沒有這道圣旨了。
席盛看黎訴的眼里滿眼的欣賞,他這個小徒弟,他是越看越喜歡。
金是陛下賜給黎訴的,他怎么用,黎家人不會有什么意見,他們只有滿心的自豪。
“建私塾?”
“訴小子……這……這金子……”
這可是金子啊,隨便拿出一部分,可以買下多少良田?可以蓋多少間大房子?拿來建私塾?
村長難以置信地道,“訴小子,你……你糊涂啊!這可是御賜的金子!是光宗耀祖的憑證!用來建什么私塾?村子里的這些娃兒,有幾個是讀書的料子?別糟蹋了這些金子!”
村長看向馮翠翠和黎大平,希望他們可以勸說一下黎訴,而他們都不搭話。
村子里看黎家越過越好,其實是有人起了送孩子去讀書的心思,可路程又遠,需要的銀子也多,實在是有點難。
聽到黎訴想拿出自己的錢財來建私塾,他們心情是復雜的,一方面覺得黎訴太虧了,一方面又希望黎訴真的可以建起學堂。
有的人在心里感嘆自己之前真不該,怎么能在背后說訴小子壞話呢?
人家訴小子讀書好!又孝順!還要拿自己的錢給村子里面建私塾的!他們還說人家的壞話,真是太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