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府城走的是官道,比去縣城的路寬闊平整許多,也沒有那么顛簸。
王明遠靠著堆滿行囊的車廂,望著窗外飛掠而過的成片麥田與疏朗村舍,心情也好了很多。
一路上走走停停,王大牛的大山一樣的行李、趕路中的吃食以及飯量、還有那琳瑯滿目的生活用具,照例帶給了同行眾人震驚。
不過王明遠有了上次的經(jīng)歷,這次顯得淡然多了,甚至對路人驚詫的目光回以善意的微笑。
永樂鎮(zhèn)距離府城的距離也不遠,第四日上午,出發(fā)后走了才兩個時辰,地平線上便勾勒出一道巍峨的黑色剪影。
那輪廓如山巒橫亙,綿延不絕,帶著一股沉淀了千年的厚重威嚴,遠遠壓來——長安府城到了。
越行越近,那城墻的細節(jié)便愈發(fā)清晰。
高達數(shù)丈的夯土城墻外包著巨大的青灰色城磚,泛著冷硬的金屬光澤,宛如盤踞的巨龍。
寬闊的護城河波光粼粼,倒映著高聳的城樓與飄揚的旌旗。
城門外巨大的拱形門洞,像巨獸張開的巨口,吞吐著南來北往的車馬人流。
守城的兵士盔甲鮮明,查驗路引文書一絲不茍,秩序井然,遠非當(dāng)初的咸寧縣城可比。
而且那巍峨的城墻長度都不知道是縣城的多少倍!
一行人穿過深邃幽暗的門洞,喧囂的聲浪瞬間撲面而來,將眾人卷入一片沸騰的海洋,長安的繁華便如一幅潑墨重彩的畫卷在眼前驟然鋪開。
寬闊的大街筆直如箭,一眼望不到盡頭,兩旁槐柳成蔭,遮天蔽日。
街道上車水馬龍,絡(luò)繹不絕:裝飾華貴的馬車“得得”駛過,清脆的鑾鈴搖曳生姿;
滿載異域貨物的駝隊邁著沉穩(wěn)的步伐,駝鈴聲聲;
挑著擔(dān)子的小販吆喝穿行,聲音洪亮悠長;
身著各色錦緞、麻布衣衫的行人摩肩接踵,匯成一股流動的彩河。
大道兩旁,鱗次櫛比的商鋪布幡高懸,綢緞莊、酒樓、茶肆、藥鋪、當(dāng)鋪……依次排開。
空氣中混雜著剛出爐胡餅的焦香、脂粉鋪的甜膩、香料行的馥郁、商隊騾馬的腥臊,還有遠處傳來的、若有若無的絲竹管弦之聲,共同織就了這座城特有的、令人目眩神迷的繁華圖景。
這便是長安!!!(我夢中古代真正的長安便是這樣,盛世長安的場景!)
王明遠看得心神搖曳,大哥更是瞠目結(jié)舌,黝黑的臉上寫滿了震撼,喃喃道:“我的老天爺……這地方,比上百個永樂鎮(zhèn)還大還熱鬧!”
兄弟倆這次沒有單獨去租住客棧,便跟著鏢隊先到貨棧。
將大堆的行李暫存在貨棧后,又在貨棧旁邊的客棧定了一晚的中房。
然后王明遠便帶著大哥直奔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位于東市的“恒通當(dāng)鋪”。
他的蒙學(xué)同窗李明瀾,之前托家中關(guān)系在長安謀了個當(dāng)鋪賬房的差事,上次和縣城的李茂一樣,來蒙學(xué)告知過他,讓他如果后面科舉有機會去府城定要去尋他,好讓他略盡地主之誼。
雖然知道對方肯定還沒有收到自己縣試通過的消息,但既然到了府城,禮節(jié)上總該拜會,順便打聽些府城安頓的門道。
不過長安是真的大,兄弟倆走了快一個時辰,問了不知多少個行人,才終于到了地方。
恒通當(dāng)鋪門臉不大,門上掛著黑漆金字招牌,里面高高的柜臺后坐著幾個伙計,撥弄著算盤,噼啪作響。
王明遠向迎上來的青衣小廝說明來意,暫等了片刻后,一個熟悉的身影掀簾而出。
正是李明瀾,比年前在蒙學(xué)見到的時候白胖了不少,此時穿著合體的細棉長衫,已有了幾分賬房先生的斯文氣度。
“明遠?!你怎么來府城了?”
李明瀾又驚又喜,待聽到王明遠輕描淡寫地描述了自己縣試經(jīng)過,此番是來府學(xué)旁聽備考府試時,更是驚訝地張大了嘴:
“縣案首?!好家伙!你這不聲不響的,竟拔了頭籌!快,里面說話!”
當(dāng)鋪后堂的小隔間里,兩人寒暄了一陣又回憶了蒙學(xué)的往事,聊的盡興了后。
王明遠道明來意,想租個清靜些的小院備考,問他有沒有這方面認識的門路。
李明瀾拍著胸脯:“這事包在我身上!我們鋪子常年有來往的牙人,辦事牢靠,收費也公道,比你在街上隨便找的強。我這就讓人去請周牙人過來!”
李明瀾口中的“牙人”,便是活躍于長安城各行各業(yè)的交易中介。
他們熟悉市井門道,消息靈通,專為買賣租賃雙方牽線搭橋,從中抽取“牙錢”為酬。
不多時,一個四十多歲、精瘦干練的男子被小廝引了進來。
他身著半新不舊的褐色綢衫,眼珠靈活,嘴角天生帶著三分笑意,正是李明瀾介紹的牙人周老四。
“周老哥,這位是我蒙學(xué)時的同窗,王明遠王案首,才學(xué)那是頂頂好的!想在咱們長安城尋個清凈的小院落腳備考府試,您老路子廣,給費費心?”李明瀾熱情引薦。
周老四一聽是縣案首,眼神立刻熱絡(luò)了幾分,拱手笑道:“原來是王相公,失敬失敬!能為案首相公效勞,是小人的榮幸。不知相公對住處有何要求?租金幾何可承當(dāng)?”
王明遠道:“那便有勞您了,要求不敢多,只求清靜、干凈,最好有個小院能活動筋骨。房屋不需大,一兩間臥房,一間書房足矣。租金……這就得讓您根據(jù)我的要求幫我估算一番”
周老四瞇著眼,大概得想了片刻,便笑道:“那就得看具體的房子成色了,不過按你的要求估摸下來均是五兩銀子上下浮動。”
王明遠面上雖然不顯,但是心里卻是咂舌,這價格租四個月,都快夠在永樂鎮(zhèn)買套小院子了!
果真是長安居大不易啊!
“倘若價碼無異議,小人心中已有幾處房舍,離府學(xué)不算太遠,咱們這就去看看?”
王明遠立即同意,帶著大哥告別了李明瀾,并相約若得空定要一聚之后。
便跟著周老四,一頭扎進了長安城蛛網(wǎng)般密布的街巷。
又走了足有半個時辰,七拐八繞,終于來到城東南一片相對安靜的坊區(qū)。
在周老四的介紹下,府學(xué)離這片坊區(qū)大概步行一炷香的時間便可到達,而且旁邊緊鄰一處集市,生活也較為方便。
周老四要帶王明遠看的幾套院子便位于此片坊區(qū)。
這片坊區(qū)叫做書院門,取意便是離府學(xué)很近之意。
周老四此刻揣著手站在一個小院門口,精明的目光掃過王明遠兄弟二人:
“王相公,我接下來帶您看三套院子,您且跟我細看。”
頭一處,在水井巷里頭。
獨門獨院,青磚到頂,正房五間帶東西廂,院里一口老井,吃水便宜。
清靜是真清靜,蒼蠅飛過都聽得見!
而且年頭久了些,窗紙得自己糊,月租四兩五錢。
周老四也耐心的道明了此套房子的缺陷,“就是巷子太深,采光差,白日里也得點燈,讀書人費眼睛。”
王明遠探身望去,小院隱在巷子盡頭的陰影里,青苔爬滿了墻根,一股陰濕的涼氣撲面而來。
大哥抻著脖子看了兩眼,眉頭擰成了疙瘩,用特別小的聲音在王明遠耳邊道:“太憋屈!跟咱家豬圈差不多大,那井水……看著都渾!”
周老四又帶兄弟倆去了不遠處一條稍顯熱鬧的胡同口,
“槐樹胡同臨街小樓。樓下堂屋灶房,樓上兩間敞亮臥房,還帶個小露臺!通風(fēng)好,視野開闊,地段是真的不錯,月租五兩六錢。”
他引著二人登上吱呀作響的木樓梯,灰塵簌簌落下。
王明遠試著跺了跺腳,樓板呻-吟般晃動,臨街的叫賣聲清晰入耳。
“此處……未免喧鬧了些。”王明遠蹙眉,這書如何讀得下去?
“看完這套,周老四又引著他們拐進一條鋪著青石板的干凈小巷,盡頭是一扇新刷了黑漆的木門,墻頭探出半棵光禿禿的老樹。
“這坐小院,鬧中取靜!一進院子,正房三間,中間堂屋,左右臥房,西邊還單隔出個小書房,窗明幾凈!
東邊是灶房雜物棚。院子不大,可方正干凈,您瞧這梧桐樹,夏天遮陰,秋天聽響,雅致!
月租正好五兩,半新不舊,家具齊全,墻也是新刮的石灰!”
王明遠一眼便相中了。
小書房窗下擺著一張結(jié)實的榆木書案,正對著院中那株老樹。
他都能想到,馬上開春后清風(fēng)吹過,新長出的樹葉沙沙作響的樣子。
大哥也難得點頭:“這院子敞亮,灶房夠大,煮飯也施展得開!”